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找回密码
 点这里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查看: 23783|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采松球

 1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2-7 07:45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松树球,烟台人叫松葫芦。七八十年代,这松树球可是好东西。

那时每到这个季节,山上的松树球都成熟了,漫山遍野便能看到到处是釆松球的人,够得着的摘下来,高处的则用竹杆打。要知道,在没有暖气、煤气的年代,在烟台这松树球生炉子、大锅做饭老百姓都离不开它。市场上也有专门卖松球的。

那时烟台的学校教室到了冬天没有暖气,一个班一个花盆炉子,每天都要生火取暖。

记得我在三年级的时候,学校号召学生上山拣些松球拿到学校,作为班上生炉子的引火柴用,而学校也给些夲子、铅笔之类的东西作为奖励。

那时我是个佩带一道杠的小队长,自然各方面都要积极了,像这样的活动要冲在前面才行。

记得一个周日早上,我们一小队十几个同学一起爬上南山,手拿竹杆袋子釆摘松树球了。

到了山上,大家一阵狂喊″我来了!"然后俩人一组,一个打的一个拣的,兴高采烈地忙活起来。

突然一个同学喊了一声″快看野鸡"!大家循声望去,只见一只大野鸡优雅地展开翅膀像一只孔雀飞了起来,嘎嘎叫着,好象是抗议我们打扰了它们。

同学姜华问我,我们把松球都摘了,野鸡还吃啥呀?这一问大家都楞了。

″这样吧我们每棵树给它们留一半,这行吧?"

这个建议很好,于是我们又小心地釆了起来。

不到一上午的功夫,我们的袋子便釆滿了,大家兴高采烈地满载而归下山了。

文艺委员提议大家唱个歌吧?

于是,弯弯的山路上响起了大家宏亮的歌声。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继承革命先辈光荣传统

爱祖国爱人民

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

………"

 

 

 

 

 

沙发
发表于 2022-12-7 07:55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哎呀你是小队长,我是中队委,两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2-12-7 08:0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重庆
想起当年也是一样的情形,满满的幸福,生火的炉子呼呼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2-12-7 08:19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豆芽豆芽 发表于 2022-12-7 07:55
哎呀你是小队长,我是中队委,两杠

报告中队长,我来向您报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2-12-7 08:2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我们上学的时候就是任务了,每个人交多少斤,冬天教室里烧炉子取暖,有时老师还会把我们领山下,上山捡树根回来烧,那时不用上课一个个都挺高兴的,每次捡完还得集合看看每个人都捡多少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2-12-7 08:23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ljw02111 发表于 2022-12-7 08:09
想起当年也是一样的情形,满满的幸福,生火的炉子呼呼的!

哈哈哈,炉火的烟火气至今忘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2-12-7 08:33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勤工俭学的年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22-12-7 08:34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是的,那时候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早当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9
发表于 2022-12-7 08:37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2-12-7 08:40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火红年代 发表于 2022-12-7 08:19
报告中队长,我来向您报到!

哎呀我中队长,是委员。分管卫生,文艺委员。看到您的文章好亲切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2-12-7 08:41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2-12-7 09:31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我们叫松火笼。苞米骨,还有松毛。农村学校学生必须自带。排好日期生炉子,最可恶的是老师把他稀罕的都弄炉子边上坐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2-12-7 10:02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小学时期入冬前必备,但我们那时候是高年级的学生统一上山采摘,老师领着浩浩荡荡的上山,回来后就晒在学校院子里,干了后种子掉下来,都喜欢去弄点吃吃,然后每个年级分一些,一冬天引火就够了。
我们那时候还不叫少先队,我们是红小兵,上山是叽叽嘎嘎的去,叽叽嘎嘎的回,每人篓子里面装不几个,倒是老师要推着小推车装运好几次,直到村里有了拖拉机,老师的任务才变成从山上运到山脚下就行。
那时候入冬生炉子,除了摘松球,我们还要在讲台一边砌筑装煤和松球的槽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2-12-7 10:06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松子好歹香,好久都没搞明白这个松子这么小,那种怎么那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2-12-7 10:13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上海
窃以为,摘更为恰当一些。采,更多的表意,还是向下的动作。松果在上面,摘有向上的表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2-12-7 10:14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上海
个人感觉,勿怪勿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22-12-7 10:45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瓦努阿图 发表于 2022-12-7 08:20
我们上学的时候就是任务了,每个人交多少斤,冬天教室里烧炉子取暖,有时老师还会把我们领山下,上山捡树根 ...

对呀,后期都是任务了,每人交多少斤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22-12-7 10:46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有水无为 发表于 2022-12-7 10:13
窃以为,摘更为恰当一些。采,更多的表意,还是向下的动作。松果在上面,摘有向上的表意。

说的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22-12-7 10:51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Van♂ 发表于 2022-12-7 08:37
叔,现在的黄坭村在哪一块啊?

黄泥村,在新海洋北街,新海洋小学北面路西,新海洋小学以北是烧砖瓦的窑厂,净是黄泥,所以叫黄泥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0
发表于 2022-12-7 10:52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