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0857
- 经验
- 点
- 威望
- 点
- 金钱
- 两
- 魅力
- 点
- 金币
- 元
- 性别
- 保密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4-2-1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6-7-29 13:0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本帖最后由 几许风雨 于 2016-7-29 13:08 编辑
举个例子
第一股绳:送花这个行为属于社交行为,要在花这个实体产品中去寻找痛点,解决样式、种类等问题,那么就走偏了。送花是为了拉近两个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花承载的是情感。
“野兽派”看到的是在送花过程中的乏味与过场化,于是为每一束花创造一个故事,这样你就能更好地用这束花去体现自己的品位和高社交价值(装逼)。
“Roseonly”看到的情侣之间热恋期对专注爱情的追求和承诺,于是买花必须登记双方的身份证号,告诉买花的人你想好了,如果你这辈子要送“Roseonly”你只能送给这个人。
对于“像素公寓”来说,我看到的就是合租公寓中室友关系的冷漠,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到自己的房间里,像是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但是其实每个人并不想这样,很多时候只是仅仅因为尴尬而已。
第二股绳:一定要去了解竞争对手是怎么做的,尤其是巨头如果也在你们行业的话。
第三股绳:“野兽派”是创造故事,“Roseonly”是创造仪式,无论是故事还是仪式都变成了他们产品的一个部分,是可以被做到的。而“像素公寓」是分步来做的,就不详细说了。
我们希望打造的品牌是租客看到“像素公寓”联想到的场景是一屋子人在一起开心的玩游戏、看电影、做饭等社交化的生活场景,所有的事情都是围绕增加这个场景的达成的可能性来做的,而且也是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三股绳一拧,品牌定位就出来了,产品的方向也有了,离名字就近了一步。
功能性价值和差异化价值之间的战争
我想先解释一下辨识度:辨识度=差异化的价值体现,那差异化的价值体现和功能性价值体现有什么不同。
举个例子:“Enjoy”做的是高端团购,而“美团”做的是普通团购。很明显从名字看出来,“美团”就是个做团购的(功能性价值体现),明确知道他是干嘛的。而“Enjoy”你单看名字并不知道,但是传递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一种略有逼格的感觉,这种感觉我认为就可以称为差异化价值体现,它相比于其他团购就有了辨识度,更多的体现了差异化的价值。
至于如何平衡其实就要具体行业具体分析了,但是基本可以总结3个规律:
1、当市场知识初期(竞争对手少,受众认知不明确)的时候,你是做什么的(功能性价值体现)就比差异化价值体现重要,当市场发展到充分竞争阶段的时候,你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差异化价值体现)就比功能价值体现重要。
前面的例子已经说明了,前期大家对团购的认知是稀缺的,后期团购的品质和逼格就变成稀缺的了。当什么是这个行业的稀缺性的时候,就应该在名字里面体现什么,这个稀缺性也就是前面说的三股绳打结的地方。
2、产品的使用或购买的频次越高,差异化价值体现就越重要,产品的使用或购买的频次越低,功能性价值体现就越重要。
对于高频产品,差异化价值越高,用户才会更多的因为你的不同而选择你,而不会觉得所有的都一样,而变得没有忠诚度。对于低频产品,一定要让用户知道你是做什么的有什么优势就显得更重要了。
3、依赖传播型产品差异化价值体现更重要,不依赖传播依靠销售型产品功能性价值体现更重要。
没有人会愿意传播一个没有逼格不能秀优越感的东西的,所以对于依赖传播型产品更需要差异化价值体现,而对于不依赖传播的传统销售型产品不那么重要了。
前面的问题思考清楚,还不足以获得一个名字。在以前的项目中,试过很多方法,包括众包出去,发动可以影响到的所有人的力量去为名字出谋划策。事实证明,把起名字这件事情交给不理解品牌定位的人和非专业的人基本没什么卵用。
在这过程中,我发明了一个高效率但是可能会逼死小伙伴的一个方法,效率很高,也很容易开拓思路,比单纯的头脑风暴有效的多。
第一步:确定品牌定位后,召集参与取名行动所有小伙伴开会,并且确保他们对品牌定位深刻理解。这一步非常重要,是下面工作的基础。
第二步:每个人先想50个名字,限定时间1天,第二天就你们想出的几百个名字进行讨论,然后再进行思维扩散、评估和筛选。
