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862
- 经验
- 点
- 威望
- 点
- 金钱
- 两
- 魅力
- 点
- 金币
- 元
- 性别
- 保密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8-11-2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春节期间,很多离开城市回乡过年的人,都在有心调研自己所在的四线、五线、六线的消费市场和人群特征,我项目对观察结果做了搜集汇总:
1)某六线县城,使用微信支付最常用的功能是话费充值 + 生活水电缴费, 自来水公司开发了微信服务号教育用户。超市消费仅年轻用户习惯用微信/支付宝,中老年用户习惯现金,主要担心误操作;
2)很多人的微信不绑定信用卡,只绑定借记卡,估计和初始绑卡时的主要目的是红包提现有关,由此可看出微信其它理财类场景的预计落地效果;
3)拼多多的链接在「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群里已经基本不见了。去年春节亲戚们讨论拼多多上的产品,今年还是回归到了淘宝。客单价小的商品会选择拼多多,便宜是最大的吸引力;
4)乡镇传统露天集市,摊位上开始放二维码收款,微信居多。大家普遍更接受微信支付,很多人手机里面没有支付宝客户端,建议安装时,大家的反应是:那玩意靠谱吗?
5)春晚的百度红包,大多数家人不知所云,参与人很少,不像当年微信时代全家摇一摇的景象;
6)乡镇单位有不少在用钉钉,最常用的功能是:考勤 + 免费钉钉通话;
7)不少乡镇中年人喜欢在京东上买东西。原因是它触达到户,其它快速要去镇上取,或者得再多花几元快递费,而且春节期间京东快递也送货;
8)某些县城服务的消费价格堪比一线城市,比如理发店干洗、电影院票价。电影院爆满难预订,热门电影几乎满座,绝大部分是年轻人消费;
9)随机调研下来,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基本每人一部智能机,国产为主。今年出现了长辈集体低头刷手机的情况,大多都有的 App 是短视频和资讯,更准确的说是抖音和头条,他们觉得这是与世界同步的方式;
10)旅游消费降级明显,出国游明显少了,国内游多了。晒花、晒吃、晒电影票的明显多了;
11)三四线城市,身边的亲戚朋友都想做点副业,想了解是否有什么好项目引进。目前已有副业的都是代理,比如保险、保健品,副业早先更多是宝妈,现在对一些体制内的员工也有很大吸引力;
12)副业代理的产品,如果跟代理人本身职业有一定相关度,通常会卖的比较好,比如医生代理药膏,卖的非常畅销;
13)五六线的县城,网络贷款无处不在,很多年轻人为了消费和赌博,都背负了几万和几十万的贷款;
14)消费行为趋同效应明显,比如家家户户送礼都买同一品类甚至同一品牌,每年会有一次品类迁徙,用户的选择取决于品牌心智+线下超市老板货架摆放(渠道)的推荐;
15)去线下大型超市消费时,即使是会员,也会有明显的提示:「扫码加入微信群,随时获得最新优惠信息」。社群营销下沉的时代已经到来;
16)消费升级是:认知升级+支付能力升级。村里没有完成认知升级的情况下,单纯支付能力升级的结果是,知名品牌特别好卖,比如蒙牛、六个核桃,且东西卖的比城里还贵。性价比低的东西更好卖,满足了「有」的需求;
17)大型商场,人流量比一线城市更好一些,而且价格还是很坚挺。同样的衣服上海可以 6 折,但是家里只有 8-9 折;
18)家人的线上购物,还是会在唯品会上淘一些中端品牌。在他们心中,这是一个卖正品的特价网站;
19)对于「填写身份隐私信息领现金红包」这样的活动,乡镇的中老年人会趋之若鹜去领钱,往往还会号召亲友都出动;
20)微信中老年用户除了聊天和看鸡汤文外,最大的乐趣就是发红包和抢红包,认真程度远超出想象;
21)嗨团等线下团购在五六线城市很火,组织渠道是微信群,购买者主要是亲朋好友。可以把嗨团看作线下版拼多多,或者低配版网易严选,卖的是正品,对该消费层来说是最高性价比;
22)三四线城市的滴滴打车已经普及,可以叫出租车和快车,但还没有专车,对于过年期间出租车难叫的情况也不肯加小费。明码标价的情况不如一二线,讨价还价仍然普遍;
23)保险意识在加强,很多人开始在购买家庭保险,尤其是 80 后父母们,获知渠道源于周围同事和朋友的推荐;
24)带回家的智能音箱在春节期间被无数次围观,深受喜欢。原因是使用门槛低,比智能机更易上手。不到 100 元的价格买这样一款智能设备,很多亲戚立马选择下单,给孩子买来讲故事、听儿歌,给 80 岁的老人听戏曲。智能音箱,应该是有极大的针对下沉市场空间的。
观点为借鉴(周文明),仅供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