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605
- 经验
- 点
- 威望
- 点
- 金钱
- 两
- 魅力
- 点
- 金币
- 元
- 性别
- 保密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8-10-1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7-9-11 11:0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媒体如此糊涂,而民众的是非观念却更客观、更正确。以下是新浪博客“感念相遇”博主的文章,可以为中央台解惑、正三观: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有一则流传已久、几乎家喻户晓的公益教育广告“出国旅游,文明当先。有些行为不恰当,在这给您提个醒”。广告用图片方式列举了国人出国六种的不文明现象,最后告诫谨记“自尊自爱,文明出行,维护形象,全靠你我”。讲文明,重尊严,树形象,本来未可厚非,但作为全国主要宣传媒体,如此郑重其事仅对出国旅游作出提醒,令有心人不免产生疑虑:旅游也要崇洋媚外,讲文明还要内外有别?
有关国人出国旅游陋习新闻确实应该治理。如前几天电视中报道因飞机晚点几名中国游客大闹韩国机场。国人出国旅游的诸多不文明行为,令不少有识之士蒙羞,认为出国出境旅游陋习影响了国家、国人在世人心中的形象。
杭州西湖成群游客集体洗脚的场面大煞风景,让不少中外游客嗤之以鼻。长江三峡游轮上,外国老夫妇在自助餐取餐时发现因中国游客抢占食物而使能吃的一扫而光,对如此浪费食物感到震惊。在国内发生这些陋习,难道不会影响国人在世界的形象吗?
国内旅游常会发生这样的现象:排队加塞,高声喧哗,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涂乱画、随意攀爬,等等。这些陋习虽然不是发生在国际场合,却是一面镜子,照得出一个人的品格与修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道德风尚与文明水平。
有学者将国人出国不文明旅游现象归纳成“六不”: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序、不遵法规、不讲诚信。可是,难道我们只要陋习不出国,外人不知,即可保全“面子”吗?为什么我们平日对这些不文明行为熟视无睹,认为只有出了国门才觉得伤“风雅”、丢“面子”?如今,每年我国出国游客达数千万人次,接待外国游客也达几千万,信息交流越来越便捷,国与国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地球早已成为一个村庄。如果我们只是“谨遵”家丑不外扬,而不在提高自身文化和道德修养上下功夫,不做到文明礼仪表里如一、家里家外一个模样,那国人的种种陋习总会找到这样或那样的外泄渠道。即使再多的宣传和提醒,再强硬的要求和约束,一旦走出家门、国门其素养自然会袒露于外。一句话,“里子”应该比“面子”更重要。
广告中列举的出国旅游值得注意的六种不文明现象,是对国民日常生活甚至居家的言谈举止应该避免的现象,丝毫没有过分之处。如此,自然有人质疑,国内旅游或者相互交往就可以不讲文明随意乱来?如果内外有别,当面一套而背后一套,那自然违背了教育的一致性原则,让人的诚信受到质疑和挑战。曾几何时,不少单位为了迎接达标检查,巧立名目,千方百计弄虚作假竟成功蒙混过关。不修内功,只做表象,其害大矣!
不容置疑,国人出国旅游直接关乎国家形象。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政府为此制定了不少政策,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出国旅游不文明现象却得不到根治。其主要原因是国人旅游素质的提升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事实上,国内旅游不文明现象远甚于出国,笔者认为欲治出国游不文明,先治国内游不文明。如果乘客在家门口就很放肆,出境也很难管住自己。倘若游客在国内游时彬彬有礼,出国出境前及时了解目的地的风俗与禁忌,出国旅游自然会做到入乡随俗,言行举止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文明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习惯。作为礼仪之邦,需要的不单是规则,更多的是内在的行动,即由内而生的自觉力量。树立国家、国人的形象只有重在治本,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增强内在素质,提升文明素养,才能彰显礼仪之邦之形象。
中央电视台作为全国教育宣传影响最大的媒体,理应是舆论导向的风向标,应积极倡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文明当先”不应只局限在“出国旅游”,真正引导国人努力锤炼内功,塑造个人良好的形象。建议将广告中的主旨标题表述“出国旅游文明当先”修改为“出门旅游 文明当先”,或“走出家门 文明当先”,或“出门在外 文明当先”,而将其中内容作相应修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