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自从互联网思维大行其道之后,我们慢慢发现,之前所固守的种种原则都相继遭受了毁灭性的粉碎和破坏。比如,竞争与合作是必须分庭抗礼的;比如,一山是绝对难容二虎的。可就在最近,万科与万达的强强联合,以强有力的姿态甩了思维老旧之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以建筑赞美生命的万科,是全世界最大的住宅开发商,如今要转型为城市配套服务商;捍守城市中心的万达,是中国最大的持有物业开发商,已经走在商业消费和文化旅游的道路上。万科管理着500个以上的小区,而万达运营近200个商场。 看似井水不犯河水的两大巨头,实则暗自较量也是有源头可循。万科早在前年就提出了“轻资产、重运营”。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则在近期讲话指出,万达要坚决转型为“轻资产、做服务”。由此可见,两家重量级房企的图谋,均已指向新消费时代的商业服务。 目标既然是统一的,竞争就避免不了。但如果绝对性竞争引发的是两败俱伤,对二万任何一方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情,那么相对性合作便成为更高明的选择。基于这一道理,平行发展便有了相交的可能,二虎在一山之中也可相安无事。 5月14日,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和万科总裁郁亮正式签订战略性合作框架协议,两大地产龙头宣布在未来将会在多个板块进行一系列的合作。万科的住宅开发将可能植入万达的综合体,而万达的商业管理运营经验也将传导给万科。 想象一下,二万携手之后,会有什么令人眼前一亮的表现呢? 首先,优劣互补、对拿地更有利。 万达的优势是商业综合体运营、低价拿地,万科的优势是住宅开发。双方组合可以联合拿地,后续共同开发、运营。对万达来说,开发的住宅体量不大,引入万科可以增强这部分业务的专业性和溢价;对万科来说,拿地又必须配有大量的商办用地,而万科可以与万达协调引入万达的商业运营经验,甚至进行股权合作。 这是一个对双方均有利的事情,是行业领头羊用专业化应对利润下滑的漂亮绝地反击。除了传统线下开发业务,线***作也存在很大的可能。毕竟,万科目前已经推出了社区app“住这儿”,万达则有电商平台“飞凡”,如果两家能共享大数据,则发展空间巨大无敌。 其次,少走弯路、共同完成“转型为轻资产的服务型公司”的目标。 万达的转型方向是服务业公司、高科技企业,转型的路径是轻资产模式。从今年开始,在这个模式中,投资万达广场的钱不用万达出,都是投资机构出,万达负责选址、规划、设计、建造、招商、运营管理,但使用万达的品牌,所有投资获得的收益,万达跟投资方按一定比例分成。在这个模式中,万达也不需要以前的“以售养租”了,也就是说,住宅和公寓对他来说不用再先卖掉作为融资手段,这部分业务万达可以把它全部交给万科来做。变成轻资产后,万达在进入三、四线城市时,不用考虑房价,只需关心人口、当地城市的租金、和投资之间的比例关系。 而对于万科来说,跟随万达的商业做住宅,以万达的招商配套做强有力的支撑,再加上万科的成本控制和品牌溢价,市场占有率将得到飞快提升。毕竟,万科在合作开发、小股操盘上的经验极为丰富。除此之外,品牌和管理输出是万科的轻资产模式,它的轻资产模式将贯穿所有业务。按照预估,十年后万科住宅业务收入的占比将大幅下降,以消费地产、产业地产以及延伸业务为代表的新业务群,将贡献另外数千亿级的营收,而所有的新业务都将采取轻资产、资本化模式。 综上不难发现,二万携手之后所带来的利益好处是充满极致诱惑力的。万达将拓展到更多的中小城市中去,万科也将如愿得到更大的市场占有率,最重要的是,二者都将顺利转型为轻资产的服务型公司。同时,二万携手后的优秀表现也将直接促成多方的良性合作,它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说明了,一山是可以容二虎的。在互联网+的大时代下,闭门造车不可取,竞争不再是主流,强强联手共赢发展才是硬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