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风行万里 于 2018-5-3 15:27 编辑
x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上天最公平的就是让每个人每天都只有 24 个小时。 
 什么时候舍,什么时候得,什么是需要坚持的,什么是可以放弃的。每个人都必须有一条线,而且必须是自己来划这条线。 
 唯一要在意的就是自己的成长。
 
 
 来源 | 改变自己
 
 查理·芒格说:
 
 「每个人要理解这个世界,需要找到自己的 mental models,底层的思维模型。 
 这些模型应该来自不同学科和方面,大概 80 到 90 个模型就可以帮你处理 90% 以上的问题。」 我们所有学过的基础学科和理论不都变成了自己的 mental models 吗?
 
 经济学也是这样。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毕业十年后重读自己大学时的教材,依然会兴奋得拍大腿的? 
 但那就是经济学给我的感觉,也是它对我一生的影响。
 十年前,我在北大读经济学双学位。
 
 六年后,我从硅谷回国,在北大经济中心校外双学位开学典礼上做了这个演讲。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经济学是如何影响了我的人生的。 
 翻开任何一本经济学的入门书籍,第一章里一定会有的一个图表就是供需曲线。 
 但是,我今天在这里不是要来和你们讨论任何具体的经济学知识的。 
 实际上,我今天的主题是「我是如何在几乎忘光了我从北大学到的所有经济学知识后,被经济学影响人生的」。 
 在接下来的二十分钟里,我只和你们分享五个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经济学原理以及发生在我身上与之相关的小故事。 
 
 1
 「折现」 
 折现的意思是,今天能拿到的一百块钱和下个月才能拿到的一百块钱是不一样的。 
 把未来的收益折合成今天的价值,就叫做折现。 
 如果有一个人和你说,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 100 天后给你一颗糖,另一个是 101 天后给你两颗糖。 
 你很可能会说,当然是 101 天后给我两块。 
 但如果这个人和你说,是现在马上给你一颗糖,还是明天给你两颗糖,你也许就会犹豫了。甚至很可能你就选择了现在就先吃一快糖。 
 谁等得了什么明天啊! 
 人们会仅仅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改变自己的选择。因为快乐是有折现率的。 
 即时愉快的吸引力总是超乎人们意料,人们也总是会今朝有酒今朝醉。 
 - 我明天再健身,我今天先放纵一下; - 我明天再看书,我今天先玩个手机; - 我明天再思考这个问题吧,今天就想瘫着。 
 当然,其实还在远古时期时,短视又可能是必要的。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猿人他每天都在规划着未来。 
 我明天再吃这块肉; 我下个月再去冰河的另一边看看; 我明年再造一个小猿人…  
 另一个猿人和自己说,我现在就吃掉这块肉。
 
 哪个猿人更可能把自己的基因延续下去呢? 
 但是现代社会不一样了。 
 在《异类》这本书里,马尔科姆提到: 
 任何一个人想在一个领域里成为一个顶尖的人,他都必须花费一万个小时的「刻意练习」。 
 无论你是足球运动员,还是创业者,还是小提琴演奏者,这个一万个小时都是必要非充分条件。 
 听起来一万个小时这个数字很简单。 
 但想要完成这一万个小时,每天为一个事情投入三小时,也必须坚持十年。 
 所以,23 岁的生日那天,我在笔记本的第一页写下了自己想要实现的所有大大小小或宏伟或琐碎的梦想: 
  学会弗拉门戈舞蹈,像本杰明巴顿那样拥有一栋海边可以看日出的木屋;  创造一个普通人都用的品牌,写一本小说,在美国拿到 MBTI 性格分析资格证;  成为专栏作家等等等等。
 
 写下梦想清单的时候我没有从细节上去考虑具体该如何实现它,也没有去评估它到底需要花多少金钱和时间,更没有在意它是否能称得上是一个理想还是仅仅是一个享受。 
 只要我想实现的,我都写下来了。这就是我死前想完成的事情。 
 然后我再给我的梦想分类,我发现,虽然列了许多死前想完全的事情,但我最想实现的三个梦想主题是:阅读写作、性格分析、创业。 
 于是我开始每天记录我在我这三个梦想上投入的所有时间。 
 截止到上个月,我的 10000 小时倒计时分别是: 
 - 阅读写作 7095.5 - MBTI 9112.5 - 创业 9166.5 
 如果有一个人问我,「你是要今天的一颗糖,还是明天的两颗糖?」 
 我会说,「不,我要十年之后的那一千颗糖。」 
 
