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台论坛! 请登录/注册 一键登录: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为啥美国科技公司在中国屡屡受挫,在印度却顺风顺水? - 『创业时代』 -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找回密码
 点这里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为啥美国科技公司在中国屡屡受挫,在印度却顺风顺水?

查看数: 5108 | 评论数: 1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6-9-7 12:52

正文摘要:

印度向来是美国各大科技公司的宠儿,在印度这块神奇的土地,科技公司也都发展得顺风顺水,而情况在中国却完全不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Tara Kola从消费者、本地竞争和政府三个方面分析了这一现象。 1、消费 ...

回复

网海一声笑| 来自山东 发表于 2016-9-7 12:52
2、当地竞争:企业财力与进入时机的对比
Uber 中国被滴滴合并后,两家企业占据到了中国出行服务市场的五分之四的份额,两家企业为期两年的烧钱大战以这样一种友好的方式落下帷幕。在过去两年时间里,Uber 每年补贴损失额达 10 亿美元,滴滴也同样损失惨重,但不同之处在于 Uber 口袋里只有 12 亿美元,而滴滴有 100 亿美元,所以 Uber 注定在这场价格战中以失败告终。同样,与阿里巴巴相比,亚马逊的财力也是黯然失色。

这说明,亚马逊和 Uber 在印度采取的价格战策略在中国市场并不可行。


印度初创企业,即便是那些独角兽企业,也没有中国企业这样强大,自然也无法长期与美国企业抗衡。今年 6 月,杰夫·贝佐斯宣布亚马逊将向印度市场追加投资 30 亿美元,这也将亚马逊在过去两年时间里对印度的总投资额提高到了 50 亿美元。

相比之下,印度电商 Snapdeal 在过去五年时间里获得融资总额为 15.4 亿美元,有“印度亚马逊”之称的 Flipkart 在过去七年时间里获得融资总额为 31.5 亿美元。显而易见,亚马逊财力更加雄厚,并且技术基础设施也更稳定。

此外,Uber 和亚马逊进入印度市场的时机绝佳,当地竞争者已经为他们做好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摸清了这个行业在当地市场面临的一些挑战、创建了物流运送设施体系并获得了消费者对于电商模式及产品的认可。但同时,这些本地企业又未能越过这些挑战,打造完善自己的产品及品牌,来确立自己稳定的市场主导地位,这也让美国企业有了“可乘之机”。

3、政府:政府与企业自身的双重因素
在印度,并没有像百度、新浪微博这样的网络平台,因为美国企业在当地初创企业崛起之前就已经占据了这一市场。这些企业在中国市场遭遇的管制就如同零售业在印度的管制一样,宜家、沃尔玛和星巴克等众多国外品牌前仆后继十余载才叩开了印度市场的大门。但是,印度监管机构对于国外科技公司却表示出了“热情好客”的态度,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些机构与当地科技公司并无投资等关系。


相比较而言,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是滴滴及阿里巴巴的投资者。外国媒体也一直热衷于将 Uber 中国的退出解释成中国政府的保护主义政策作祟,但我无法苟同这种观点。

将这些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失败都归咎于中国政府,也就是假定阿里巴巴和滴滴都是通过裙带关系手段获得 80% 的市场份额,而这根本就是不现实的。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企业在中国处境遇冷呢?难道是因为错过了进入的最佳时机?或者是他们适合美国、欧洲和印度,唯独不适合中国消费者?

滴滴与 Uber 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滴滴提供给用户一个丰富的产品线,包括出租车、私家车、旅游快车、免费乘车、公交车以及代驾服务等。在前文我们也讨论过了中国消费者对于服务品种的需求特点,在交通紧张的春运期间,滴滴能够提供给消费者城际乘车服务,并且价格媲美火车票价。此外,滴滴能够通过支付宝和微信第三方应用使用,未来滴滴还计划将服务范围拓展到汽车销售、保险、维修等环节。

所以,尽管中国政府为这些本地科技公司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公司自己充分了解中国消费者需求,打造出了独特适用的产品服务,从而获得了市场主导地位。

美国科技企业在印度的崛起对印度国内企业的影响
印度还将继续面临国外公司抢占本地市场的态势,一些悲观派表示如果没有国外企业提供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印度企业无法取得良好的发展。一些人猜测 Ola 将被挤出市场,Flipart 恐也难逃厄运。如果印度不想成为外国公司的殖民地市场,那在不干涉自由市场运行前提下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印度初创企业面临两个选择:规模做强做大或者更加明智地发展,他们需要了解本地消费者的需求以更有效地满足这些需求。消费者需求可以从以下方式二选一着手:范围或深度。

范围要广,并不仅仅意味着增加服务数量,而是要将产品服务拓展到辅助业务领域,例如滴滴,将购车、保险、车贷服务结合,创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从叫车出行,到拥有自己的车,再到后续车的维护保养。

中国企业历来擅长创建庞大的生态系统,以帮助他们迅速拓展新市场来增加核心业务。例如阿里巴巴,参与体育、健康、旅游以及娱乐等服务模块来改善其电子商务及支付业务的用户数据。

深度挖掘意味着企业要进行大量投资来完善用户体验。如果你问一个中国消费者,在天猫和亚马逊上产品价格相同的前提下,他会选择哪家平台来购买,答案肯定是天猫。但是如果你让一个印度消费者在 Flipkart 和亚马逊之间选择,答案应该是亚马逊。

因为 Flipkart 并没有确立自己品牌的忠诚度,没有提供明显优势的服务质量来赢得消费者的心。他们提供的产品服务能够发挥功用性,但还没有让消费者对自己的品牌产生感情因素,所以也就很难应对国外企业的竞争。

印度企业应该从 Uber 退出中国学到一个教训:他们不仅要小心国外企业的竞争,也要更加用心了解消费者的需求。(36氪)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