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欧美国家堪忧的安全状况,促使很多留学生选择学成回国。图为法国军人在巴黎埃菲尔铁塔下巡逻。
半个月前,从里昂大学硕士毕业后一直“飘”在法国的李晓帆,终于下定决心回国生活。说起个中缘由,她苦笑道,自己“受够了与法国医疗系统的爱恨情仇”。
李晓帆得的并非疑难杂症,大多是过敏、胃痛之类,但“法国的医疗系统效率太低,每次生病想看医生,必须预约。等预约到了,发现已经好得差不多了”。这让自小体弱多病的李晓帆感到越来越难捱。
回到北京的第三天,家人就带她做了一次全面体检。“都说国内看病难,现在看来,还是国内方便!”
曾几何时,“国外的月亮比国内圆”是不少梦想出国者的执念。但真的漂泊在异国他乡,许多人又义无反顾地回来。《青年参考》记者采访了一些海归,请他们聊聊自己心中那些“中国的月亮比外国圆”的时刻。
看病难看病慢,要想根治还得回国
李晓帆的遭遇,恐怕很多欧美“海归”并不陌生。
“国内铺天盖地的移民加拿大的广告,都在强调‘加拿大全民公费医疗’。但你来了才知道,免费的午餐不好吃!看病的等待过程通常极其漫长,甚至等个几年也是常有的事。”曾在多伦多留学的史贺对《青年参考》无奈地说,“大家常开玩笑说,如果不想等死,那就回国吧。”
在多伦多留学时,史贺的房东,一位来自福建、已经移民加拿大的大叔,多年前曾在国内做过腮腺肿瘤切除手术。去年1月,他再次感觉不适,随即在多伦多联系家庭医生复诊,接受一项又一项检查,最后证实病情复发,需要转至大医院再次手术并化疗。但半年过去了,他仍被告知需要等待手术排期,真正排到是猴年还是马月,谁也不知道。
“人命关天,房东只得飞回中国自费求医,很快就做了手术,据说挺成功。但没等痊愈,他就拖着病体回加拿大了。”史贺告诉《青年参考》,因为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公费医疗保险规定,保健医疗卡持卡人在1年内,必须在该省实际居住至少153天,否则保健医疗卡作废;申请新卡至少需要3个月,其间的医疗费用全部自理。
房东的故事让史贺心有戚戚,觉得“还是生活在中国比较有安全感”。今年刚刚学成回国的他,偶尔也会去医院看病。尽管有时他也会为抢不到专家号郁闷,但转念一想,“总比在加拿大看不上病强多了”。
某种程度上,在一些欧美国家,高福利正成为“低效率”的代名词。意大利《共和国报》于今年3月就该国医疗效率低下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人员在10个城市对X光室、眼科和矫形外科这3个科室的预约检查时间进行了统计。
结果显示,预约X光片拍摄平均需要等120天,预约眼科和矫形外科治疗则更久,平均分别要等164天和189天;此外,乳腺B超检查位列“最难预约”项目之首——比如,在那不勒斯的卡达雷利医院,患者通常得等478天才能做上乳腺检查。要知道,预约检查还只是医疗程序中的“万里长征第一步”,等待检查结果、等待医院手术往往耗时更巨。
回国不为别的,“图的就是踏实”
回国的第一个周末,胡妙妙和男友凌晨两点还手牵手在北京后海逛。
“我俩相视一笑,很久没这样散步了。要知道在新奥尔良的时候,天一黑大家就不敢出门了。”胡妙妙对《青年参考》记者说。
两人曾一起在美国新奥尔良的图兰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当地的治安状况一直饱受诟病。“就连本地人在夜晚出门都会比较谨慎,因为警察太少了,忙不过来;醉汉很多,喝多了就拔枪对射的案件时有发生,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在家待着比较安全。”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前年美国独立日的时候,城内的密西西比河边有烟火晚会,胡妙妙和男友一起去围观。结果,“散场时突然身后响了几声鞭炮”。她的第一反应是,“国庆节放放鞭炮,美国人也挺喜庆啊”。可回过头,她和男友吓呆了:“身后的各路黑大叔、白大婶又是狂奔又是尖叫,还有一些人干脆卧倒在地,反正就是美国大片里面那种街头枪击、爆炸之后的场景。”
男友后来告诉胡妙妙,自己当时“瞬间脑补出中央电视台报道新奥尔良枪击案殃及中国留学生的新闻画面,并迅速构思了一下遗言”。幸好,周边的警察很快就把放鞭炮者摁住了,人群逐渐恢复平静。
“放个鞭炮就能让大家紧张成这样,可以想见他们平时有多么草木皆兵,有多缺乏安全感。”胡妙妙感叹,“我和男友一毕业就回国了,不为别的,图的就是一个踏实。不管夜里几点,想出门就出门,这种简单的‘小确幸’,在大洋彼岸可是不敢奢求。”
安全愈发成为留学生回国发展的重要因素。李晓帆也告诉《青年参考》记者,去年的巴黎恐袭和今年的尼斯恐袭,的确对在法留学工作的中国人产生了心理震荡。“比起欧美国家三天两头的枪击案、恐袭案,中国社会稳定得多,这是很重要的向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