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最近有句话体会很深吶:要想解决问题,得先处理情绪。问题解决不了,指定是情绪没处理好。
情绪是一切问题之源。但是我们往往看问题的时候,只看到了对方表面的“行为”,急于去纠正或者改变“不恰当的行为”,而没有去理解和疏导行为背后的“情绪”,所以要么根本不奏效,要么也是治标不治本,情绪还在,问题就还在,只是暂时被压下去了而已。
条条,我自己2岁半的儿子,一个超级爱打滚儿的小孩,动不动就躺地了。我是哄也没用,打也没用,忽视不理他,统统没用!很长时间都没给他改得了这个坏习惯。
后来,我开始思考他这种行为背后的情绪是什么?
情绪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它是一种感觉。情绪的出现是在提醒我们去处理一些事情,让我们的生活过的更好。就像我们人生病了,要去看医生,假如是额头很烫,可能是感冒引起,或者别的原因引起,但医生绝不可能说是因为额头不好,就要把他手术切除。从另一个角度说,要感谢额头它让我们知道身体的某部位有问题了,需要我们去照顾了,可是我们的家长往往针对孩子出现的负面情绪而加以斥责,想去制止情绪,而不是去接纳理解。
这也就是我们中国人大多不太会合理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大多选择压制和隐忍。
为啥呢?想想我们的小时候,不高兴,哭的时候,大人会说什么?
“闭嘴!不许哭了!再哭揍你啊!”
或者:“男子汉要勇敢哦,男儿有泪不轻弹!”
从小,所有的人都在教我们“压抑情绪”,从来没有人教我们怎样合理的“表达情绪”。压抑情绪的后果是什么呢?当情绪压抑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它以“行为”的方式来体现。
情绪出现的时候,就像心灵长河的洪水一样,它是不断流动和变化的。有开心,有难过,有生气,有委屈。当你有了生气或者委屈的情绪,它没有得到合适的表达疏导,而是被我们自己或外界习惯性的压下去忍住了的话,就像我们在自己的心里面建了一个坝,把这股情绪洪水拦住了。虽然表面上风平浪静,但是内心这个情绪并没有流走,它只是暂时被压制拦住了。好,下一次又有同样的情绪洪水再来,再把坝加高,还是压制,拦住。再下一次,再再把坝加高。那么总有一天,洪水来了坝拦不住了,轰然垮塌了,情绪的洪水就爆发了,而且一爆发就是个大的。在别人看来或许是不可思议歇斯底里的行为,实际上是很久的一个情绪的积累了。
所以对于可塑性还很强的我们的孩子,我想应该让他从小学会一个表达自己各种情绪的方式,当有负面心理感受的时候,能够合理的表达出来。怎么才算“合理的表达情绪”呢,就是既不压抑伤害自己,也不随意释放伤害别人。
这是我简单画的一个情绪“表达”的过程图。
当人有了情绪,最合理简单的表达方式就是:语言。但是我们从小的教育,不允许自己说出自己软弱的一面,所以当语言不足以表达情绪时,行为就展现出来了。
叛逆、离家出走、消沉等等,情绪无法用语言表达,只好用行为来发泄。这个阶段,我们往往只看到了不好的行为,却注意不到背后的情绪。
如果行为也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情绪,会怎样呢?梦境。做梦。
还有的人呢,做梦也不允许自己犯错误,对自己太严格了!可是负面情绪还在内心涌动啊,无法释放啊,怎么办呢?这时候,就是“躯体化”,身体会出现严重的抗议,用“生病”的形式来告诉你,它需要照顾和关怀。
都生病了,还是继续积压,还不关怀接纳自己的情绪,那离“混乱”就不远了。即精神分裂。
所以古人一句谚语:好人不长命,坏人活千年。为什么呢,“老好人”太压抑自己,太能“忍”了,忍是什么?心字头上一把刀啊,不照顾自己的情绪感受,不表达也不释放,不等着“躯体化”生病等啥呢?而坏人起码表里如一,对自己的感受真实不压抑,所以不会发展到“躯体化”那一步。

几岁的孩子还小,语言表达不太熟练,所以他表达情绪的方式目前就比较简单,高兴了有了积极情绪就笑,不高兴了,有负面情绪就哭,甚至打滚儿。
所以条条再打滚儿的时候,我会试着去体会他这个行为背后,是想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情绪。
比如有一次他想要玩iPad,我没有给他玩,他噗通一下躺倒了,就开始哭。我体会到他的情绪是生气,因为目的没有达到。
这个时候,我如果去说教“小朋友不能玩电子产品,对眼睛不好!”这样的话,他根本就听不进去,而且会撒泼耍赖的更厉害,觉得我是他的“敌人”,阻止他做想做的事,并且完全不顾他的感受。
而如果我狠狠揍他一顿,他也许会因为害怕惩罚而改变这个行为,但也是治标不治本的,如上面所说,他依然不会合理表达情绪,而是学会了压制,将来这个习惯要么伤人要么伤己。
所以我就先把问题放一边,不着急去解决问题,而试着去接纳理解他的情绪。
我说:“条条,妈妈不给你玩电脑,你是不是很生气呀?”他泪眼汪汪使劲答应了一声:“嗯!!”但是哭声减弱了,他觉得起码我理解他了。
而此时,我也让他知道了,就现在,这个不舒服不高兴的感觉叫做“生气”,给这一个情绪找到了属于它的位置。
然后,我试着引导他:“哎呦宝宝生气啦,我看看呢,宝宝生气了小嘴巴撅起来了呀,妈妈抱抱吧,条条生气了妈妈好心疼呀。”然后他就真的顺着我的语言引导开始使劲撇嘴,表示他生气了!注意力也转移了,我抱起来一会会儿就好了。
用这种方式,我也向孩子表明,我对事情的立场是坚定的,电脑不能玩,但是在情绪上,我愿意和他分享,因为我理解和在乎他的感受,他不开心,我也难过,心疼他,但是他的要求不合理,是不可以答应的。
就这样,下次再有类似的情况,同样的感觉,他逐渐不会选择打滚哭闹的方式了,而是用撇嘴的方式来表示他生气了,生气的程度越严重,小嘴巴撇得越厉害,当然了,慢慢的还会用语言来表达了:“哼,条条生气了!”“条条又生气呢!”你看,情绪处理好了,问题自然而然的就解决啦~~
“委屈 ”、“害怕”、“紧张”等情绪的处理方式一样,引导他学会合理的表达,然后接纳和理解他的情绪,再一起面对,引导他解决问题,消化掉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看似复杂,其实真真儿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啊!!!!
