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找回密码
 点这里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查看: 3854|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说说江浙孩子姓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8-14 12:20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说起一家孩子两个姓,大家认为是二婚组合家庭,我来说说的江浙一带特殊的婚俗。这个风俗大部分存在于江南浙北,但也不是全部,具有区域性,即便同是苏州,太仓最早开始,而张家港即使现在也没几个随这个风俗。什么风俗呢,就是并家,生两个孩子两个姓氏。

这个应该是最早来源独生子女时代的权宜之计,苏南独生子女计划执行的较早,而且相当严厉,哪怕是农村,也只允许生一个。所以等这些孩子长大了,问题来了。如果嫁娶,女孩嫁到男方,那女方家里没人了怎么办,可能有人说上门女婿,可是大部分都是独生啊,没办法都上门。也不知道谁最早想出来的办法,总之是太仓农村先实行开来,两家并一家,孩子生两个,两家每家一个姓。婚后可以住婆家,也可常住娘家,两家轮流住,轮流过节。这个习俗慢慢传的越来越广,但是大部分还是活跃在农村地区,城里人结婚单住,很少有人并家。然后随着这些年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并家范围的越来越广,现在大部分人讨论的是这样一种情况,说白了就是钱说话。

如何男方家条件高出女方家太多,强势的公婆可能更倾向于嫁娶,娶个媳妇回家,给彩礼,孩子姓自家姓氏。当然孩子的父亲可能对姓并不在乎,姓什么更多的是长辈的坚持

男女双方条件差不多,这是最常见的情况,那就是并家,无彩礼,双方父母一起准备孩子的婚房婚礼等等。

第三种女方强于男方太多,这种大部分其实还是走并家方式,尽管可能女方买了房子,但是孩子一般也是两个姓。上门的确实有,但是真不多,本地男孩条件都不错,很少愿意上门,外地上门女婿,安徽江西太多的把名声搞坏了,婚前说好一家一姓,婚后死活要让孩子跟父姓,否则离婚要挟,有的成功了,有的女方气不过打胎离婚的也不少。所以现在上门的真的很少很少。

现在社会人口流动快,很多只有女孩的家庭也有很好的经济条件,某些风俗可能越传越广,也可能消失殆尽,毕竟现在小家庭社会,甚至单人家庭,姓氏对年轻一代的意义正在越来越淡漠,不排除以后钱说话的可能,要想给孩子留个自己的姓,得使劲攒钱了。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8-14 12:49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青眉入骨 发表于 2019-8-14 12:45
不介呢,我们公司顺风小哥二十左右,刚喜提贵子,朋友圈好一个炫,男性但凡脑子不缺,估计都很看重子嗣的传 ...

这肯定是个长期过程,一代代人的改变。就说解放前哪个能接受随母姓,可是现在江浙随母姓的好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9-8-14 13:09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我们老家随母性的很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9-8-14 13:11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Joyce2018 发表于 2019-8-14 12:49
这肯定是个长期过程,一代代人的改变。就说解放前哪个能接受随母姓,可是现在江浙随母姓的好多

嗯,这事儿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淡化。
目前还是以随男姓为主。
也有过父母双方姓氏放在前面起名字的情况,用来彰显夫妻恩爱,男女平等,同时热爱自己的子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9-8-14 13:14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Joyce2018 发表于 2019-8-14 12:49
这肯定是个长期过程,一代代人的改变。就说解放前哪个能接受随母姓,可是现在江浙随母姓的好多

江浙经济发达,有的独生女儿的家长,感觉男女平等,我的女儿孩子可以随妈姓,法律也支持。
于是,就看谁家开明,或者钱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9-8-14 13:20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冬至 发表于 2019-8-14 13:09
我们老家随母性的很少

嗯,目前只是局部地区多,哪怕一个苏州,张家港还是嫁娶,要彩礼。认识一个苏州东山的,他们那有个小伙子找个女友张家港的,女方要彩礼,男方家这边都是并家,没有给彩礼风俗,两边谈不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9-8-14 13:25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美丽的孔雀 发表于 2019-8-14 13:14
江浙经济发达,有的独生女儿的家长,感觉男女平等,我的女儿孩子可以随妈姓,法律也支持。
于是,就看谁 ...

