在优化全省城镇布局形态这方面,文件中提到,
提升半岛城市群融合度和竞争力。深入实施《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
编制实施“两圈四区”都市圈(区)发展规划,提升重要轴带要素集聚水平,增强网络节点支撑能力,
巩固全国第四大城市群地位。积极对接京津冀一体化,主动承接首都产业和职能转移,
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强化交通基础设施支撑,统筹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港口、
管道等综合立体交通建设,完善便捷高效的省内交通网络,打造“三环四横六纵”高速客运铁路网,
进一步完善“四纵四横”货运铁路网,规划建设以济南、
青岛为中心的市域(郊)铁路,建设“九纵五横一环七连”的高速公路网。
推进都市区一体化发展。以济南、青岛两城市为核心,
协同周边城市,培育发展济南都市圈和青岛都市圈。
坚持设施先行、错位发展、共建共享的原则,协同推进烟威、
临日、东滨、济枣菏四个都市区空间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
要素市场、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六个一体化,培育发展高度同城化的都市区。
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推进济南与周边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等城市协同发展,
高水平规划建设国家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实施北跨东延、携河发展,集聚集约创新要素资源,
综合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建设现代绿色智慧新城,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
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把济南建成“大、强、美、富、通”的现代化省会城市。
强化青岛核心城市功能作用。以青岛西海岸新区、蓝谷核心区、高新区、
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为引领,协同潍坊等城市一体发展,形成东部地区转型发展增长极。
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海洋经济、财富金融等国内外领先的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分享经济、标准经济、绿色经济等引领潮流的新业态新模式,
将青岛建成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
国家重要的区域服务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在文件中,不难看出,山东省重点发展区域集中在济南和青岛,
烟威地区要打造一体化的都市区,区域融合势发展势在必行了。
推进烟台相关区域撤市划区
调整优化行政区划。支持济南行政区划调整,推进济阳县撤县设区。
推进烟台、济宁、泰安、临沂、德州、聊城等设区市近郊的县(市)撤县(市)设区。
支持经济基础好、地理位置优越、人口集聚度高的县撤县设市,加快区域副中心建设。
推进“公交都市”建设
在加快提升城市宜居水平方面,文件指出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
积极发展多式联运等技术,新建和改造一批综合客运枢纽和货运枢纽(物流园区)。
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建设专项行动,实现城市机场、港口、火车站、
长途汽车站等与城市公共交通的无缝对接。加快建设大城市市域(郊)铁路,
有效衔接大中小城市、新城新区和小城镇。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济南、青岛加快建设进度,其他大城市尽快启动前期工作,
到2020年建成运行300公里以上。新建、改建城市道路配套建设智能交通系统,
统筹建设公共停车场,优化利用各类停车资源,增加车位供给。
规划建设城镇自行车绿道和健身步道,增加人文空间。
按照这一政策,烟台市区通向国际机场的公共交通将会更加便利了,
目前南大街和海港路已规划彩色自行车道。
落户政策即将放宽
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毕业生、
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限制。青岛市要全面取消购房面积、投资纳税等落户限制。
目前烟台市关于落户政策尚未最新消息,相信随着该文件的发布,
烟台也会拿出自己的态度吸纳人才,毕竟落户对于人才吸引力很大,
西安推出落户新政之后,一日落户8000多人。
推进农民工子女进城教育
推动进城落户农民工子女教育同城同待遇。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办法,
全面实施“两免一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措施,
积极推进进城落户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学前、义务、高中以及职业教育。
统筹规划学校布局,加快城镇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建设,足额均衡配置师资,
建立大班额长效监测防控机制,2018年底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