儿子的问题解决了,下面说老公的,老公也是一样,时不时化身为大儿童好嘛?
其实我们也都是些大儿童而已,只不过小孩子白纸一样,引导以来比较简单,而大人固有的表达方式行为习惯想要做出改变,相对有点难度。
前段时间我和条爹简直要过不下去了!
他总是骂我,挑刺儿,找我事儿,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出口伤人,无法沟通,其实我天天的累成狗也没关系,只求他一个理解和关爱,有什么话好好说,怎么就那么难呢?难道两个人要永远这么互相伤害下去吗?
我很想好好的沟通,表达我委屈的情绪,可是总是话说不到3句就又被激怒,掉眼泪也没用,无动于衷的,所以我一度觉得他不爱我了,所以才这么不在乎我的感受!于是语言表达不出来的时候,我也只能转化为行为:抱着孩子回娘家了,冷战。
可是问题还是要解决的不是嘛?现在陷入了一个僵局,其实我若稍微服一服软,这事儿谁也不提了,也就过去了,但还是那句话,暂时性的,下次再有个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又得翻天覆地吵,所以得把双方这个情绪释放掉才行。
后来我就写了上一篇文章【不被爱的小孩】,我知道他一定会看的。既然和他说话总是会吵起来,那我就不说了,写出来,把我内心的感受写出来,让他知道,他的语言和行为,让我觉得非常不舒服,觉得他不爱我,我不喜欢生活中这样的交流方式。
他看了之后,也给我发了长长的微信,(艾玛总算是能够正常沟通了,当情绪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理性就挤得没处呆了,所以必须把情绪疏导出去,才能够恢复理性啊)
此时,我也终于理解了他这种讨厌行为背后的情绪了:不是不爱我了,是他对我没有安全感了,哈哈哈哈没错是这样的,这也是我原来怎么也没想到的,知道真相的我简直要气笑了好吗?!
为啥呢?
我俩恋爱那会儿,我一普通职员,小村炮,自己的工资还不够自己花,总之就是个小女屌丝一个。他呢,却可以给我买我买不起的衣服,带我到处玩,还教我学会了打麻将,那时我是一个崇拜他的小姑凉。
后来结婚生子,我又成了全职麻麻,没有收入没有社交,啧啧,更是离不开他,我和条条都得依靠他。
结果再后来呢,产后压力大,沟通有问题,总觉得他不关心也不理解我,就跟他聊天越来越少,反倒跟微博上的朋友聊的热火朝天的,更甚至,我TM居然还开了破淘宝店,为自己留了个大后路,他对我不好,我分分钟不需要他自己也可以过得很不错。
于是他极度的没有安全感了!又不会合理表达,所以就各种找事儿吵架让我不痛快,以此获得我的关注…
你们看,了解了他背后的情绪,我也生气不起来了。我让他把这个情绪表达释放出来了,他气儿也顺了,彼此都知道还是很在乎对方的,想吵也吵不起来了。

后续:最近条爹的表现简直了,超级奶爸,超级有耐心!和孩子玩得特别特别好,对我也关爱有加,最重要的是,再也不吼我,说难听伤人的话了,时不时还会赞美我几句,之前他在我心中除了脾气急比较懒之外,就是完美老公,艾玛,幸福指数蹭蹭飙升啊!
所以嘞,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是多么的重要啊~~“情商”不就是“情绪商数”的意思嘛,是指一个人了解自己以及别人的情绪,控制、调整自己情绪的能力。其实我情商很低的,不太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但是还好感悟能力还不错,学习体会到这点并尝试去应用,在老公孩子身上还是有“奇效”的~有类似烦恼的你们,不妨也试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