主要结婚的双方要三观一致,双方家长都开明才行,否则姓氏这个问题真不好谈。我们小区有个老乡,他爷爷老家是山东的,后来分配到南通去了,他和他老婆也都是独生子女,两个儿子两个姓。说回山东被人家说他是上门女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9-8-14 13:31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Joyce2018 发表于 2019-8-14 13:25
主要结婚的双方要三观一致,双方家长都开明才行,否则姓氏这个问题真不好谈。我们小区有个老乡,他爷爷老 ...

嗯,都开明就行。
如果碰上被洗脑彻底的,那就是原则性问题了。有人感觉那是被羞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9-8-14 13:32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在县区级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多年,到2012年秋天离开,看到复姓的就一个,还真没见到随母姓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9-8-14 13:33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Joyce2018 发表于 2019-8-14 13:25
主要结婚的双方要三观一致,双方家长都开明才行,否则姓氏这个问题真不好谈。我们小区有个老乡,他爷爷老 ...

为什么上门女婿的说法那么敏感,还不是因为穷才做上门女婿嘛,
富裕的不会有这个选项。
说白了,还是经济基础在作怪。
很多事情的背后,深究到本质:大都有经济杠杆在调节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9-8-14 13:34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鲁网一丈青 发表于 2019-8-14 13:32
在县区级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多年,到2012年秋天离开,看到复姓的就一个,还真没见到随母姓的

山东应该没有的吧,苏州这边相当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9-8-14 13:36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Joyce2018 发表于 2019-8-14 13:34
山东应该没有的吧,苏州这边相当多的

是的,坐标烟台。

烟台都这样,就别再提重男轻女的鲁西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9-8-14 13:39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鲁网一丈青 发表于 2019-8-14 13:36
是的,坐标烟台。

烟台都这样,就别再提重男轻女的鲁西南了

别说烟台山东,安徽也是这样。所以我标题是江浙啊,苏南浙北比较多的。一开始挺新奇,现在见多了见怪不怪了。一般婚前说好第一个随谁姓。也有女方比较体量南方面子,有女儿儿子的话,就让女儿随母姓,儿子随父姓。当然也有男方相当看的开的,一切以婚前说好的为主,儿子随了母姓,女儿随了父姓的。其实现在的情况是年轻人对这个姓不太在乎,姓什么往往爷爷奶奶在纠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9-8-14 14:03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本帖最后由 众芳摇落独暄妍 于 2019-8-14 14:04 编辑
Joyce2018 发表于 2019-8-14 12:49
这肯定是个长期过程,一代代人的改变。就说解放前哪个能接受随母姓,可是现在江浙随母姓的好多

最终还是经济问题。。

江浙农村大部分都有钱。

江浙农村独生女找外地打工小伙的也不少。一般这种就算半个上门女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9-8-14 14:03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南北风俗不一样。北方这边很难认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9-8-14 14:05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寂寞之烟 发表于 2019-8-14 14:03
南北风俗不一样。北方这边很难认可。

到福建 这种怕是很难。

经济基础和风俗。。。

江浙宗族概念没有福建强,而很多独生女家庭 又一般很有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9-8-14 14:21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众芳摇落独暄妍 发表于 2019-8-14 14:03
最终还是经济问题。。

江浙农村大部分都有钱。

一般还是优选本地小伙并家的,吃外地人亏吃怕了。这边女孩大学毕业以后一般都回家,男孩可以在一线城市闯闯,所以本地优秀男女失调了,优秀的女生,本硕毕业,工作好,肤白貌美家里条件又好,这种女孩子不要太多,而男生,最优秀的可能出去打拼了,所以剩女多多啊,相亲市场上,有个本科学历的男生不要太吃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9-8-14 14:2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Joyce2018 发表于 2019-8-14 14:21
一般还是优选本地小伙并家的,吃外地人亏吃怕了。这边女孩大学毕业以后一般都回家,男孩可以在一线城市闯 ...

那边农村太有钱了。所以优选当地人。肥水不流外人田么。

满大街 我只看到 有钱 两个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9-8-14 14:37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众芳摇落独暄妍 发表于 2019-8-14 14:29
那边农村太有钱了。所以优选当地人。肥水不流外人田么。

满大街 我只看到 有钱 两个字。

小康之家也很多的。很多没有拆迁的,家里也不是特别有钱的。不过我觉得江浙和胶东的老人最能吃苦了,想太穷都不容易。我经常见到搞绿化的本地老人感觉有七十多了吧,九十多岁还有出来卖自己家蔬菜的。这些老太太可能家里好几套房,一点不缺钱,就是要出来赚钱,有钱赚就开心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9-8-14 15:36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发帖辛苦啦,打赏奖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