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找回密码
 点这里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查看: 105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滚滚红尘,岁月无敌---《生活万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9 13:18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今天一早,有朋友在微信里问我,昨晚看的电影咋样啊?什么主题的?我脱口而出,就是罗曼罗兰的那句名言,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停了一会,朋友说,“说实话,我一直没认清生活的真相,但一直都在稀里糊涂地活着,温情地爱生活爱世界”。

愣了一下,叹服道,“其实,你的说法,才更加贴合这部电影的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吧”。

这大概是我看过的最不像电影的一部电影了,可能,也是我很多年以来,第一次在走进电影院之前,对一部电影的所有,居然一无所知。现在想来,如果这不是有人发起的活动,单从电影简介和主创团队的阵容,说实话,让我从钱包里掏出二三十块钱,去看这样一部电影,可能我不会同意的。

昨晚,电影播放的起初,我有点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这部电影在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按照我们的惯性思维,电影首先就是一个通过屏幕影像来讲故事的艺术门类。所谓故事,不外乎人物在一定时间内,特定环境下,发生的具体事情。通过镜头语言的起承转合,来引导观众走进一场视觉听觉的盛宴,或是心灵的净化之旅。

看了大约十分钟之后,我才看懂这部电影的脉络来。这是一部以电视纪录片的方式拍摄的电影,通过电影镜头,穿插讲述的,是来自中国各地,共计十五个家庭平民的日常生活。也许是因为群体的跳跃性太大的关系吧,鲜有地在影院里掏出了手机,在记事本上记录下电影中依次出现的人物。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孤身一人在深圳送快递的青年,从河里打捞出来的共享单车,堆积如山地摆在门口。一个垂垂暮年的老兵,在老伴的祭日到来之际,用写信的方式和老伴交流。东北的一位中年男人,因为要照顾自己重病在身的父亲,不能成家结婚。一位在迪厅领舞的重庆美女,在情感遭受挫折的时候,和朋友们把酒言欢,借酒消愁。在上海从事高空外墙清洗作业的单身男人,儿子整天向往能够成为职业足球运动员,父子俩相依为命,相互关爱。一个在森林深处的瞭望塔工作的守林员,孤独地和蝴蝶相视无言。热爱传统文化的北京小伙,一面照顾身染重病的父亲,一面还要热情洋溢地从事导游的工作。,异于常人装扮的明哥,在广州夜市卖螺,间或唱歌,女儿却因对明哥的举止不满,愤而自杀。一对街头卖唱的盲人夫妻,在有剥夺也有馈赠的生活里,满怀希望地活着。来自河南,在拉萨街头用三轮车载客的老人,在返乡前夜,和同伴朋友们一起喝酒撸串。两位在弄堂里卖炸货的上海老夫妻,因为房子被女儿骗卖了,生活艰难,依旧在憧憬还完外债后的美好生活。来自大西北农村的乡村教师,整个学校只有七八个孩子,他还要劳作家里的农事,照顾患病的家人。和家人都罹患癌症的小伙子,却要扮作小丑,在医院里逗孩子们的开心。在武汉从事出租车运营的姐,自己的车后座,就是两岁女儿的家。在释迦牟尼生日这天从事心脏移植的中年女人,手术带给她的,是生命的重生。

坦率地说,写完上面这段话以后,我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十五个故事,虽然我在影院里有过记录,可是,在没有回看的情况下,还是能全部写了出来,不能不说,电影的魅力,就是如此神奇。

两位导演是优秀的纪录片创作者,《舌尖上的中国》开篇第一集,就是他们的作品。这部电影,虽然采用的还是电视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不同的是,电视纪录片只是对社会现状的真实记录,创作者的温度和感情,一般不会在镜头语言里体现出明显的表达。而电影则不然,更多需要的是生活的再创作。哪怕是最简单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也还是会折射出导演个人的想法,说的还是导演想说的话。来源于生活,却要高于生活。

有一句流传已久的鸡汤文,“在这薄情的世界,愿你被这样深情以待”。实际上,真正能够被命运深情以待,衔玉而生,一生顺风顺水的人,凤毛麟角。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几乎所有人,来到这个世界之初,心灵都是破破烂烂的。这一世,所有的努力,奋斗也好,修行也罢,归根结底,不过还是归结在一件缝缝补补的事情里。等到告别的时候,有的人,比如,那些慧眼如炬,能够看懂生活真相的人,心灵会被缝补得完完整整。而诸如我的朋友和我这种,单纯燃烧自己自己的热情,来反哺生活的人,也许,心灵永远都是在修修补补的过程中,周而复始着。

昨晚看完电影,上百度搜索一下关于这部电影的一些信息,也看到了别人看完这部电影的一些感受,其中,多是“泪如雨下”之类的同情怜悯。在想,这绝不是导演希望传递出来的信息吧。事实上,在电影院里的一个多小时,自始至终,我都没有过被催泪的感觉,我确信,这也是导演在刻意回避的。电影镜头里呈现出来的生活原貌,除了记录之外,还有为小人物发声的层面,反应社会底层平民的生活诉求,更多的,还是想要展现,我们这些置身在社会最底层辛苦劳作,竭力挣扎的老百姓,和那些风风光光的既得利益者们一样,我们同样热爱生活,感恩生命。《旧约圣经》创世纪章节,开篇有句话,“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阳光下的生活,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

昨晚拿到票后,发了条朋友圈,写了四个字,“岁月无敌”。朋友在下面留言,“滚滚红尘”。从影院出来,看到后,暗笑回复,“我怀疑你看过这部电影”。


沙发
发表于 2018-11-29 14:13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一念痴心起
百万孽门开

愿我们百战归来
仍是少年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