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台论坛! 请登录/注册 一键登录:
搜索
查看: 338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幼儿园生活] 孩子智力发育的8个重要提醒(别人为让孩子变笨!给所有父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7 1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这个问题中提到的,从积木宝贝“三维平衡”理念的角度,其实都是在单一强调孩子智力维度的发展。智力开发本没错,但是若操作不当,就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厌学心理,或者给孩子带去困扰。
今天的文章,就来聊聊孩子智力促进的那些事儿。

“闪卡”等曾被一些商家吹捧的神乎其神,并且都打着“开发右脑”的名义。

不得不说,这个切入点找得很好。因为了解些脑科学知识的大约都知道,人类惯用左脑,右脑的巨大潜力则被闲置。而早有科研成果告诉我们:左脑是普通脑,右脑是天才脑,天才与普通人的根本区别在于,天才在有意无意中很好地开发和利用了右脑。

在这样的语境下,有商家们站出来说:我这里有很简单的操作方法,可以让你的孩子变聪明!于是,父母们就再也坐不住了。

最有名的莫过于“杜曼闪卡”。

它最初是用来给那些特殊儿童作为脑康复和训练的道具。儿童经过训练能够进行一些特殊的技艺表演,比如“过目不忘”、“挑选点卡”、“识字”、“珠心算”等。

当孩子们看起来掌握了令人不可思议的“知识”时,很容易满足家长炫娃的虚荣心,并给家长带去严重误导。

事实上,这些并不是真正的智力活动,只是在利用人类儿童时期的某些特性,进行哗众取宠的表演。这种刻板训练,没有任何长效的益处,反而很容易损伤孩子的正常发展。它们把儿童的脑力活动(而且是很狭窄的活动)与其感官体验割裂开,也就是把孩子与他自己的感受割裂开,孩子无法与真正的自我建立联系。孩子被动地接受刺激和灌输,并不能形成自己的内在知识体系。

很多孩子有类似“过目不忘”的“本事”,但是它不能持久,长大一些就会消失。更重要的是,孩子不是记忆机器,单纯记住一些东西,远不能显示一个人的智力高下。

既然闪卡之类的东西,并不能真正发展儿童的智力,那么真正开发儿童智力的好方法是什么?那就是我一直在强调的,给孩子充分自由,让他们去亲身体验、去亲自探索。因为孩子们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是通过运动进行的。

在我们生命的头几年,思维与运动是一体的。不仅是儿童,就连成年人,最佳的学习方式也不是坐在那里看书听讲,而是动手去做。运动佐助思考,远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和教育家们就熟知这一点,现代的脑科学研究更无数次验证了它。

具体说来,下面有一些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原则性建议,供父母们参考:

1. 让孩子亲自生活

何为亲自生活?即从孩子可以主动模仿大人拿扫帚那一刻起,给他们参与生活的权力。要知道,孩子每天进行的正常活动,尤其是自由玩耍和独立生活,就已经是在进行智力开发了。体验对促进儿童认知更重要。所以,千万不要限制孩子游戏与探索的自由,更不要剥夺孩子独立生活的机会。

对于那些习惯了替孩子做好一切的父母,尤其要学会做懒家长。比如从孩子2岁多开始,就可以有意安排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了。安排的时候,明确告诉孩子:“你是家里的小主人,这是你分内应当做的。”当孩子做好了一项家务,予以及时的鼓励、认可。别对孩子说:“你来帮我做……好吗?”或者用物质去利诱孩子做家务。这不叫参与,叫交易。

2. 慢下来,让孩子的童年充满美好事物

如果我们想利用孩子脑部发育的特性,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就应该让他们的童年生活充满美好的事物,并学会用自己的身体感官去体味,并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结。

美好并非要刻意去寻找。你不一定非要带孩子去那些著名的旅游景点,或者一定要带孩子去多么奢华无比的艺术品才行。美好在于生活点滴间。

比如很普通的吃饭这件事,有多少父母曾经催促你的孩子“吃快点”?就是这样一个催促,把享受食物、感受大自然美味馈赠的好机会,给毁灭了。不懂慢下来吃饭的人,在我看来,就是不懂生活的人。想滋养心灵,先学会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与感官体验。

美好是存在于一切新鲜的、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当中的,包括故事、运动、艺术、动物、植物、大自然,等等。带孩子接触这一切的时候,都请注意把握度。一旦事情变成父母威逼利诱,而非自然而然让孩子去接触、去享受,那么再美的东西也会变质。

3. 音乐

心理学家发现:音乐可以开发右脑,尤其古典音乐对孩子右脑的开发有很大影响。听钢琴曲时让孩子用左手模仿按琴健的姿势、听小提琴曲时让孩子模仿压琴弦的样子。此外,还可以在孩子从事其它活动时,创造一个音乐背景。

更多具体的方法,此前的文章中专门有论述,在今天的第二篇文章中,我特地贴出来,供参考。

4. 绘画

绘画是开发右脑的最好方式之一。绘画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训练,它包括了许多项内容,如视觉感受、动手能力、听觉描述、语言理解等。

