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3547
- 经验
- 点
- 威望
- 点
- 金钱
- 两
- 魅力
- 点
- 金币
- 元
- 性别
- 保密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7-1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24楼

楼主 |
发表于 2023-6-11 19:58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水兄,确切点说,写这篇文的动机,是看了你和坛友关于鲁迅的争论有感而发。
我只是反思以我们相近的年龄,对鲁迅、对历史的看法所出现的差异的原因,
人的教育、成长率、信仰和价值的追求,各不相同,对人事的评判差异也予尊重。
周氏兄弟在艺术成就和人设定性上天壤之别,
年轻时读过周作人的《知堂小品》,读的久了,感觉除了苦涩、散淡和闲适,慢慢人丧失了斗志和灵性。
周作人文风的转变,也是从最初革 命党失败和后来成为汗 jian被刺sha经历刺激有关,
如果单从散文的语言天赋上,我认为弟比兄略胜一筹,但背负汗jian骂名,使其一生人设崩塌,名誉扫地。
建国后从狱中获释,给高 层 写信想糊口混份差事,不受待见,以致晚年感叹在”寿则多辱“。
蔡京的书法造诣也很高,但与颜真卿的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相比,流芳百世的是书品人品高度合一的佳作,还是奸臣贰子道德顽劣,品行瑕疵的作品?
基辛格说中国有许过缺点,但总是被这群人守护的很好,很牢固,难以战胜!
他说的这群人,我想应该是鲁迅所说的“中国的脊梁”。
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想对你表达的意思。
一个人,当你不能把自己放在时代和历史的坐标里,去看待别人和自己的发展时,
人的思维格局和认知,就会出现大的障碍和局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