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4858
- 经验
- 点
- 威望
- 点
- 金钱
- 两
- 魅力
- 点
- 金币
- 元
- 性别
- 保密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9-3-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25楼

楼主 |
发表于 2025-11-17 19:16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烟台夜话——蚕场
烟台蚕场这地方在通往市区一个旧景观——开花石的必经之路桑园路的东侧,“开花石”是山上裸露出来的石头,其上有观测塔,可对芝罘东部的景象一览无余。
蚕场现在有很多人不知道了,如果你有心探寻,就沿着环山路一路东去,在烟台闹钟长【已倒闭】的对面,传染病医院的东临,沿着这条路向南不远即到;那里足有三百多亩,种满了桑树,南部有几栋小洋楼,东部还有一个水库,现在听说要开发地产了。
蚕场是楼主少年时代的又一个乐园,经常翻过墙去吃还没成熟的桑葚、捋桑叶回家喂蚕、或到水库边上用绳子系着罐头瓶、里面再放上几块馒头捞小草鱼。最过瘾的是玩“趴老母”【烟台土话,即捉迷藏】,你想这么大的一块地盘,当“鬼”的需要多久才能捉到“替身”。总之,这里是很让小孩流连忘返的地方。当然,由于地处比较隐僻、人迹罕见,也流传着一些恐怖传说。楼主曾听母亲说过,60年代时,烟台闹钟厂初建,一些来自农村的工人就住在蚕场下面的宿舍里,据他们说,每天晚上睡觉时,总感觉有东西摸他们的脚丫,但开灯什么都没有,只是那手可是彻骨的冷。。。。。。
这件事发生在楼主一个朋友的朋友身上,这哥们会武术,据说是梅花螳螂拳的嫡传弟子,还参加过比赛得过名次。他姓崔,老规矩,我们还是称他为老崔吧。
老崔生平有两大爱好,第一不用说了,练武;第二就是养鱼,那时我记得是八十年代后期,烟台兴起了一阵“热带鱼热”,很多人家里都弄一个大鱼缸,里面游着孔雀尾、接吻鱼、蓝星星、黑玛丽等五颜六色的淡水热带鱼。老崔也不例外,这练武之人,都有点“职业病”,他养的热带鱼可不是温文尔雅类型的,偏偏喜欢那些凶猛好斗的,因为老崔会来事朋友也多,有人给了他十几条“地图鱼”;养过热带鱼的朋友都知道,“地图鱼”这家伙最爱吃鲜活的小草鱼;于是,老崔几乎每天都要去蚕场里面的水库里网上一些“孝敬”心爱之物。
那是个秋天的晚上,老崔到“开花石”下面的小平地上与师兄弟切磋完武艺,拿起渔网【用铁丝弯成一个圆圈,再绑上纱网的一种“工具”】走下山,翻过蚕场的墙头,到东面的水库网鱼,当时他沿着桑树林间的小路疾步快行,突然发现林子里有一个人影,大家知道,桑树比一个小孩高不了多少,可以看到那个影子的肩膀和头,就这么直挺挺的站着,老崔当时以为是那个人在薅桑叶回去喂蚕,就没在意,走了几步,他忽然想起,摘桑叶一般在春天,那有快深秋来的,就又看了几眼,发现那个人影是不动的,老崔豪爽之人,也没多想,就喊了一句:“喂,哥们,人吓人可吓死人呐!”那人影还是一动不动,老崔就低骂了一句:“脑子有病!”再也不管,径自朝水库去了。
老崔到了水库边,把渔网放进馒头干抛进水里,等了一会儿,觉得一定收获不少,就往回拉,不料一下子还拉不动,可能渔网挂到水里的那块石头上了;他向左走走又向右走走,可这渔网还是拉不上来;而老崔偏偏是个急脾气,火气一上来,就使狠劲一提;这次,网倒是回来了,可破了个大洞。这时,老崔一想起家里的“地图鱼”还在嗷嗷待哺,气可大了,不住嘴地骂完水库骂渔网。这真是“漏船载酒泛中流”,不巧这雨也来凑热闹,晚秋时节的蒙蒙细雨淅淅沥沥就下来了,搞得水库边上一片迷茫。这操蛋天!老崔看着天骂了一句,就在他准备回家大吉的时候,眼的余光猛地发现,水库南边坡顶上的小洋楼的一扇窗户灯光一闪。
老崔知道那些小洋楼是建国前这个蚕场的裹丝车间,已经废弃了好久;他白天网鱼的时候,还上去看过,除了一些脏乱物件、满屋的蜘蛛网,根本没有人住过的痕迹。都说“好奇害死猫”,这老崔想反正也要回家,雨也不大,绕过这水库到南边的小洋楼看看是何等人在干何等事,“调查”清楚了一样能翻墙出去。计议已定,他拎着个破渔网朝着那幢小洋楼走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