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10417
- 经验
- 点
- 威望
- 点
- 金钱
- 两
- 魅力
- 点
- 金币
- 元
- 性别
- 保密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8-3-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5楼

楼主 |
发表于 2015-3-14 19:56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瑞典
这里面其实还有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惊心动魄的故事。高通有一个叫layeredfrequency reuse的专利和SFR非常象,并且时间要早半年,华为很多专家都知道这个专利。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专利的时候非常灰心,又被高通抢在前面了。 但是在我揣着一颗冰冷的心仔细地审视了这个专利之后,发现它存在无法弥补的严重缺陷,价值为零。而且其公开日在SFR专利的优先权在之后,不能破坏SFR的创造性。我当时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得出这个结论,现在想想手心还都是汗。后来,高通在UMB里面采用了一个非常奇怪的频率复用方案,可以推断它们并没有认识到这个技术方向的价值,从而导致出现如此低级的错误。而我是从理论上证明了SFR的增益。后来我在微博里说:创新是一个窄门,窄到如白墙上的一道裂纹。多数人只看到白墙,只有创新者才能通过那道窄门,发现别有洞天。
我的sOFDM专利在华为进行内部评审的时候,同事告诉我高通有一个相同的专利,不过这一次是比我晚了一个月。既然比我晚我就不关心了, 有兴趣的同学自己去找找看。 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我的R1-050824提案已经提交到了3GPP,虽然只是建议了系统参数,但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应该如何进行专利保护。 高通紧随其后申请了专利,也是寄希望我在专利布局上犯错误吧,就像奥运会上两次脱靶的那个哥们。
高通在3G的时候何等荣光,当然清楚核心技术的作用,所以它在LTE-A上推动了eICIC,从时域进行干扰协调,制造了一些新名词如Almost Blank Slot。其实eICIC是对SFR的简单拷贝,况且我早在2005年就已经把SFR在时域上的对应技术soft time reuse申请了专利,只不过没有宣传而已。从技术人员的角度去看,时域和频域是对偶的,大家都是通信资源,在时域适用的原理也同样适用于频域,如Alamouti code在LTE里应用到频域叫SFBC,调度在频域里面进行叫频选调度FSS,等等。
揭秘4G核心专利也就是说,我在LTE上三次阻击了高通,高通在LTE上还没有任何核心专利。还是强调一下,我说的核心专利,指的是金字塔塔尖上的专利,不要把它庸俗化。高通的整体研究能力是很强的,只不过核心专利是靠个人而不是靠整体获得的。这种核心专利,能看到的有SFR, sOFDM,SC-FDMA, Turbo code, Alam-outi code。前两个都是我发明的,SC-FDMA技术并不好,只能往后排。Turbo和Alamouti是史诗级的技术,但是专利已经过期或者快过期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华为在LTE的核心专利上占有绝对领先的地位。 这个结论是经过十年的锤炼得出来的,本书当中都提供了具体可考的线索,欢迎大家质疑。
华为的研究工作在2002年起步,SFR/STR和sOFDM专利是在04/05年申请的,当时华为在研究工作上的管理水平还非常低,在价值判断上出现了严重错误,这在科学史上并不鲜见。在华为不做任何标准推动的情况下,这两个技术依靠技术优势自然生长,成为4G最核心的技术。3GPP是一个角斗场,各大公司为了利益合纵连横,但是真正核心的技术是超越政治的。近20年来,自主创新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国家耗费巨资打造了TD-SCDMA标准,成为3G三大国际标准之一,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是TDS的产业化并不算成功,知识产权也受到了很多质疑。如果用汽车做比喻的话,TDS是建成了一个汽车总装厂,而发动机、变速箱和悬挂系统还是别人的。我一般不打爱国牌, 但是SFR/STR和sOFDM确实是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首次做出的发动机。
揭秘4G核心专利 2014年,中国4G市场启动,华为公司已经成为No. 1的通信设备供应商,对研究创新也越来越重视。2015年,发改委对高通的反垄断调查落下帷幕,10亿罚金,取消反向授权,许可费打65折,这是正确的方向。但是高通对4G终端收取3.5和5个点的许可费用,远远超出其4G的专利实力,但是不明真相的厂家还是会被吓住。华为公司作为4G最核心专利的专利权人,希望能够有所作为,改变4G专利许可市场的格局。
展望5G
2012年我离开华为专心写《通信之道》,期间应邀到中国移动设计院做一个4G关键技术的报告。在准备讲稿的时候,我又一次对SFR进行了审视。此时SFR已经提出9年了, 由于其形式极其简单优美,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都认为它是ICIC的终极形式。但是这个时候我突然想到,为什么只能够有两个功率等级呢?更多的等级是不是会更好?在经过多次的失败后,我终于意识到可以通过多个SFR方案组合而达到这个目的,这就是multi-level soft frequency reuse。方案出来之后,第一件事情当然是申请专利,加上理论分析之后2014年11月在IEEECommunications Letters上发表。结果表明,以同频复用为基准,传统的2级SFR可以提升小区边缘容量147%,总体容量提升9.8%,而8级SFR可以提升小区边缘容量4倍,总体容量提升31%。要知道,这样的增益完全是原理性的,不需要任何的资源投入,已经可以和Turbo码匹敌了。
揭秘4G核心专利 2014年,随着4G的规模商用,5G成为热点话题。各国政府和大公司纷纷宣布了对5G的投资计划,例如欧盟6亿欧元,韩国和日本各15亿美元,华为也宣布了6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关于5G有很多热点技术,如massive MIMO,small cell,NOMA,full Duplex,mm Wave,等等。但是实际情况是,4G基本上耗尽了业界的知识储备,目前的5G处于一个非常迷茫和混乱的状态。在2009年的IEEE VTC会议上有一个叫“Is the PHY Layer Dear?”的讨论,几个著名的学者认为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撞到墙了。这几个学者我认识其中的Robert Heath,是我的IEEE Senior Member推荐人。要知道物理层是通信系统的基础,PHY没有发展就构不成一代。南开普敦大学的Hanzo教授说, 通信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出现另一个香农式的人物。
构建一代新的通信系统需要三个阶段,第一是新的理论和关键技术,第二是制定标准,第三是产业化。一般说来,先要有理论和关键技术,这是研究的任务。比如说LTE标准所用的关键技术当中,OFDM是1960年代发明的,MIMO是1995年,Turbo code 1993年,Alamouti code 1998年,SFR是最新的,2004年,只比LTE标准提前半年。标准组织运用这些关键技术构建一个可工作的通信协议,虽然很多人喜欢称之为标准研究,但实际上属于工程性质的工作,是写在纸上的工程。
标准组织的人员是各大公司出钱养的,他们要推动标准不断演进,不然就没工作了。在没有技术储备的情况下,他们也会矬子里面拔高个,给自己找活干。实际上LTE在Release 8之后就已经失去了方向,后续的LTE-A增加了两个大的特性: 一个是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一个是CoMP。CA是通过资源的累加提高速率,完全是工程性的,又碰到了我的sOFDM专利;CoMP则完全不靠谱,太复杂,不可能实用。大家其实心里知道,这就是个饭碗, 不必太当真。
现在要搞5G,而锅里早就没有米了,拿什么做饭呢?MIMO本身问题一大堆还没解决,上百根天线更没法弄;small cell根本就不用研究,WiFi就是;NOMA 在现有的理论框架内还有5%的提升空间,复杂度会提高很多;mm Wave 是以前不用的垃圾频段,无法用于移动通信;而full Duplex则是伪科学。所以在ML-SFR出来之后,我通过微博宣布,这是业界第一个可商用的5G技术,并且兼容4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