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19416经验 点威望 点金钱 两魅力 点金币 元性别保密在线时间 小时注册时间2014-2-19最后登录1970-1-1 
 | 
 
| 
x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作者 | 维小维
 
 有一次,我跟一群以前四大同事聚会。聊起以前特别拼的琳达同学,她从来都那么努力,凡事做到100分,离开后应该过得很不错吧。
 
 跟琳达特别熟的朋友说,她?最近才因为心脏问题进了一趟ICU。
 
 我咋一听,感觉挺惊讶的。我不知道多重的病才会让一个人进ICU,但是她是年轻的,30岁出头,这样的年纪应该跟这种重病房离得很远才是,我突然感觉到一种莫名的恐惧。
 
 怎么就进了ICU呢?
 
 跟她特别熟悉的朋友说,加班。天天加班,天天加到凌晨2点后。
 
 我想起自己之前在事务所也跟琳达共事过,为了一份报告,她可以稳稳地坐在办公室,从清早8点一直到半夜12点,对着电脑动也没动过,一整天就靠早上“早有预料”带来的一袋面包过活。
 
 这个女生,还一度成为我佩服的对象,努力、尽责、肯干,不知道她的病情到底怎么样了。
 
 朋友叹了口气说,哎,她说,病的时候倒没觉得难过,最伤心的一刻是,她老板只提了两个疑问句:
 
 
 你为啥要做到这么晚?活该。
 
 你都进医院了,能不能先好好把工作交接给小H(她下属)?
 
 听完,我本来只是内心涌起恐惧,现在是,背脊上划过了悲凉。
 
 人在生活中往往都很容易有一个错觉:我疯狂地给老板卖命,就能得到晋升、金钱和老板的赏识。
 
 事实上,我且不说健康比晋升和金钱重要,就光老板的赏识这一点,往往对方关注点不是你有多努力、有多以公司事为己任,而是:你如果一旦没了,他能找谁接替着干。
 
 就是这么凉薄,这么现实。
 
 拿命换钱的年轻人,往往钱拿了之后又还给了医院,还顺便给下面的人挪了个位。
 
 
 01 我想起李开复写的《向死而生》,有一段话,深深触动了我:
 
 
 我正处在人生最好的时候,我身上还带着经历过苹果、微软和谷歌打磨过的光环,投资人对我信赖有加,我在微博拥有五千多万粉丝……一切一切,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完美无缺了!
 可是,褪去光环,我此刻只是一个呼吸之间就会顿失所有的病人。
 
 看看李开复之前写的书,书名都是《做最好的自己》、《与未来同行》、《世界因你不同》,一看封面,就是满满的鸡血。
 
 直到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淋巴癌,他才开始思考,为什么自己会得这个病?
 
 可能是北京的雾霾,可能是自己每天工作到凌晨3点的习惯,可能是讲求效率造成的极度精神紧张……无论哪一个可能,最终的结果就是,过去没日没夜的拼搏,此刻换成了一次又一次,跟死亡之间的讨价还价。
 
 
 在此之前,李开复长期每天只睡5个小时,而且是睡得像个婴儿一样。
 
 大家别误会了,不是睡得特别香甜,而是睡一阵,起来一阵,收会邮件,又回去躺下。这种间歇式睡眠,被夜奶折腾过的妈妈都懂。
 
 和很多习惯了自虐的工作狂一样,李开复将什么放空、发呆、散步之类的事情,都看成不可理喻的浪费时间。
 
 然而,没有弹性的人生,就像紧绷的橡皮筋,绷着绷着,就断了。
 
 直到极度痛苦的治疗之后,他才发现原来没事去爬爬山,让身体微微出汗,或者跑老远的路从台北去淡水看一场日落,蹲在地上拿手机拍1个小时的毛毛虫,也是蛮有意思的。
 
 直到病了,病入膏肓。他才顿悟:不理性的拼命,表面是一种无条件的付出,其实骨子里是对名利压榨式的索取。
 
 
 02 我们对财务自由的渴求,总是一褪去,就被满上。
 
 然而,最要命的是,大多数人都认为,财务自由就等同于拼了,拼了就等于熬夜工作。
 
 我记得有一次,在微信上跟我的老板和合作方开会,提了数个方案都得不到双方的满意。
 
 我立马又在会议后做了三个方案给合作方参考,对方依然态度暧昧地说,需要再考虑。
 
 整个会议无疾而终,我的顶头上司劈头盖脸就扔了一句话:你怎么这么不专业?
 
 我瞥了一眼电脑屏幕右下角,当时已经是凌晨2点钟,我捂着已经快要痛到裂开的头,开始思考一个深刻的人生终极问题:
 
 
 凌晨2点还在工作,我是为了什么?其实百分之80,都是为了让老板满意,至少是认可这是一种努力。
 然而,我得到了吗?很明显没有。
 
 当你一味不停地付出,这种付出就变成了理所当然。甚至一点点的不满意,都会被放大成巨大差错。
 
 再深层次想想,这么晚做出来的方案能优秀吗?显然不能。
 
 熬夜去开会、工作、做决定,简直就是一件输了自己也讨好不了世界的事情。
 
 然而这样的事情经历多了,我渐渐发现自己身体素质以几何速度极速下降。最明显的就是咳嗽,一直咳,把肺都要咳出来了,好几个月无法好转,连睡觉都无法入眠。
 
 当一张感染指标已经超过正常3倍的诊断报告放到我面前的时候,我终于知道,自己得了肺炎。
 
 医生说,你是累出来的。你不怕死吗?
 
 早几年,可能还真的会拍着胸脯说,怕什么,爱拼才会赢,吃点药挂点水就好了,别吓唬我。
 
 而现在,人人都知道,这种潇洒无从挥霍。
 
 30岁这条坎上的人,最怕死。
 
 看着走路还是摇摇摆摆的孩子,看着白发挂满头上的父母,蓦然回首才发现,身后除了他们,空无一人。
 
 字码到这里,鼻子都酸了。
 
 咱们,在竞争重压中,谁不是像个蜗牛一样,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往上爬。试问,你能把壳扔给谁呢?
 
 所以,你敢病,你敢死吗?
 
 既然不敢,就只能好好地滚回去,把拿命换来的钱,再拿出来换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