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420
- 经验
- 点
- 威望
- 点
- 金钱
- 两
- 魅力
- 点
- 金币
- 元
- 性别
- 保密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8-9-1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22-7-20 11:44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沈仪琳不想再接受医治了。
“如果我能在养老院去世,就不去医院了。我不要做手术,也不想做放疗、化疗。”今年3月16日,87岁的沈仪琳查出结肠癌肝转移,医生告知她余下的人生,将以月计算。知道这个结果后,回到养老院,她拨通了女儿陈伟聪的电话。
次日,沈仪琳感到极度虚弱,气短,便血,无法起身吃饭、如厕。她不得不再次与女儿通话:“联系医院吧。”
沈仪琳居住在北京,是一名韩语翻译家,在中国社科院文献研究中心担任过副主任、研究员。上世纪80年代,她与钱锺书、杨绛夫妇曾频繁往来书信,谈论生死。
她先后经历了丈夫病故、大女儿过世,在78岁高龄时身患肺癌,还动过肺叶切除手术。这些人生经历,让她对自己的死亡有所思考。
2020年,她从好友、北京协和医院放射治疗科医生何家琳处,要来并签署了“生前预嘱”。“生前预嘱”,是一份关于如何度过生命最后一程的愿望嘱托文件,一般由五个“愿望”构成:1,签署者在神志清醒时,选择要或不要什么医疗服务;2,使用或不使用生命支持治疗;3,表达希望被他人如何对待;4,想让家人和朋友知道什么;5,希望获得谁的帮助。
接下来,她要找到一间有病床,且愿意接收不想手术病人的医院。朋友推荐了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安宁疗护病房。住在病房里的,基本都是处于生命终末阶段的晚期癌症患者。药物和医疗只用于帮助他们缓解身体痛苦。
入住安宁疗护病房后 17 天,沈仪琳离世 了 。
辞世前,她自述,“没有感觉到一点疼痛与不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