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137
- 经验
- 点
- 威望
- 点
- 金钱
- 两
- 魅力
- 点
- 金币
- 元
- 性别
- 保密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5-1-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中国人迷恋的红酒养生,是场100%的骗局
1、有酒精,就存在致癌风险
美国曾经进行过一项调查,选择50岁以上的成年人作为样本,发现适度饮酒与降低死亡率之间并没有明确关系。
任何度数、酒量的饮酒,都不能够降低死亡率。
哈佛大学研究团队也在2015年发表过一篇文章,随机抽取了4400名超过65岁的老年人,发现即使是适量饮酒,也会对其心脏功能造成损伤,更不可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世卫组织已经将酒精饮料纳入一级致癌物,也不建议将饮酒作为一种保健方式。
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 早在2010年就指出,摄入酒精类饮料会增加罹患肝癌、食道癌、乳腺癌等癌症的风险。
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更是发表过多篇论文,认为任何饮酒行为都会给人带来健康隐患,而最安全的饮酒量则是0。
同时酒精会增加人动脉硬化、胃和肝损伤、心律失常的风险,这是被证实认可的。
也就是说,酒喝得越少越好,不用说用酒保健了,不喝酒就是保健了。
红酒的本质,就是水、葡萄汁产生的酒精,与其他酒类相比没有特别之处。
一家“红酒博物馆”,储藏了5000余种红酒 / 视觉中国
2、所谓的抗氧化功效,几乎等同于无
葡萄中蕴含的酚类物质,包括原花青素等,特别是由红酒而走红的“白芦藜醇”,被认为是有效的抗氧化物,能帮人保持青春容颜。
宁夏赤霞珠。葡萄皮表面覆盖的一层“白霜”,就是白芦藜醇 / 视觉中国
号称“抗氧化”的多酚类物质,其实效果甚微。
首先,酒精本身也是一种还原物,有着抗氧化的作用,但没人会认为单靠摄取酒精就能美容养颜。
经常喝酒的大叔,也没法变成小鲜肉。
而靠葡萄里的花青素、白芦藜醇抗氧化,就可能是个笑话。
且不论目前多酚类物质抗氧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细胞与动物实验,无法直接推导到人;
就算有效,一杯红酒中蕴含的量,也实在是微不足道。
举个例子,一个68kg的成年人,要达到要求的剂量水平每天需喝750瓶到1500瓶红酒。
3、已有的历史和科研成果,可能也是骗局
说到这里,有一件荒唐事不得不提。
有一位名叫达斯的权威学者,在几十年间发表了大量白芦藜醇的文章。
可在2012年,他因为学术造假被撤职,论文也被撤销。
目前在许多网站看到的营销文章,都有可能是这位学者的所谓“研究成果”。
抗氧化、抗癌,也都没有研究能够明确证明,对人有效果。
最后我们可以再解答一下“法兰西悖论”的问题。
红酒有保健功效的说法,最早就来源于这。
1991年,美国CBS电视台播出“法兰西悖论”节目片 / youtube, CBS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次营养调查显示,法国人喜爱鹅肝、奶酪,日常饮食的胆固醇含量,要远远高于英美人。可是,他们冠心病致死率却比英美人低很多。于是就有人提出,法国人日常习惯喝红酒,这降低了冠心病的发作。
但已经有人发现,所谓的法国人喝红酒降低冠心病致死率,其实是个骗局。
90年代,欧洲许多国家的年轻人更喜爱啤酒,葡萄酒销量因此下降。
为了挽救传统红酒产业,这一为了营销做出的养生骗局,便产生了。
从公众人物到平民百姓,“红酒等于保健品”的观点,几乎快成为了共识。
在某音乐类节目中,嘉宾们一起聚餐。
其中一位患有肠胃病的歌手,被工作团队要求不能吃辛辣、不能喝酒时,就这样辩解:“红酒不会怎样,红酒喝一点养生的。”
大众视野中,更是出现了层出不穷的“红酒泡洋葱”、“红酒加柠檬”、“加热红酒”和“保温杯泡红酒”等新式喝法。
可其实被吹上天的保健功效,可能只是为了忽悠你多多购买。
甚至,这些闻所未闻的保健喝法,对人的身体反而有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