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台论坛! 请登录/注册 一键登录:
搜索
查看: 488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家长学堂】你是否对孩子使用了语言暴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1 16: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语言暴力,仅仅是指骂孩子?


很多家长认为,骂孩子就是对孩子的语言暴力,因此很多家长会在孩子不听话时不理会孩子,任孩子怎样呼唤也不说话,让孩子知道自己做错了。其实,对孩子的语言暴力,不仅仅是对孩子的大声谩骂、诋毁、嘲笑等侮辱性、歧视性语言,当中也包含了拒绝与孩子说话,使孩子在精神和心理上遭受到侵犯和损害,这都可以认为是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家长望子成龙,当孩子的行为无法达到父母的期待时,家长情急之下可能会随口而出“你怎么这么笨”、“做题怎么不动脑子”这一类的话。


儿童心理专家分析,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很脆弱和微妙的,而孩子心目中的评价是非标尺也是很鲜明的。


有的孩子有偏激固执的倾向,会将家长不经意的话语放大,认为爸爸妈妈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从而产生一种愤怒、逆反的心理(虽然当时不一定表现出来),这种不良的心理将影响孩子的待人接物,日后孩子可能会成为一个愤世嫉俗,甚至穷凶极恶的人。


而有的孩子性格有内向顺从的倾向,一旦遭受到她最信任的人——爸爸妈妈的语言暴力,可能就会将他们的嘲笑、谩骂转化为一种心理暗示,认为自己就是笨的人、懒惰的人,自己一无是处、不受欢迎……这种自我否定、怀疑、消极的情绪,让孩子无法更好地处理健康的人际关系,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出现抑郁、狂躁等心理疾病。


心理专家认为,教育者微小的心理变化如果表现在脸面上和语气中,甚至嘲弄辱骂中,无形中会形成一种负面的心理场,这种心理场强大的辐射会改变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所以,家长认为无关紧要的、不经意的一些话语,对孩子造成的“杀伤力”可能是毁灭性的。


1、拒绝语言暴力,批评教育从低声说话做起。


有的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往往采取“先发制人”的方法,大声呵斥,以求先镇住孩子。然而,他们往往收到了相反的效果,孩子要么大声哭闹,要么使用高声调反抗。如此一来,双方的情绪越来越激动,最后惹得大家一肚子气,甚至引出家长对孩子的一阵揍打,可孩子的心里仍然是不服气的。


大声没有效果,不妨试试降低你的声调。降低声音,不但可以约束自己,控制情绪,还可以降低孩子的反抗。因为家长说话声调低,孩子也会更集中注意力听,他们虽然也知道自己是在被教育、被批评,但内心仍然感觉是被尊重的,因而也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意见。


2、运用正确的语气和措词,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性格


家有调皮好动的熊孩子,想要让家长控制自己不去批评孩子,确实很难。没关系,该批评就批评,不必隐忍。但在批评教育孩子时,运用适当的措词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意思。比如“我爱你,但是你的行为我不能接受”,这种话虽然听起来有点生硬,但是,孩子能够明白,虽然爸爸妈妈是在批评我,但他/她还是爱我的。在这种心理暗示下,孩子对家长提出的批评意见也更乐意接受。


3、把你所期望孩子要做到的要求解释给他们听


例如,带孩子在路上散步,如果单纯告诉他不能到处乱跑,他也许会暂时接受你的意见,但没过久又忘了。而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同时,用温和的方式来警告他,如果违反的后果将可能是摔倒,或是被车撞到,这样孩子对你的教育印象就会更深刻,再犯同样的错误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小编观点: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应该是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对于孩子而言,家长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孩子也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家长的一言一行,乃至一个表情,都会对孩子的性格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把自己的语言、行为好好反思,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始终用自己的心与孩子保持诚挚的沟通,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本来目的。







     
沙发
发表于 2015-4-2 11:18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