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当老师得小心翼翼 据德国《时代周报》报道,在德国教育史上,教师被起诉的案例并不多见。德国是个由“规则”掌控的国家,法律法规无所不包,细如牛毛。对法律法规难以界定的问题,大部分教师都会“绕着走”。 在德国,教师属于公务员,收入不错,工作稳定,未犯严重错误者不能被随意解雇。每天面对尚在成长中的“熊孩子”,难免有时会血压飙升。即使这样,教师们还是强压心头火,对学生温柔以待。毕竟,和“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自己的饭碗更重要。 再者,德国各种保护组织众多,学生保护组织、青少年保护组织等不一而足。为了不得罪各个“山头”,不被学生投诉,教师们只能小心翼翼。 去年,德国学生达兰·萨姆(Dallan Sam)和费兰多·罗德(Fernando Rode)通过脸谱网,向学生征集学生权利保护方面的问题,瞬间得到数千网友回应。他们将得到的问题分类整理,筛选出最重要的,向专业人士求助。 据德国《每日镜报》报道,汉诺威律师、学生权利问题专家沃尔夫·塔内登(Rolf Tarneden)“经过短暂考虑,决定回答这些问题”。3人将这些一问一答的内容编辑成册,在网上发布,不想迅速爆红,很快推出第二版。 目前,该书已由乌尔斯泰因(Ulltein)出版社出版,书名为“老师们不能干什么”。书中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50个问题,告诉学生老师的哪些行为是触犯学生权利、或不被允许的,并附以相应的法律条文。 老师和学生,谁是弱势群体? 根据该书,老师没有充分理由不得拖堂,除非学生违反学生守则,比如在课堂上玩手机导致作业没有完成,才能留堂补做作业;不能因为同学间打架而留堂,因为这样的留堂已经变成惩罚。 要求学生把一个句子抄100遍之类的做法,在德国也是不被允许的,老师会因此受罚,因为教育措施必须“对学生的行为纠正具有积极影响”。 德国法律严格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禁止老师侮辱学生,或因言行不适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即使学生让老师气得抓狂,老师也不能出语相伤。如果被学生状告侮辱,老师将面临罚款甚至1年监禁,严重者可能断送职业生涯。 如此种种,四处是雷。 《每日镜报》称,42岁的塔内登是4个学龄孩子的父亲。当初答应两名学生回答以上问题时,他曾考虑用化名,因为他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因此在学校受到冷遇。 当然,他写此书的目的并不是“想与老师们为敌”。毕竟,老师作为成年人,在“对付”学生上会更有办法,也具备更多的法律知识。他只想给学生们提供更多法律上的“制衡武器”,让他们能够保护自己。(青年参考) |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