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地球仪1 于 2016-2-25 14:28 编辑
在《留学杂志》上看到一篇关于英语影响收入的文章。文中说美国有机构研究表明,在非英语国家,能说流利的英语可以给自己带来25%的收入溢价。对其研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我暂且不议。但是,在美国英语能力直接决定其钱与前途。
这篇文章也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在我二十七年旅美生活经验,包括在美国的生活、工作、创业;以及教授国内学生英语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辅导高中生美国大学申请和指导在美留学生找工作的种种经历,无不诠释留学生,只有在找工作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英语中缺少文化。
在80年代,出国留学的人士中,很多是非常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在美国也往往获得很高的学历。但是,就是这些人,其中也不乏由于英语不足,经历许多坎坷。
1989年,我刚到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做访问学者时,遇到一位来自广东的仁兄,他拿到了匹兹堡大学的数学博士学位,却在找大学助理教授工作过程中屡屡不顺利;他对我这位初来乍到者的第一句忠告就是,一定要学好英语。当时,嘴巴上不说,心里想,失败就失败,你也不必归咎于英语不好呀。能够走到这个地步,谁不是考托考过G的高手?英语有那么重要吗?我的不忿,后来证实恰恰是无知。
即使是学术技术精湛,人家虽看重的是俺的技术,但在找工作时,还真的感知到自己的英语没有学好。在美国,一般HR不会直接与应聘者说你的英语不够好。他们往往是说“你非常优秀,但是,我们认为你不适合我们这个岗位。祝你找工作顺利,并找到理想的工作。”
很多人会对此等客套话信以为真。其实,HR与中介的沟通会更直接些,雇主对中国留学生英语和文化上的抱怨是最为普遍的。其实,这里所说的英语,已经不再是发音和说得像不像,而是对英语文化和英语思维的把握。90年代初,离开纽约大学的研究工作,第一次步入美国社会找工作面试的时候,面对几位彬彬有礼的公司高层,我突然想起了刚来美国时,在匹兹堡得到的第一句忠告。
尽管,我在国内饱读诗书,可谓是当代人中的翘楚,但是,那一刻我却无法用英语谈笑风生。我的英语仅仅可以将我的思维翻译成英语,而我的汉文化与思维也真的是与现实世界的交集有限。我无法找到在汉文化世界里的骄傲。
由于英语能力不够理想,我在职场上的升迁也就注定不会一帆风顺。90年代初,我在一家专门为美国政府和TOP100大公司提供文件和知识管理的公司任职高级咨询师。原本,我打算在这家公司长期做下去,毕竟他们给了我一个很好的职位和非常好的薪水。但是,一次到国防部的一个信息部门提供咨询服务的经历让我改变了主意。 那天,工作非常顺利,我指导几个技术人员提前完成了一个甲骨文数据库的参数优化。原本准备早点离开,好去逛逛华盛顿美术馆,再乘晚上的飞机回纽约。但是,部门主管见我技术不错,邀请我给他们部门普及一下甲骨文数据库的参数设定技术。
那个年代,一个甲骨文高级数据库管理员证书要经历三次考试,还要有多年的经验,是个很牛的资质。我胸有成竹走向讲台。但是,两个小时的讲解,尽管我三番两次尝试幽默,竟然没有任何笑声。在美国我们习惯于用笑声来评价一个讲座的好坏,而不是最终的掌声。
毕竟后者由很多礼貌的成分。这让我很失望,我已经够努力了,除业务书籍之外,也已经阅读了上百本的小说,可我的英语还是不能随心所欲。除了业务,我还是无法征服这个世界。那时,我认识到自己就是个打工仔。我没有把自己当作是农民工是因为当时农民工一词还没有出现在汉语世界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