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找回密码
 点这里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查看: 163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烟台城事]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有害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 01: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00290 于 2019-1-2 01:57 编辑

跟帖不回。

如果你不能举一反三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不会让你认清世界,纷杂的感知只能加重你的混乱。如果你能举一反三十三百,你不需要读万卷书也不需要行万里路,你也不会有时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举一反三,三生万物,所以这个词语本来比举一反三十要大,这里用三十或三百比三更容易让你明白。



任何一个事物,可以有无数多个角度去认知。事物是唯一的,认知是简约的,用最简约的词汇最大限度地认识事物的本真,这是认识过程,即对复杂的事物凝练出简化的认知。



在这个过程中,有2个极值,一个是最简约,一个是最大限度,在确定的阅历下,2者存在3个优化问题。
确定的阅历下,举一反三十与举一反三百相比,三十得到的认知离事物的本真远,但用时少,这是优化之一,举一反三数量与时间的优化。
确定的阅历下,同样是举一反三,凝练出的词汇越简约用时越多,这是优化之二,举一反三质量与时间的优化。
还有优化之三,质量与数量都与时间有关,就存在一个质与量的取舍问题。




2个极值有极限值,这2个极限值是所有人永远无法达到的。不同的人,由于其他未分析条件的限制,又有了个体极限,个体极限值是不同的,低于集体极限值,集体极限值低于事物的本真。在人的认识成长的过程中,2者都在靠近个体极限值。




如果你在成长过程中,随着认识事物的增多,越来越累,越来越混乱,越来越觉得自己的常识丰富了,你就走反了。随着你凝练出的词汇越来越繁杂,你认识的事物离本真就越来越远。这是因为你缺少举一反三(即联想)的思考。这就叫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用量来弥补质,反而有害。




认识过程的这3个优化,就是你的一生。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1-2 10:14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认识过程与人吃饭,道理上有一致的地方。

人们每次吃饭,摄入后,留取一小部分,大部分排出体外。这是化简。
人们每天吃饭,每天消化,那么能不能一次塞进一年的粮食,然后再慢慢消化呢?这就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人的消化能力是不同的,所以不能量化是不是进食太多,消化了的就不多,消化不了导致症状的就是多。万里路万卷书亦如此,万是泛指非实指,有的人走百里会有行万里的症状,有的人读百万卷没有读万卷的症状。

望闻问切,对症下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9-1-6 10:3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因为认识是简约的,而认识的角度是无限多的,所以人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真。那么认识就只能循序渐进。
因为简约,事物的特性被人认可与不认可,产生了金子与泥土的概念区别。随着对金子认识的更全面,你会发现金子也有缺点,而且缺点还不小:种不出粮食。
随着认识的全面,万物优缺点零和,所以万物平等。因此,不应期望太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9-1-6 10:36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因为这个零和,以万物为刍狗是可行的。
人们的选择,是合拍与否,而非正确与否。相生相克的道理远胜科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