 2 「机会成本」 
 巴菲特有个曾为四位总统开过飞机的私人飞机师 Mike,他让 Mike 写下对他职业生涯最重要的 25 件事。 
 Mike 花了一些时间写完了。 
 然后他又让 Mike 从中圈出最最重要的 5 件事。 
 Mike 非常犹豫,花了更长的时间,纠结的圈出了 5 个。 
 这时,Mike 有了两列清单。 
 左边一列是最最重要的 5 件事,右边一列是剩下的也非常重要的那 20 件。 
 巴菲特说: 
 「这左边的 5 件最最重要的事情不用我说什么了。 
 但我想问你,现在你会如何处理右边的那 20 个目标?」 
 Mike 说: 
 「我当然会把最重要的那 5 件事作为优先项目,然后再用更少的时间做后面的 20 件事情。」 
 巴菲特说,你错了!这 20 件事,应该是你「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去做」的事情! 
 这些事情永远不能占用你的时间精力,直到你先完成那 5 件事为止。 
 「机会成本」的意思就是,为了得到一个你喜欢的东西,你必须放弃其它你喜欢的东西。 
 上天最公平的是什么? 
 上天最公平的就是让每个人每天都只有 24 个小时。
 
 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是,I can do anything, but I couldn’t do everything. 
 
 你真的能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但是你永远不可能做所有你想做的事情。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什么时候该舍呢? 
 
 雅虎新上任的 CEO Marrisa Mayer (注:2012 年 6 月上任,2017 年 6 月从雅虎辞职)工作非常拼,能每天加班到凌晨,周末去办公家常便饭,还敢在办公桌底下睡觉。
 
 她说,我们为什么会感到精疲力竭。 
 因为我们为了工作放弃了其它我们心里很珍视的东西,所以我们感到愤怒。 
 - 比如每周二和老同学的聚会; - 比如儿子的足球比赛; - 比如和妻子一起享用的周六晚餐。 
 工作是要拼,但工作之外,只要这些东西得到了保护,你就不会感到疲惫。 
 什么时候舍,什么时候得,什么是需要坚持的,什么是可以放弃的。 
 每个人都必须有一条线,而且必须是自己来划这条线。
 
 
 3 「边际效用递减」 
 我想说的第三个经济学原理是「边际效用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是什么意思呢? 
 当你吃第一个冰激凌的时候,你觉得它非常美味,可如果还让你多吃一个,你就没有吃第一个的时候那么想要它了。 
 如果继续不停吃下去,每多吃一口给你带来的满足感会越来越少。可能吃第五个的时候,你就会难受起来。 
 日本大导演北野武在出名之前发誓,哪天有钱了要买辆跑车! 
 成名之后,他买了保时捷,却发现感觉没那么好。 
 因为「看不见自己开保时捷的样子」。 
 于是他让朋友开,自己打个出租车跟着,还和司机说「看,那是我的车哦」。 
 
 我们需要多少钱才能幸福?
 
 普林斯顿大学的学者发动 50 万美国人进行了调查。 
 答案是: 
 生活水平一旦达到了「舒适标准」,再多收入也不能带来幸福。 
 这个「舒适标准」在不同国家不一样,美国是 7.5 万美元。 
 另外,当一个人他的年收入从能体面生活的 2.5 万美元提高到中产的 5.5 万美元的时候,他的幸福感并没有翻了一倍,而是仅仅提高了 9%。 
 为什么? 
 因为金钱跑车大豪宅、鲜花掌声镁光灯,所有这一切东西的边际效应都会递减。 
 如果你追求的仅仅是这些东西,得到了之后你会失望的。
 
 我在北大读完了经济学之后,又去密歇根大学读了经济学硕士,之后去了硅谷。
 
 当时我的一个老板是 Jack Smith。 
 他 21 岁就进入苹果担做研发,27 岁联合创建了第一个网络邮件服务系统 Hotmail,两年之后就被微软以 4 亿美元的巨资收购。 
 那还是 1996 年。
 
 有一次我就问他: 
 「高富帅先生,你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在硅谷名利双收,得到了很多人一辈子都为之奋斗的东西。那你开第一辆跑车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我的意思是: 
 「当你什么都已经得到了的时候,剩下的六七十年里你还能渴望的是什么呢?」 
 Jack 和我说: 
 「我们的幸福的来源不是我们得到了什么,而是我们在期待什么、追逐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