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购”、“抢房”、 “抢位”、“抢道” 、“抢注”……现在最火热的是“抢人”。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天下无贼》中的调侃台词,正好形容当下各地为吸引人才推出的优惠政策。
海南的《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
天津的“海河英才”行动计划;
烟台将提供不少于1万套人才公寓、子女入学“无障碍”;
芝罘区实施“芝罘英才”计划,每年设立1亿元人才专项资金,引进人才最高可获得1600万元支持
……
人才啊人才,等等,子女入学“无障碍”?这……已经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砝码了?
没错,教育就是这么牛!
看来,还是读书有用啊!
不是要说芝罘区孩子上学的事吗?别整这些没用的了。
好吧,来吧,家长们,让咱们启动自己家的人才培养计划吧!
从孩子出生时起,我们就在享受着为人父为人母的幸福之中。不知不觉,孩子就到了上幼儿园、上小学、上初中的年龄,初中4年眨眼就到中考了,中考结束了,高考还会远吗?
去年的《芝罘区义务教育段学校招生管理实施细则》,引爆了学区房,也引爆了芝罘区所有的家长和准家长。
原因是什么?是家长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学校是铁打的,学生是流水的。今年的招生政策延续去年的实施细则,《芝罘区2018年义务教育段学校招生时间和程序》与往年相比也没有什么大变化,下一步稍微会有所变化的,就是小学和初中学区的划分(8月初公布),当然也只是针对新增小区或是学校来进行微调,不可能有大的调整。
让我们先来关注一下家长普遍关注的实施细则,2018年与2017年(不含)以前相比变化较大的有三个方面:
1、关于学区房。对于孩子与第一监护人的户口、房证都一致,但“房证系与适龄儿童少年的亲属共有且共有比例不小于房产总面积50%”的情形中,亲属关系明确为“父母与祖父母、父母与外祖父母、父母与其直系兄弟姐妹”。
2、新购商品房未及时取得房产证的。只要符合:户口已落在购房地址,并提供购房合同、购房发票及房产管理部门出具的房屋销售备案回执证明(网签),也可到学区学校就读。若购房合同、购房发票及房产管理部门出具的房屋销售备案回执证明时间不一致,以购房发票出具时间为准。
3、个别学校招生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增加房证户口办理时间的规定。为避免个别学校出现超大班额现象,当出现学校招生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情形,将根据“学区内购房与户口迁入时间”等实际,按先后顺序录取,额满为止。2018年招生当年4月30日前,取得房证户口相关手续;2019、2020年招生当年8月31日前,取得房证户口相关手续满1年;2021、2022年招生当年8月31日前,取得房证户口相关手续满2年;2023、2024年招生当年8月31日前,取得房证户口相关手续满3年;2025、2026年招生当年8月31日前,取得房证户口相关手续满4年;2027年招生当年8月31日前,取得房证户口相关手续满5年。
为确保政策的平稳过渡,《细则》设立了政策“缓冲期”,2018年入学的学生和去年的一样,仍按照原有政策执行,即当年4月30日前,取得房证户口相关手续即可入学。同时,针对“学校招生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情况,根据以往招生实际来看,可能出现这种情形的只是个别学校。
政策的变化看起来确实让人有点蒙圈,不过也确实是够细的,相信政策制定者们也是下了不少的功夫,进行了不少的研究,征求了不少的意见才形成的。没有办法,尽管学校硬件和软件建设步伐在飞速提高,但在家长看来,学校教育发展仍然是不平衡不充分的,这个问题好象放眼全国、全球,都是一个无法克服的问题。
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一些做法却让人不敢苟同,很多的传说比如某校的老师水平就是高、某中的作业就是多、不能让孩子输在教育资源的起跑线上、听说只要有关系到还是可以择校的等等,也确实只是传说而已,很多的东西其实并非家长所认为的那样,应当说政策的实施都是很公开透明的,这一点也正在慢慢为家长们所接受,虽然心理上接受需要个过程,但这个过程毕竟已经开始了。
传说的存在,让很多无法实现让孩子上名校理想的家长产生了焦虑症。其实,这样的家长完全是在杞人忧天,这些烦恼完全是自己找的。回过头来说,忧天又有什么用呢?与其埋怨一些自己无法改变的东西,还不如把精力用在研究孩子的特点、适合孩子的发展道路,以及自身在教育观念、思路、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上来。
那么,我们到底应当怎么做呢?不管怎么样,总是要面对现实,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对各个阶段的孩子上学问题逐个分析分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