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台论坛! 请登录/注册 一键登录:
查看: 160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其他] 面对薪海外薪资落差 海外学子毕业后渐趋理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6 15: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选择就业

  李扬清认为,面对实际工资与预期薪酬之间的落差,海归的心态变得更加平缓。图为她在休息日逛街游玩。(图片源于人民日报海外版)

  薪酬非第一要素
  无疑,薪酬是海归求职时最关注的因素之一。出国留学花销巨大,海归的预期薪酬也往往高于国内的应聘者,但现实情况是,如今许多海归的实际工资与期望值有一定的差距。李扬清研究生毕业于英国林肯大学,回国后进入国家图书馆展览部做设计工作。她认为,考虑预期薪酬时还要看自己的具体情况。“首先你要明确选择某个企业或者单位的原因,是要一个发展平台,还是仅谋求一个稳定的生活保障,这些都要想清楚。同时,接受某些特定条件就可能意味着损失其他。比如高薪往往对应着高强度工作和较大业绩压力。”

  薪酬固然重要,但一些海归择业时却没有将它摆在第一位。李扬清谈到,当初就业时,并没有太多地关注薪酬问题,更多是出于兴趣。“薪酬可以排在三、四位吧,兴趣还是最重要的,喜欢一份工作会让人更有动力。”她说,“在英国时就职的那家公司的老板希望我回中国后从事相似的行业,但我想尝试文化展览领域,就选择了国家图书馆。我觉得国家图书馆这个平台层次高,能接触到不一样的文化类策展。”

  徐硕(化名)回国后一直在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他提到,目前的收入和之前的预期不太匹配,但入职之前已经了解过公司的薪资待遇,所以并没有很大的心理落差。他说:“对我而言,除了薪酬,我更看重这份工作给我带来的价值和意义。”

  面对落差
  海归心态放平和
  海归的预期薪酬与实际收入不符已经是一个时期以来“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如今,落差仍在,但海归们的心态却变得越来越平和。去年夏天,孙琦(化名)读完研究生从挪威回国。在北京实习半年之后,他在天津开始了职场生涯。他说:“我在考虑预期薪酬时,基本是参考国内研究生的普遍待遇。其实跟国内毕业生相比,留学生除了语言和视野,别的并没有太大的优势。相反,对于国内的形势,我们了解得更少。所以还是要放平心态,关键是看工作的平台以及后期的发展。有能力的话,收入自然会上涨。”徐硕提到,自己对于第一份工作的薪资要求并不高,所以目前的工资水平和预期差不多。虽然略低于在国外就职的工资,但是也还不错,他说:“薪酬肯定要考虑,不过不是最重要的。第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积累工作经验,尽快成长。”

  李扬清也认为,如今的海归在求职时,心态越来越平稳,态度越来越理性。“其实在海归调整自己心态的同时,社会各界也在调整着对海归的看法。随着留学生人数的增加,海归人数也在逐年增加,人们看待海归群体更客观了。”

  直面落差
  踏实进步最重要


  面对预期薪酬与实际收入之间的落差,调节心态、增强实力对于海归来说愈加重要。李扬清说:“我觉得海归作为成年人应该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即便有落差感,也要先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另外,明确地知道自己首先想要什么也很重要。当预期薪酬与实际收入不符时,要明白‘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如果就职环境确实不适合自己,就果断离开;如果是自身存在问题,那就应努力提升自我。”

  海归的确拥有教育背景、国际视角等方面的优势,但也存在不足。对于如何放平心态,孙琦认为:“关键是一方面明确自身优势,另一方面明白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就我观察,在语言方面,很多国内的学生也很强,有些甚至优于许多留学生。如果你能找到自己无可取代的闪光点,就有底气要求更高的薪酬;如果没有,那还是踏踏实实,从头做起。”

  相关调查显示,从中长期来看,具有留学背景的人才仍能获得较高的薪资回报率。但无论占据多少优势,踏实努力地工作才是海归获得理想薪酬的关键。徐硕说:“海归不必过度纠结于个人的目标和期待。充分了解市场信息后,就会知道薪资达不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其实是职场的常态。想要获得更高的工资,就要付出比他人更多的努力。”(人民日报海外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