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台论坛! 请登录/注册 一键登录:
查看: 29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留学派] 母亲陪女儿在美国读高中 感受其海量阅读培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13: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陪孩子在美国高中读九年级的妈妈,记录了女儿在短短几个月里接受的广泛阅读培训,以及她从当初的畏难到现在主动寻找原版书的变化。

                             去美国读九年级之前,女儿算是比较爱阅读的。一方面是因为所读的初中不是强调“刷题”的学校,校长、老师为孩子们腾出了一些自由的时间,另一方面我也很鼓励孩子阅读,对她痴迷《哈利波特》这类作品也表示认同,而且还支持她阅读原版。她读《哈利波特》英文版时常常因为喜欢而认真去查字典、记生字时,我更偷偷乐着。在浮躁的大环境下,在完成功课后还愿意读课外书已经是天大的情怀,也成了我一直表扬她的话题之一。在预备班到初二这段时间里,《哈利波特》、《魔戒》以及希腊神话、外国经典文学等,女儿都抽出时间看过。家里的书房也是她独自玩乐的后花园。

    然而这一年到了美国,我们突然失去了之前的那份淡定:阅读海量升级,看书变成了非常重要、非常严肃的事。

    写读书笔记、超细节的阅读考试,提升阅读能力
    老美的阅读分为课内和课外两部分,课内部分的阅读是老师指定的教材。开学读的第一篇课文是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著名短篇《项链》,学期结束时读的是“二战”珍珠港期间在美国的一户日本人家庭被关进监狱的自传体故事。老师要求学生先预习,每一页啃完都要写读书笔记,概括这一页的主要内容,全部读完还要写上自己的感想。如此操练下,女儿一本雪白的练习本常常很快就被海浪一样汹涌的黑色英文字母填满。

    除了对付课内阅读,每个学生都得参加英文程度阅读分级考试,按照阅读等级找到对应的书单再读一些书,想读个概述混个好成绩是不可能的。每本书看完得去学校参加统一考试,每本书都有10多道题,不少题目是细节控才能答出的。比如,女儿考到的两道刁钻题是:”请问主人公的妹妹某个晚上做了些什么?””主人公读的是哪个补习班?”。难怪一位陪读妈妈感叹,到美国以后,孩子很自觉地阅读了。如此细化的考试,不阅读不成活呢!虽然我并不认可如此细节性的阅读考试,不过这样的高强度英语补习确实有好处,孩子不仅培养了好的阅读习惯,写作的语感也有了改善。

    把兴趣放在重要的位置,激发孩子的主动性
    回过头来看女儿在国内时的阅读量,我觉得原版英文书读得还是不够的,从牛津”书虫”最轻薄的经典简写本算起,大概也只有20本。这20本简写本相加的厚度不足两三个大部头原作。到了美国,海量阅读要求自然也就给她造成了一些压力。


    尽管强调海量阅读,我还是希望女儿能把兴趣放在第一位。她喜欢电影,我就推荐一些电影的文学原作。她看过E.B.怀特的小说《夏洛的网》改编的电影,我就推荐了怀特的另一本小说《吹小号的天鹅》,她在阅读后一本正经评论,怀特的文采其实不怎么样,但编故事的能力很强,有想象力,所以电影也好看。

    美国走读制的学习,也让女儿有机会和高年级的小伙伴一起交流学习。有一次,她看到英语水平高一级的同学在啃古希腊神话《奥得赛》,也想跃跃一试。她从小对古希腊神话感兴趣,又看过中文版,加上看过希腊文明的诸多展览,所以啃起来到并没有想象中难,读深涩的《奥德赛》也能慢慢琢磨出一些内容,这让她的自信心大大增强。

    可以说,原本较扎实的中文阅读基础,选择感兴趣的书,以及持续付出的努力,让女儿在短短几个月里对读原版书从畏难转化为主动。
    对于我来说,看到女儿在一个强调阅读的教育氛围中所收获的进步,深感好的书籍对于孩子教育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看到当地博物馆、图书馆里常有很小的孩子流连其间、自由徜徉,内心就会想起那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育儿语录。如果因为怕输在起跑线而让孩子远离阅读,尤其是远离经典书籍,真的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情。(澎湃新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