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38
- 经验
- 点
- 威望
- 点
- 金钱
- 两
- 魅力
- 点
- 金币
- 元
- 性别
- 保密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8-8-2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很多家长为了选择"重点学校"而让孩子去寄宿,表面上暂时能获得一些东西,但从长远看,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好的寄宿学校也不能替代母亲"。
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说得非常好:孩子过早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会对其心灵造成一生难以弥补的创伤。这创伤程度,等同于成年人失去亲人时所经历的哀痛。
事实上,寄宿,全托的唯一好处是解脱父母,不必承担每天照顾孩子的辛劳。全托或者寄宿不是基于孩子的需要,而是满足家长的需要,是把家长的利益置于孩子的利益之上,是一种极端自私的选择。这些家长,他们没有一个是真正蹲下身,从孩子的视角看这个问题。这段话对一些父母有严厉的批评,但我认为它说得非常中肯,是一剂苦口良药,令人警醒。
我在一个周末聚餐中遇到一对父母,他们的儿子当时5岁。两年前,即孩子3周岁时被送进北京市非常有名的一家幼儿园。那家幼儿园软硬件都很好,收的大多是国家机关或演艺界明星的孩子,一般人很难把孩子送进去。这对父母都很能干,中年得子,两人工作都比较忙,就给孩子办了全托,一周接一次或两周接一次。他们看起来对幼儿园非常满意,说孩子住在幼儿园比住在家里强,孩子自己会洗袜子内裤、睡觉起床都很自觉等。
孩子看起来很聪慧、非常乖,坐在妈妈旁边默默地吃着饭。妈妈不时地往他碗里夹某。正当大家杯交错,酒酣耳热之际,小男孩突然哇一声大哭起来。
众人忙问怎么了,妈妈也是一脸莫名其妙,赶快抱住孩子间出了什么事。男孩子哭得说不出话来,十分伤心的样子。妈妈哄了几句,看孩子哭得停不下来,就带着孩子走出包间,爸爸也跟着出去。过了一会儿,听到孩子哭声平息,爸爸进来,有些内疚地笑着解释说没什么事,是孩子一直想吃腰果炒虾仁中的腰果,而妈妈每次在盘
子转过来时,总是给他夹个虾仁,他认为妈妈故意不让他吃腰果,就大哭起来。
众人听了,松口气笑了,觉得小家伙太矫情。待妈妈领着男孩回到包间后,大家赶快安慰男孩,让他在叔叔阿姨面前不要拘束,想吃什么自己去取。妈妈也一再地说,你想吃什么跟妈妈说啊,你不说妈妈怎么知道呢,或者你自己去夹,没关系,这些叔叔阿姨都是妈妈爸爸的好朋友,你不用害怕。
众人的话似乎对男孩子没什么用,男孩还是沉默不语,轻轻抽咽着,不动筷子,眼睛里充满委屈与忧伤。
那天一起吃饭的还另有两个小朋友,都是五六岁的样子,这两个小朋友一会儿就混熟了,只在饭桌上吃了一小会儿,就跑到旁边的沙发上玩去了。这位家长建议儿子也去和小朋友玩,但小男孩表示出拒绝,就那样一脸不快地坐了一会儿后,爬到妈妈怀里,接着妈妈的脖子和妈妈缠绵,过一会儿爬到爸爸怀里和爸爸缠绵,看起来十分优郁又烦躁,没再吃饭,不说话,也始终不背下地和小朋友去玩。
看得出,孩子内心有强烈的委屈感和不安全感。
儿童和父母感情的建立,仅有血缘还不够,必须要有相处时间的长度和频次,孩子越小,对父母之爱的要求越多,对相处时间和频次也就要求越多,这是儿童获取安全感的必需。长期寄宿的孩子,潜意识中既害怕被父母抛弃,又对父母有怨恨,所以经常会表现出委屈、拒绝、过度缠绵和不可理喻。
事实上,寄宿制造成的情感疏离,不仅仅发生在孩子心里,也发生在父母心里。缺少相处的长度和频次,彼此间的情感联结就会比较稀疏,爱的浓度和质量就不会高。虽然这个孩子是你在世界上最爱的孩子,但并不意味着你们的沟通和了解是最好的。许多父母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孩子,不能很好地与孩子沟通,这与他们在孩子小时候和孩子相处机会少,建立的感情联结比较稀疏有关。
在未来,在孩子和父母共同的回忆中,到底缺失了多少东西呢?就孩子整个生命的成长来说,这样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一只母鸡不会把小鸡托付给别的母鸡照料,一头母猪也不会把任何一头小猪托付给别的母猪。动物都知道这一点,人却经常在这个问题上犯糊涂。作为现代人,在儿童养育问题上应该时时回归自然,在任何一个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刻,想想自然告诉了我们什么,答案也许就出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