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8446
- 经验
- 点
- 威望
- 点
- 金钱
- 两
- 魅力
- 点
- 金币
- 元
- 性别
- 保密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4-1-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回国后,大多数海归都希望能够在一个宽广的平台上施展身手。所以一直以来,他们更倾向于投身一线城市。随着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北上广深”逐渐成为一线城市的代名词。
但由于一线城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三线城市机会少以及二线城市经济也在快速发展等原因,不少海归将目光移向了二线城市……
一线城市带来的困惑太多
由于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工作机会多、发展空间大,不少海归在回国后会优先考虑在这几个城市求职,但当他们开始在一线城市生活和工作时却遇到了不少烦恼。
朱一丹曾就读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回国后她选择到北京工作。“北京的交通非常拥堵,短短几公里的路有时能堵上好几个小时。而且秋冬季节的天气很糟糕,经常会遭遇‘霾伏’。这些生活中的细节很容易影响到我上班时的心情。”朱一丹说道。
彭圳培(化名)曾就读于法国国立高等先进技术学校,回国后他在北京、上海、深圳都待过,现在深圳工作。当谈到为何只到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就业时,他称这几座城市有着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好的工作岗位。但当求职者都涌向这些城市,很容易出现人才饱和的情况,职场竞争也异常激烈。为了在一线城市立足,彭圳培付出了不少努力,但是也感到了来自生活方方面面的巨大压力。
他说:“无论是在北京、上海,还是在深圳,我每天都得在高峰期乘坐地铁上下班,经常被挤得无处可站,有时甚至脸都贴到地铁门上了。并且深圳的生活成本非常高、节奏也很快,我经常因此而烦恼。同时,深圳高企的房价也正在阻碍着我们这些年轻人在这里扎根。”
“疲惫”是不少在一线城市打拼的海归的心声。正因为此,一些海归将目光投向了二线城市……
寄望于二线城市前景
海归投身于二线城市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看好那里的发展前景。
陈志浩曾就读于俄罗斯外交部 外交学院 ,攻读国际关系专业。博士毕业后,他选择回到家乡成都,准备创业。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枢纽城市,是西部经济重镇、“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这几年发展势头迅猛。“我在成都长大,非常清楚这座城市的优势所在,也非常看好它的发展前景。成都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但许多领域还有待开发,是一片蓝海。”
陈志浩说,“比如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地势低平、土壤肥沃,这为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成都有不少旅游胜地,如都江堰、九寨沟、黄龙等,这非常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并能带动相关产业。随着成都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的覆盖,其辐射力将日益增强。”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下,不少二线城市已经栽好了“梧桐树”,只待“凤凰”来——通过大手笔的招才引智政策吸引海归前来创新创业。比如:设立 留学 (课程) 生创业园区、项目孵化平台等,为海归提供资金扶持、创业指导以及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等。这也是海归投身到二线城市的原因之一。
李志锋曾就读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回国后他落户于重庆。“在重庆创业初期,我曾参加过‘泛海扬帆—— 重庆大学 生创业行动’、‘留学人员回渝创业支持计划’等活动,共计获得创业资金36万元。这笔资金给我的创业带来了不小的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