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行业是一个奇怪的行业,本来应该鲜衣怒马,但现实却总是血淋淋的。很多人说,互联网行业是一个光速发展的行业,日新月异,人的生活节奏都变快了。最后的结果就是,所有人都在拼命地跑。
我觉得,过去互联网创业者拼命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因为过去这行业什么东西都是新的,所以要赶快跑,只有这样才能赢;但今天这个时代,互联网已经逐渐发展得相对成熟。用一个说法就是“都是套路”,当互联网各种模式慢慢成熟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开始抛弃这种靠拼命取得胜利的方式。
从我20年前进入这个行业开始,每年都能听到有人过劳死,其中很大比例的人群都是企业创始人或高管。其实这背后往往是创始人抢走了本应属于员工的活儿,不但累了自己,也拖累了员工。
一个好的企业应该是值得长期投资的企业,短期投资是无法真正获利的,这点巴菲特早就强调过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认为唯一的方法,是把员工的工作、责任和权利都交还给他们。企业的经营本应该是员工的,所以应该把活儿还给员工,让员工去做。而同时,你也要遏制住他们锦上添花的欲望,让他们也从容起来。
以前,我常常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些美国人会因为感恩节而拒绝工作,而我们中国人会说感恩节怎么能不干活?我们的春节、中秋节都是赚钱的好时机,这是最应该加班的时候呀,但他们不干活,甚者有时候说他要休两个礼拜假,回来之后再工作。
当时我认为这群人肯定以后做不过我们的,因为他们这么懒,我们这么努力。但过了十年以后,我发现世界上最牛的互联网公司依然大部分在美国。我就在想,美国人取得成功的秘密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应该选择美国式的创新节奏?
其实,之所以美国互联网公司比中国互联网公司轻松很多,是因为他们最大的特点是专注。比如Facebook只做社交,它不会因为在社交领域做成了老大就要来做汽车领域。然而,中国的公司往往是做完手机,就一定会去做特斯拉。
但从结果上来看,尽管美国公司做的业务少,但发展得依然很快。而中国公司则很容易被诱惑,比如“看到腾讯的生意很好,我也去做做,说不定也能赚很多”。所以,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总和自己说“或多或少,总有好处,干嘛不做”,然而只有我们停止做所有不必要的事情,才是正确的做公司的方法。
4、CEO工作重心是解决4个问题。
想清楚这些以后,我的理念也从原来的“拼命创业”转变为“Be lazy, be success”。熟悉我的人知道,在盛大创业时我和现在的状态完全不同。
Be lazy是一种怎样的状态?连尚网络是我在2013年9月成立的,到现在大约三年半的时间。这三年半里,我每天工作时间差不多是六小时——每天早上十点半到公司,中午有两小时的吃饭和健身时间,晚上六点钟雷打不动回家,礼拜六礼拜天绝对不干活。
2016年我在上海工作的时间加起来大概两个月,其他时间都在新加坡。我回上海时,我的一个投资人跑来见我说:“年总,我们投了那么多的公司,其他我不敢说,但我敢说你是我见过的CEO里最懒的一个。”因为他说,你看,A公司的L总和B公司的J总,每天只睡6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干活。而你每天只干6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休息。
但是我对他说,当你看到一个企业的老板不上班,公司却保持了高速增长,其实你不应该焦虑,而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这是一个没有明星企业家的企业,它的成就来自于员工的努力,而且这种结果是有机制保障的。即使有一天,这个公司的老板离开了,公司依然不会受到影响,这不就是一个值得长期投资的企业么?
我跟他分享了我这些年做CEO的工作重心,主要解决了四个问题:
第一个是裁决问题。我一直相信:老板的主要工作是要做好裁决,而且老板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给每个员工正确的评价,并且给他应得的、正确的收益,只要做好这一点就OK了。
你看,马化腾多久没做业务了?马云多久没做业务了?你看过丁磊做什么业务?所以我现在正在努力的学习不做业务。我现在只做两件事情,第一是设立制度,让每个人可以被公正地对待。第二是防止对公司造成不可逆的摧毁性的伤害。
第二个是授权问题。要把业务的管理决策权还给员工,唯一的方法是授权。但一讲授权,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员工个人能力不够怎么办?有职业道德问题、贪污怎么办?在这些问题上,我们可以学习一下华为。
比如,在员工个人能力方面,华为用集体决策来代替个人决策。因此华为内部建emt、建技术团队、建安全专家团队、建投资专家团队,他们构建一个个委员会性质的机构来做所有的决策。我也跟华为学,建立了我们的EMT(企业管理委员会)团队、技术专家组等,并且这个机制不仅放在我们技术高层管理中,还把它下沉至每个事业部。
在职业道德方面,华为靠的是审计。我总结成两句话,第一句是“先授权后审计”,也就是先把权力交出去,你先做,做完后有审计,因此一定要自律,否则一定会被抓;第二句是“多审计,多授权”,当一个人通过审计,不断证明了他的操守时,就一定要给他更多授权,让他做更多的事情。
第三是激励问题。当授权解决了员工能不能自主后,接下来,就要解决员工愿不愿意自主的问题,这就需要依靠“激励”。有句话叫“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因此老板只要在后面给大家做公正的评价,并且根据评价做出公正的奖励,公司就会越变越好。
黄光裕曾提过他的激励方式是“快快奖快快罚”,而我的经验是“奖得出乎意料,罚得毫不手软”。比如2014年时,我们公司业务发展得不错,于是我给每个人发了一部特斯拉当年终奖。当我刚开始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开始15秒没人说话,连点掌声都没有,我的内心还有点受伤,后来大家反应过来后说“是真的吗?”直到有人拿到了自己车钥匙后,这种质疑声才消失了。
所以,这种奖励就是让员工明白,公司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努力的人,只有这样员工才会加倍热爱这个公司。与此同时,不论高低贵贱,“罚得毫不手软”也是重要的一环,只有这样才能消灭办公室政治的土壤。
第四是时间问题。连尚毕竟是个非著名互联网企业,能干有经验的人往往会选择BAT,所以虽然我们的员工基本素质很好,但经验往往不足。因此,当能力(授权)和动力(激励)问题被解决后,最重要的是给他们成长的时间,让他们去试错。我最多的工作是旁观,看他们做对事的时候不去干涉;而且,只要不对公司造成致命伤害,就算是他们做错的时候也不要去干涉。
有时候真是这样,一个人什么事情你都帮他想好,那这个人进步就很慢;你让他自己出来闯,他进步就很快。所以我现在一直在塑造这个环境,让我们的员工有大量的试错的机会,去验证自己的想法,老板的话讲得再多都不如自己走一遍来得深刻。这样,员工能力就越强,公司业务就越好,而我的生活就越轻松。
这是我最深的体会,那就是“余生很长,何必惊慌”。我们还有大把的时间去从容,希望大家也能够拥有一个从容的生活,和一个从容的公司。(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