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渠道为王,抢占商超
天堂伞成立后的好几年里,都是靠全国内百货批发站传递到全国城乡,虽然渠道畅通,公司省心省力,但是资金周转缓慢,严重影响了天堂伞的发展。
有鉴于此,王斌章力排众议,收购西湖伞厂,成立天堂伞业集团。当时西湖伞厂技术、销量均比不上天堂伞,而且收购耗资巨大,不少人都说王斌章花了冤枉钱,但王斌章想要的显然不止是西湖伞厂那些破铜烂铁。
原来,作为国营老牌伞厂,西湖伞与全国各地的百货大楼、供销社(后改制成商场超市)等零售点都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王斌章看中的,就是这个渠道优势。
于是,他一声令下,天堂伞从百货站退出,直接进商场。1993年底,全国零售百货商场销售额前100位的商场里,天堂伞就进去了93家,另外7家因为是食品店和书店所以没进去。
虽然跑商场的辛苦逼得销售人员嗷嗷乱叫,但这一举动使天堂伞的资金周转率提高了六倍。
同时,由于走进商场超市,“天堂”的品牌知名度也大大提升,天堂伞的身价骤增。
招揽敌人,为己所用
人怕出名猪怕壮,天堂伞成为伞业龙头之后,假冒伪劣商品开始出来了,最猖狂的时候,市场上10把天堂伞,有6、7把都是假的。
假冒伪劣问题让王斌章忧心忡忡,这个问题不解决,天堂伞多年打造的口碑,恐怕就要毁于一旦了!
找工商、对假冒伪劣者严厉谴责,王斌章刚开始也是像一般企业打击假冒那样,但效果并不明显,往往打倒了一批,另一批又起来了。
有大半个月的时候,王斌章茶饭不思,后来他终于想通了:做假冒也只是为了赚钱,如果我能让他们赚更多的钱,他们不就不做假冒了?
因为,假冒者生产的假伞虽然成本低廉,但价格也很低,竞争之下根本没有盈利空间。于是王斌章祭出妙招:招安“售假大王”。
他在全国160多个专业市场挑选营业额较大,人品又相对可靠的经营户作为“天堂”在当地的总经销,其它售假的小经营户成为二级、三级天堂伞的经销商。
与其同时,他又积极加快产品迭代、对制伞设备进行更新,让假冒程度大大提升,再加上工商部门的严厉打假,假冒天堂伞的势头很快就得到了遏制。
假冒天堂伞没出路,跟着王斌章有饭吃,个中的厉害关系谁都会算,不少假冒者都投在了王斌章的企业下。就这样,一手萝卜一手大棒,王斌章就把假冒伪劣问题解决了。
“砍站进场”、“招安打假”,时隔多年,这一个个决策仍能让王斌章老人得意不已。
适应市场,不断变化
到了90年代后期,经过多年发展的天堂伞,也开始走到了瓶颈期。
天堂伞的最初定位是高档消费市场,但到了21世纪初,买得起天堂伞的人因为宜车代步,对于高档雨伞的消费大幅下降,而对雨伞有需求的用户,往往又买不起昂贵的天堂伞。
因此,年近80的王斌章,又开始带领公司对产品做出了新的市场定位:
1、将高校大学生群体及时尚青年、白领一族作为新的销售群体,以“天堂伞把最美的心送给最爱的你,把浪漫的爱情和天堂伞外观时尚靓丽相结合,彰显纯真的个性”为主题,推出了系列产品。
2、针对低收入消费,公司也推出了价格优惠、设计精致的“百姓人家系列”产品,全面占领伞业消费市场。
在王斌章的带领下,天堂伞又重新焕发出生机,继续保持伞业龙头的位置,2015年,天堂伞的销售额达到了20亿元,而在伞业排名第二的,也仅有4亿元!
退休之后才创业,堪比褚时健的老人!
从2004年开始,创业20年的王斌章,开始逐渐把自家的企业交到了长子王杭生的手上。
在这之前,王斌章每天有17个小时在工作,每天凌晨4点就起来,批文件、画图纸、看资料、想问题。早上8点,天堂伞业的职工陆续上班时,王斌章已经工作了4个小时。
除此之外,他还订阅了30多份报纸和专业期刊,每天两小时雷打不动地要进行学习。
作为一个创业者,王斌章可算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早在1980年,他曾在杭州动力机厂的转轮上被60度抛出,昏迷了7天7夜。
但在60岁退休之后,他又靠着一把雨伞,在这个“夕阳产业”上创造了制伞王国,堪称奇迹。
和74岁出狱后开始创业的褚时健一样,王斌章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想创业,什么时候都不晚,关键是你有没有这份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