第三步:重复第二步,直到做决策的你感觉“就是它了”,那么一个合适的名字就出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能激发每一个人的潜能,所有小伙伴无论是吃饭还是上厕所,脑子里面会一直在不间断的思考。
当然这其实是及其痛苦的,可能会被小伙伴骂,作为老板的话唯一能做的就是多买点东西给大家补补脑。相信我,最后真的能够完成量变到质变。
重新检视
对一个名字来说要评估的维度真的太多了,在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想的不透彻的时候,评估往往也是没法下手的,极有可能因为某些硬伤推翻重来,以下是我觉得必须要检视的几个方面:
注册(Register)
如果最初不去考虑的品牌未来,那么,这篇文章对于你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但是毕竟在体制内做事,合法合规是最关键的,一个无法被注册的名字是没有任何商业价值的,没有人能够保护你,也不具备独占性,做大了也不会有品牌溢价,很可能就为别人做了嫁衣。
确认是否可以注册,一般先去查询,进商标局的查询系统就可以进行查询了,但是商标的审核也会有各种条条款款,比如有很多不能用的通用名词,也会按各行业分为几十类,每个类别的情况还有所不同,一般考虑效率和成功率会找专业的公司来处理这件事。
当然一般这样的公司都会帮你查询并且给你很多建议,可以好好利用一下,反正不要钱。最后去办理注册手续的时候还是花点钱交给他们吧,自己弄能跑死人。
搜索(SEO/ASO)
现在人的基本习惯会先搜索进行第一步了解。罗胖表示过挺后悔叫“罗辑思维”,而不是“逻辑思维”,我觉得虽然增加了用户的认知成本,但是“罗辑思维”确让他能更好地被搜索出来,哪个好哪个坏其实并不好说。
想好名字了去在用户可能出现的搜索渠道中去进行搜索,看看会出现什么,真的,千万别再出“小米”的“双茎头”这样的笑话了。
同样搜索的时候用户会进行输入,尽量避免那些输入法要翻很多页才找得到的字。
时间周期(Life period)
有些词和用法也许当时很流行,但是很容易过气,如果你不想你的名字那么快过气的话尽量避免流行词。检视的时候看一下是不是名字会变成一个过时的东西。
传播(Spread)
没有歧义,说起来不会拗口舌头打结一定是基本原则。当然传播更多的是前面你提供的差异化价值是否值得被传播,传播的前提无非就是我告诉你我知道的东西而你不知道,知道我厉害了吧,我是来秀优越感的,仅此而已。
延展性(Ductility)
要知道名字会出现在你之后所有的VI设计、宣传品、网站上,要充分评估每个名字可能的视觉呈现会是怎么样。
当时我们叫“像素公寓”的时候在某种程度上就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因为对于一个依靠产品设计本身而且受限于成本的行业,在设计上的差异化对于我们来说就至关重要。
所以用到了“像素风格”这个设计元素,像素风格能贯彻到整个房屋的设计、APP的设计,还包括我们公司所有小伙伴的头像都是像素头像,而且与我们整体的市场人群定位、倡导的生活方式也是贴合的。
场景联想(Scene)
我不赞同让很多人一起去胡思乱想的去想名字,但是这个地方我觉得确是可以找大量用户调研。
总而言之就是要知道,你这个名字给到一个对你和你产品一无所知的人:他感受到什么情绪,他联想到了什么东西,这非常重要。
当然是越接近你要传递的越好,如果最后的调研下来和你想传递的有一定距离,也可以试试把他视觉化后再进行调研,也许传递出来的东西会完全不同。
我们开始纠结过英文是叫“pxroom”还是“pixelroom”,最后调研发现“PX”让人联想到“PX”化工项目,最后所以就放弃了“pxroom”。
说了那么多,其实在“像素公寓”做到2个月的时候我曾经想过放弃掉这个名字,总觉得有地方不够完美,有点刻意的去追求完美,其实这是创业的大忌,摇摆不定、不做决策、决策不坚定的做事方式和心态都是会为之后的创业过程带来极大隐患和问题的。
对于一个产品来说名字很重要,其实也没那么重要。
一个好名字的确是形成整体的协同效应,降低营销成本。但是这其实只是整个体系中的一环而已,名字只是与用户心智斗争的第一仗而已。接下来,要打的硬仗还有很多,包括为这个名字不断赋予背后的意义,创造更多有利于用户对我们的认知的关联等等等等,名字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已。
当然前面整个名字诞生的过程更有利于在前期对公司和产品整体的规划,明确方向,对于创业公司的长期发展意义非常重大,我认为任何创业公司和团队都应该深刻的去经历这一切。 管中窥豹,名字作为商业行为中的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的不断平衡和取舍其实就是商业的魅力所在,每一个创业者,痛并快乐着。
作者:萝卜超人
文章来源:虎嗅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