绘画也是提高儿童观察能力的好方法。孩子在学习将周围事物表现在纸上的过程中,帮助右脑细胞激活,促进右脑思维,对于提高创造力有直接帮助。

可以多带孩子参观花展、盆景展,以及各类博物馆,直观整体地欣赏美好事物。涂鸦也是一种综合训练,包括视觉感受、动手能力、听觉描述、语言理解等能力,对右脑刺激也是多方面的。

每个孩子会经历一个涂鸦敏感期,父母具体如何做,我在此前的文章中分享过一些方法。在今日的第三篇文章中,我也再次贴出来,供延展阅读。

需要提醒的是,音乐、绘画这类方法,一定要是在孩子心甘情愿的前提下进行的。孩子不喜欢、甚至是抵触的话,那么有害无益。总之,父母要明白,滋养孩子是首要的,考级、获奖等则不过是附属品。

5. 运动

右脑在运动中对形象的感知及细胞的激发比静止状态更快更强。每天跳半小时的迪斯科健身操、打乒乓球、羽毛球等,在打拳或做操时有意识地让左手多重复几个动作,以刺激右脑。可惜的是,中国人普遍缺乏运动精神,孩子们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运动时间更是少之又少。这一点,中国父母尤其需要警惕。

6. 故事

童话故事是右脑形象思维能力开发的最佳方法。童话富于幻想,听童话故事,孩子会不由自主地随着情节的发展想象故事中的人物、场面和情景,这对右脑的图形思维能力有很好的促进。

睡前给孩子讲讲故事,这时右脑呈现最佳状态,开发孩子想象力的效果比白天紧张时要好得多。

7. 好好对待你的小小“左撇子”

微信上,曾有父母为自己的宝宝是左撇子烦恼。其实习惯使用左手的孩子,右脑更发达。父母应该做好保护才是。

孩子小的时候看不太出来,但是四岁左右,孩子惯用哪一手的习惯就会很明显了,而且孩子用手做事情的机会也变多了,这时候他们都会主动以惯用手来操作,而对应到的也就是大脑功能比较优势的一边。

也有的父母反映:


孩子是左撇子,自己倒觉得没什么,可是学校老师会帮忙纠正,现在孩子一会儿左手一会儿右手,可怎么办呢?

若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可以跟孩子固定好,比如固定用右手写作业,而用左手吃饭等其他事情。两手并用,同时可锻炼左右脑,只要孩子形成习惯了,其实也是很好的事情。

8. 给孩子充足的睡眠

有数据调查显示,如果孩子的睡眠长期不足,那么他的学习成绩不会好。睡眠非常重要,保护脑主要靠睡眠。好的睡眠是恢复脑的重要方法。若睡眠太少,很可能造成情绪失调和神经性疾病。

所以,宁可少上几个培训班,少做几套练习题,也千万不要剥夺孩子的睡眠。

最后,把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方俊明教授关于脑开发的一些理论分享在此。个人认为说得很有道理。聪明从来不能“添加”,父母能做的就是呵护,以及科学合理的引导。



“我们老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问题你搞不清楚起跑线在哪。早期教育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给婴儿科学和合理刺激的同时,还要选择合适的刺激时间,考虑到刺激量的适度、刺激速度的合适,以及各种刺激之间的平衡,防止过早、过量、过速和失衡的刺激带来不良后果,如果过分刺激会伤害神经元的发展,这个度不太好掌握;

第二,营养不良有害婴幼儿的生长和大脑发育,但目前没有现成的学习和记忆分子可以使人聪明,也没有“聪明”的营养添加剂;

第三,孩子的感情发展比智商发展更重要。

我们对儿童的教育有两个悖:

第一,认为小时候你对他好他不记得,但是其实隐性记忆是存在的,事情记得不得,但情绪却会存在于在杏仁核里;

第二,是喜欢守规矩的乖孩子、限制太多。事实上,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有利于全脑的开发,如果泯灭掉好奇心,一切按步就班地进行教育,不许提问,不许越轨,他的全脑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从小练习乐器,手指的协调和音乐的刺激,也能够同时刺激小脑和大脑半球的发展,可使脑部发生轻微的结构变化。

父母和养育人员自身素质是良好的早期教育的首要条件,面对婴幼儿的苛求、急躁、强制或恶性都只会给婴幼儿的发展带来心灵的创伤。

早期的开发毕竟是双刃剑,一定要慎而又慎,适度和得法,要承认个体差异,更要因势利导。”

现阶段的孩子建议去尝试下感统训练,现在孩子的生长环境和生产环境对孩子的影像非常的大,在适应的年龄段去给孩子做一些适应的感统训练会对家长们帮助会很大的!很多训练在家里就可以去做,有些大动作的器械就要去相应的机构了。烟台最早的就是口腔医院对面的那家,开了十几年了,是这方面的权威,原来是属于婴儿乐的。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7 15:34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8 08:53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09:21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