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良好睡眠
从出生至六个月的宝宝,爸爸妈妈要做到:夜间喂奶的时间逐渐拖后,成人睡前唤醒宝宝并喂奶,逐渐延长喂奶间隔时间并固定,避免用极端的办法助睡,给宝宝自我安静的机会。
6个月至学龄期的宝宝,爸爸妈妈要做到:睡前活动:选择安静的游戏进行,并且固定作息时间,入睡方式是让孩子单独入睡。特殊情况下,比如宝宝生病了,可以与父母同睡。
关于宝宝的睡前活动:
睡前半小时处于安静状态;
进行规律性的睡前活动,时间控制在20-25分钟内;
每天活动的内容基本保持一致,安排有条理;
活动简短温馨,共同度过愉快时光;
活动结束时尽量确保婴儿处于安静状态;
关于固定作息:
固定时间上床睡觉;
睡前至少3小时清醒;
晚上入睡前,4小时清醒;
在孩子清醒时放上床;
准时上床、准时起床;
入睡方式:
自我平静是婴儿学会入睡的基本前提
父母参与逐渐减少
可借助于某种安慰
安慰物:奶瓶、奶嘴、毛巾
安慰行为:拍抱、摇动
影响睡眠的环境因素:声音、温度、湿度、光亮度、卧室布置
声音:长期噪音环境,会导致神经系统的敏感性和兴奋性增加;单调的、慢节拍的声音有助于入睡,如雨水声、催眠曲
温度和湿度:卧室温度20-25°C,相对湿度60%-70%,在快速眼动睡眠期间体温会极速下降,注意保暖。穿着宽松衣物,舒适和吸汗性好的为佳,不宜蒙头睡觉。
亮度:夜间光线较暗的环境容易入睡,避免在明亮的环境中睡眠。避免光压力,如恐惧黑暗,可在卧室开小灯,但睡后应熄灯
睡眠与喂养
食物过敏可干扰睡眠
偏食、挑食导致的营养不良或缺乏会影响睡眠
不良的饮食习惯影响睡眠昼夜戒律的形成
常见睡眠问题及处理
中国城市0~5岁:儿童睡眠问题占20.87%!婴儿睡眠障碍占27.11%
睡眠不安 8.7%
磨牙 7.6%
鼾症 5.7%
张口呼吸 5.3%
梦呓 4.9%
遗尿 3.2%
睡眠中肢体抽动 2.5%
喉头哽咽 1.1%
睡眠呼吸暂停 0.4%
梦游 0.6%
1、入睡困难:婴幼儿期最常见的睡眠问题,入睡困难常伴夜醒,原因多样,表现不同。
入睡困难原因:睡眠环境不佳、睡眠习惯不良、精力旺盛、睡前兴奋、害怕恐惧心理、气质类型
对策:寻找原因、固定就寝时间、规律睡前活动、抚触按摩
注意:在昏昏欲睡的状态下单独放小床上,放弃所有不良的助睡方法
强制性入睡困难:多半是没有设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导致,故意拖延、睡眠抵抗,入睡延迟,睡眠时间缩短,多见于2-6岁儿童。
对策:建立合理的睡眠常规、设定合适的就寝时间、睡前活动、作息制度,就寝时间,坚决让孩子上床,奖励强化良好行为。
2、夜醒
定义:是指睡眠维持困难,不能连续整夜睡眠,随年龄增长,正常睡眠一般能很快建立,2岁后,晚上觉醒次数明显减少,反复出现夜醒会导致睡眠呈碎片化,对儿童生长发育不利
原因:环境因素、躯体疾患、喂养因素(过度喂养及母乳喂养)、护理不当(不合适的干扰)
对策:不要立即安慰,给婴儿自己安静下来的机会,寻找原因,消除不良因素(大小便、噪声、灯光),对于夜间需要喂奶、喝水、小便的婴幼儿,可采取提前唤醒法,睡眠日记:何时上床、入睡、夜醒次数、晨醒时间
3、夜哭
心理因素:白天受委屈、听惊险故事
环境因素:内衣太紧、太硬,室内温度、空气躁闷
躯体疾病:肠道寄生虫、呼吸道感染
喂养:过饱、过饥、口渴、尿床
睡眠节律紊乱:白天睡得多,作息不规律
对策:抚摸、温柔摇动、轻声细语帮助孩子安静,舒适体位,避免过度关注如不断喂奶、激烈摇动,变换玩具等
小结
睡眠问题影响儿童健康,儿童睡眠问题可以预防,儿童睡眠问题的矫正有利于整个家庭,睡眠姿势、习惯与时间与遗传有关,不能强迫睡眠,不能仅靠时间长短判断睡眠是否正常
婴儿期开始培养良好睡眠习惯: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小睡次数、长度和时间
本次儿保大课堂活动的课堂笔记就回顾到这里啦~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儿保大课堂的时间和亲子活动的动态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亲子圈”为好友并关注“烟台论坛-亲子教育”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