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41155经验 点威望 点金钱 两魅力 点金币 元性别保密在线时间 小时注册时间2014-6-3最后登录1970-1-1 
 | 
 
| 
本帖最后由 云端遛弯 于 2017-6-12 21:23 编辑
x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这两年,“极简”一词刷爆朋友圈。但很多人误解了极简,以为极简就是扔东西。其实,真正的极简,是明白我们身边99%的事情都没有意义,从而把时间和精力倾注在1%的美好人事物上。
 
 作者:拾遗
 
 01 余 秋 雨上《开讲啦》时提到一件事:
 有几年,他忙着寻访世界古文明遗址。
 快走完的时候,一家传媒老总很感动,
 对余 秋 雨说:“最后一站,我来陪你吧!”
 “好啊!”余 秋 雨答应了。
 寻访古遗址,余 秋 雨相当于离开了社会,
 又不能看电视,又无法看报纸,
 他完全不知道这几年世界发生了什么,
 于是对传媒老总说:“给我补补课吧。”
 
 
 老总只花了不到十分钟,
 就把这几年世界发生的事情讲完了。
 余 秋 雨问:“就这一些?”
 老总说:“就这一些。”
 余 秋 雨问:“那中国呢?”
 中国这几年发生的事,老总只讲了五分钟。
 老总看着余 秋 雨失落的样子,说了一句:
 “秋雨,绝大部分事情发生后的第二天,
 我就连再讲一遍的兴趣都没有了。”
 余 秋 雨听着这句话,心里暗自庆幸:
 “我这几年不管不顾,看来并没损失什么啊。
 专注于喜欢的事情,反倒收获了很多快乐。”
 
 
 其实,真的就是如此:
 我们身边看似每天都汹涌着各种人事物,
 其实99%的信息都与我们无关,
 99%的人物都与我们无关,
 99%的事情都与我们无关。
 
 但我们却把很多时间和精力耗费在了这99%与我们无关的人事物上,而忽略了那1%我们最该认真对待的部分。
 
 
 
 
 02一位高中同学过得非常忙碌。 因为她非常喜欢关注别人。
 文章出轨了,她要大骂一通。
 宝强离婚了,她要痛骂一顿。
 反正什么新闻,她都要插上一脚。
 而且,她超喜欢跟风。
 看到同事纹身了,她要跟着纹。
 看到朋友买什么书了,她要跟着买。
 连别人囤什么货,她也要凑热闹。
 她说:“如果我不关心这些,会被人认为落伍。”
 
 
 结果,她把生活过得一团糟。
 另一位报社的同事却过得很“闲”。
 当大家都在热议文章出轨时,
 她正在厨房为老公做生日蛋糕。
 当上百万人跑去微博骂马蓉时,
 她正坐在窗下做手工。
 翻看她微信,发现在任何话题面前,
 她都没有发表过一句看法,
 微信里,全是她爱做的事、要做的事、已做的事。
 她说:“那些都是别人的生活,对与错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她是单位里公认的最会生活的人。
 有一次,我问她生活的秘诀。
 她说:“很简单,不要过度关注别人。与其一有风吹草动就灵魂出窍,不如脚踏实地过好自己的生活。”
 去掉“过度关注别人”的虚耗时间,
 我们的生活就可以大幅度简化。
 不要过度关注别人——这才是极简。
 
 
 
 032015年,德国评选年度恶词, 排名第一的恶词竟然是——好人。
 奇怪吧?其实不。
 因为我们平时最常遇到的麻烦,往往都来自于好人。
 他们的口头禅就是“我是为你好”。
 “你不要再跟那个人来往了,他那么讨厌。”
 “你不要穿这种衣服,难看死了。”
 “你应该看有深度的书,这些全是垃圾。”
 “离婚?为了小孩,你就再忍忍吧!”
 当你张口解释时,他们立刻回复:
 “我是为你好,换做别人,我才懒得管他。”
 
 
 如此好人,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
 或者,我们自己就是这样的好人。
 我们总喜欢把自己的价值和喜好强加在别人身上,
 “我喜欢的东西,你也该喜欢。
 我讨厌的东西,你也应该讨厌。”
 仿佛不到别人的生活里指手画脚、不去别人的世界里指点江山,我们的人生就不完整似的。
 
 
 但其实:别人的生活,关你屁事。
 你既耗费精力,还不讨好,何必。
 连岳有句话说得好:对他人的私事不关心不介入,允许他人的道德观、生活方式和自己不同,将消除世上90%以上的烦恼。
 不要随意介入别人的生活——这才是极简。
 
 
 
 04咪蒙曾在《致贱人》里抱怨: “总有些人会利用你的专业来找你做各种事。
 你不是学英语的吗?帮我翻译一篇论文呗。
 你不是学中文吗?帮我写个讲话稿呗。
 你不是学设计吗?帮我设计个LOGO呗。”
 如果你拒绝,就会背上恶名。
 “还是同学呢,这么点忙都不帮。”
 “这么点忙都不帮,你好意思吗?”
 如果你怕背上恶名,不忍拒绝,
 那恭喜你,从此你就“麻烦”缠身了。
 我特别欣赏心理咨询师吴迪的做法。
 他开咨询室时,立下了几条规矩:
 如咨询预约收费,不是免费。
 如咨询必须在咨询室,不能在咖啡馆餐厅。
 ……
 
 
 经常有人对他说:“我请你吃饭,跟你谈谈我的感情问题。”
 他立马回复:“我对吃饭没兴趣,想咨询请预约,每小时1000元。”
 有人又说:“我是某某的朋友。”
 他立马回复:“你是谁的朋友都一样。”
 很多人觉得他冷酷,
 但吴迪说:“你不能接受我的界线,疏远就疏远吧!”
 结果,大多数人最后都理解了他的原则。
 吴迪说:“建立好心理和行为边界,不要让别人随意介入你的生活。这不是斤斤计较,而是便于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不让别人随意介入你的生活——这才是极简。
 
 
 
 05作家李尚龙写过一件趣事: 他一位朋友,在成名之前,
 给一个很大的报社投过稿,
 可每次投稿,都石沉大海。
 一年后,他的书意外大卖,
 那家报社的创办人竟亲自来找他约稿。
 如今他们关系很好,因为一个需要卖书,一个需要好稿。
 有人问:你为何和这家报社的关系那么好?
 他说了一句话:等价的交换,才有了等价的友谊。
 
 
 李尚龙自己也是如此,上大学时,
 他酷爱社交,参加了三个社团,
 只要有活动,就会去打个酱油。
 看到谁,就逮住谁留存下电话。
 可一遇到急事,他想找人帮忙时,
 打遍了电话,也没人愿意慷概相助。
 
 
 后来,他终于成为名人后,
 遇到什么事打电话就应者云集了。
 这时他才懂得:
 只有关系平等,才能互相帮助。
 自己不牛逼,认识再多牛逼的人也没有用。
 
 
 很多人经营人脉时,习惯往外求:求资源、求渠道、求关系。
 但到头来,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真正聪明的人,习惯向内求:放弃99%的无用社交,转而全力提升自己。
 因为他们懂得:人脉不在别人的身上,而是藏在自己身上。唯有自己变强大,才能获得有用的人脉!
 放弃99%的无用社交——这才是极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