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3962
- 经验
- 点
- 威望
- 点
- 金钱
- 两
- 魅力
- 点
- 金币
- 元
- 性别
- 保密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9-6-2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致病因不可能被消灭的。
某种致病因被消灭了,导致身体相应环境变了,同时衍变出其它致病因。
每个人都隐含了无数致病因,因为致病因有敌人,处于战略相持,人体才正常。
致病因,这个词,其实用词并不恰当。
A与B相持,A少了,致病,A多了,致病,B少了,致病,B多了,致病。
问,谁是致病因?
不存在确定的致病因。针对确定的病,才能分析出致病因。笼统的说,没有致病因。因为人们针对确定的环境认识了典型病种,致病因这个概念才错误地流行起来,是针对这些病种来说的,反而是正确的或基本正确的。
离开了环境,离开了病,谈致病因,谈致病因的种类,是胡说八道。
人和环境,是相互的。简化成2个因素,是敌我对抗,对抗是相食,简化成3个因素,是食物链。事实上,远不止3个因素,所以食物链模型更容易理解。
环境(包括体内环境)变了,人要变,虽然你看不到。若不随环境变,就是病态。
微现看人体,一个生态平衡的体内食物链,是健康体。平衡的食物链中,没有敌我,没有致病因,都是有益的。
当有新物种进入了食物链,打破平衡,病了。此时2种治疗方法,①消灭掉新物种,维持原平衡,②建立包含新物种的新食物链。
在这个病态时,有致病因,新物种。这个新物种也不是永远的致病因,在第②种治疗方法中,是把体内环境当成致病因治疗的。
也就是说,治疗的时候,不必治病,可以治环境。这个治病理念是适用于宏观环境的。
新物种未必是外侵,有可能是内部变异(基因突变)。变异的也未必是身体自身,可以是环境中的任何物种。
可得,基因遗传误码,是不是只能修正基因呢?不是,也可以修改环境。比如过敏,避免接触过敏源,就是修改环境。当环境被修改后,致病因不再是致病因,即便是基因缺陷,也不再是缺陷,不再是致病因。
所以,没有无条件的致病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