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00290 于 2019-1-2 01:57 编辑
跟帖不回。
如果你不能举一反三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不会让你认清世界,纷杂的感知只能加重你的混乱。如果你能举一反三十三百,你不需要读万卷书也不需要行万里路,你也不会有时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举一反三,三生万物,所以这个词语本来比举一反三十要大,这里用三十或三百比三更容易让你明白。
任何一个事物,可以有无数多个角度去认知。事物是唯一的,认知是简约的,用最简约的词汇最大限度地认识事物的本真,这是认识过程,即对复杂的事物凝练出简化的认知。
在这个过程中,有2个极值,一个是最简约,一个是最大限度,在确定的阅历下,2者存在3个优化问题。 确定的阅历下,举一反三十与举一反三百相比,三十得到的认知离事物的本真远,但用时少,这是优化之一,举一反三数量与时间的优化。 确定的阅历下,同样是举一反三,凝练出的词汇越简约用时越多,这是优化之二,举一反三质量与时间的优化。 还有优化之三,质量与数量都与时间有关,就存在一个质与量的取舍问题。
这2个极值有极限值,这2个极限值是所有人永远无法达到的。不同的人,由于其他未分析条件的限制,又有了个体极限,个体极限值是不同的,低于集体极限值,集体极限值低于事物的本真。在人的认识成长的过程中,2者都在靠近个体极限值。
如果你在成长过程中,随着认识事物的增多,越来越累,越来越混乱,越来越觉得自己的常识丰富了,你就走反了。随着你凝练出的词汇越来越繁杂,你认识的事物离本真就越来越远。这是因为你缺少举一反三(即联想)的思考。这就叫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用量来弥补质,反而有害。
认识过程的这3个优化,就是你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