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4959
- 经验
- 点
- 威望
- 点
- 金钱
- 两
- 魅力
- 点
- 金币
- 元
- 性别
- 保密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4-2-1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7-4-18 23:26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四)渠道为王
据说,早年某个自动贩卖机业态的公司进驻天津的时候,机场一个机位要 2000 元/月,后来因为越来越多的类似产品要进驻,同样位置的价格涨到了 5000元 、8000 元甚至更多。
这一方面说明了恶性竞争的恶果,另一方面说明了渠道才是最重要也是最赚钱的。
谁能以更快的速度谈下来更多的渠道,谁就能发展得更快。
所以,其实要我说,早年电商起来,最该投的就是各种快递;后来 O2O 起来,最该投的就是各种物流(从达达到闪送到各种同城物流等等),而现在如果哪家创业公司能够整合线下渠道,那我首先自己就想出钱投资了。
(五)多家共存
充电宝这个事情,尤其是桌面派,像前文中提到的,从目前来看其实就是个基础设施提供方,这就代表了其没有互联网惯有的特性。
没有技术壁垒、没有品牌优势、没有网络效应、罕有规模效应,最终的结果就是无法垄断,多家共存。
如果一个桌面终端的成本是 100 元(实际甚至更低),那么任何一家融资达到千万规模的公司,都能够铺出去 10 万台,都很可能做到日单上万这个门槛。
所以,除非是要大打补贴和渠道战争,把市场搞浑,弄到两败俱伤,不然最后很可能是有多家各安一隅的局面。
哪怕真的发生渠道战争,毕竟这个市场够大,全国可铺的点数以百万计。所以,这个市场和单车市场不同,最终可能真的是相对分散的几家。
想必这也是险峰敢于布局小宝充电,Vertex 和梅花敢于布局河马充电的原因。只要能从第二梯队跑出来,未来也仍然有机会。
(六)新的分众
线上流量越来越贵,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资本和创业者开始把目光聚焦在线下流量上。
共享单车是一种,充电宝是另一种,这些都是低成本的获取线下流量的方式。
无论任何一家充电宝铺设到足够多量以后,都很可能成为新时代的分众,所以这个模式下,我一直关心着另外四家公司的应对,这四家公司分别是:
分众、美团、友宝和二维火。
尤其对于二维火来说,我觉得这简直就是飞来横祸了。但反正,从美团开始尝试打车业务以来,我就更敬畏互联网和更心疼“程维” 了。
最后,我想再说一点就是:
如果把任何一次互联网发展分成三个阶段,会分别是建构,应用,及运营。
建构的是 infrastructure,是技术的活;寻找应用场景,是产品的活;各种运营,自然是运营的活。
我最早入行互联网是看了一本书,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本书是 2010 年出版的,但没想到过去了七年,好像这个概念已经不流行了。
我最近听到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开始要孵化项目,就是因为创造性的东西少了,而通过资本和运营推动的项目多了。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趋势。这也代表,充电宝类的这种项目,只是一个时代的分水岭,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42章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