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节,对于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了新的社交方式。周末相约去看演出,跟着架子鼓和贝斯的声音摇摆,才是当代青年的理想生活。
所以才有了那句振聋发聩的“恋爱工作都烦恼,love哪有live好”。
但烟台人却总是赶不上这种时兴,快乐总是人家的,我们什么都没有——2020年到现在,山东举办了几十场音乐节,济南、青岛、潍坊、泰安、淄博……举办过音乐节的城市能数出十多个,而烟台却两手空空。
烟台好不容易要在2022年7月举办一场仙海音乐节,计划请海龟先生等一众大牌乐队,可是这场原本能让烟台在音乐节圈站住脚跟的活动,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无奈被取消了。
这也让许多人体会到了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的道理。
其实音乐节在山东兴起也无非就是这两年的事情——《山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中明确指出,要将音乐节作为繁荣发展夜间旅游的主打文化产品。
于是各地才会纷纷举办各种形式的音乐节,甚至还传出了市长一身西装,在音乐节现场一本正经宣布演出开始的“热搜场景”。
意识到音乐节可以让年轻人看到城市的活力后,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引进音乐节,政府会给予一定补贴,积极审批音乐节和提供场地。有些城市甚至会将音乐节打造为城市“文化名片”。
烟台自然也不会错过——
2023年,莱山依托即将落户的迷笛音乐学校、迷笛中心等项目的复合业态影响力,组织开展“迷笛梧桐民谣节”“城市原创音乐节”等优质品牌文化活动。
2023年,开发区将持续引进会展、文化、音乐、体育等节会,举办酒吧嘉年华、迷笛音乐节、草地星光音乐节、烟台市咖啡生活节等活动,开创特色夜经济品牌。
音乐能够助力旅游,也能为地方旅游经济带来动力,提高当地的知名度,也在近几年来被认为是城市活力的象征。
但需要看到的是,音乐节的热潮并不可能长期持续。后疫情时代刚开始的这几年,音乐节或许会遍地开花,但是等到一切都归于平静,剩下的才是“浪里淘金”。
音乐节所带来的是年轻人的旅游与消费,而这也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但是烟台想要促进旅游发展,音乐节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打开诸如蓬莱阁、养马岛等景区的知名度、整合烟台的山海特色旅游资源、完善各大景区服务……这些才能长久地让烟台成为更多人的旅游目的地。
有人说对于烟台这样一座渴望年轻人的城市,音乐节无疑是吸引他们的好方式。但是如果想让年轻人长久留在烟台,仅仅凭借音乐节是不够的。
除去有活力的城市面貌,优质的创业环境、良好的就业平台、全面的人才政策、高水平的大学教育……这些才是吸引年轻人到烟台来的更主要手段。
烟台需要草莓和迷笛,但烟台更需要音乐节以外的,能吸引年轻人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