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台论坛! 请登录/注册 一键登录:
搜索
查看: 564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孩子不想去幼儿园?——教你如何度过幼儿园期间的分离焦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10 16: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幼儿园入园适应为什么困难?让我们先从3岁儿童的眼里体会一下他遇到了什么环境变化?什么让他焦虑和害怕?


孩子的焦虑

1、 入园前孩子天天和妈妈/爸爸在一起。今天他们送到幼儿园门口就走了不见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回来?(他们说下午来接,但下午还要多久??好像等不到头?)还不知道会不会来?!


2、 不少幼儿园规定家长只能送孩子到园门口。有些小朋友不愿意进去,是被老师或阿姨强行抱进去的,有些家长没有和孩子正式告别,他们往往趁孩子刚进幼儿园新鲜好奇四处张望时,赶紧离开,以为“长痛不如短痛”,会让孩子更快适应环境。没想到孩子回头找不到妈妈,仿佛被骗来幼儿园不要他了一样,哭的厉害,“以后再也不相信”妈妈了。


3、 午睡是孩子另一个脆弱时刻。孩子平时在自己熟悉的床上,听妈妈讲故事唱儿歌,抱着小玩偶入睡。现在躺在陌生的小床上,身边是不熟悉的小朋友和老师,感到有些害怕和脆弱,特别容易想妈妈。


4、 孩子刚入园还不熟悉班级的幼儿园老师,也不熟悉身边的小朋友。有需要时不知道如何表达,容易有受挫感。


5、 孩子刚入园不熟悉环境。有些园内设施和家里不同(如幼儿园卫生间有些是蹲式的,和家里不同),不知道怎么用?也不知道怎么请求帮助?有时会急的哭。


6、 入园时身旁有的的小朋友哭声喊妈妈声此起彼伏,容易被感染,联想到妈妈离开,更容易觉得无助。



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帮助孩子渡过入园适应:

1. 孩子无法预估照料者什么时候回来,因为他们还没有清晰的时间概念,缺少掌控感。


如果幼儿园允许家长在入园适应期间适当陪伴和过渡(如一周),建议家长陪伴孩子一段时间,但要逐步增加分离时间,例如对孩子说:“妈妈要去外面买点东西,离开20分钟好吗?”离开一会儿后按约定时间回来,和孩子很高兴地相聚。


通过对话(“妈妈是不是按时回来了?”“嗯!”)和相聚仪式(比如拥抱),会增强孩子对妈妈离开后还会回来的确信。而后妈妈可逐步增加分离的时间,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半天乃至一天。


  2. 家长离开时要对孩子说“再见”后才离开,也鼓励孩子对父母说“再见”。

  这能增加孩子的掌控感(他知道妈妈什么时候离开,而且是他和妈妈说再见的!),促进他为自己行为负责,更有勇气地去面对新环境。

  3. 强行把孩子抱进园极不可取。

  轻则让孩子对父母和老师失去信任,仿佛他们是合谋把他骗到园里,以后对上学更加警觉和抗拒;重则造成一定心理创伤,我所知的案例,有孩子入园三个月后还一直哭喊抗拒,持续很长时间都不愿上幼儿园,甚至影响到小学。

  4. 午睡时带上孩子最喜欢抱着睡的玩偶或小毯子。

  在陌生的环境下有了熟悉的玩偶和毯子陪伴,孩子午间入睡会容易很多。有些家长会担心男孩抱着玩偶不够阳刚气,其实多少有些误解,玩偶或小毯子作为照料者不在时的替代物,既是想象的玩伴,又凝聚着爱,可以帮助孩子减轻与照料者分离时的焦虑。

  5. 如果条件许可,家长在入园前可以带孩子去熟悉教室的环境。

  和孩子一起试着使用教室设施(桌椅、洗手台、卫生间等),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和老师“亲切交谈”,孩子会凭借社会参照从而更信赖老师。拍张妈妈和孩子在教室的照片,放在教室的相片墙上或小床上,也能增加孩子对陌生环境的信任。

  6. 平时让孩子多表达自己感受和需求,多和小朋友接触和社会交往。孩子在陌生的幼儿园环境下也会更容易适应。

  7. 亲子共读相关主题的绘本佳作。

  8. 亲子通过游戏扮演有助于孩子安抚分离的焦虑情绪。

  大家或许会注意到有趣的场景:孩子生病去医院打针回来,有时会做些简单的扮演,比如抱着小熊给它打针,安慰它“不痛不痛,很快就好了!”在医生和生病的小熊两种角色间,孩子总是希望扮演更有力量的角色(医生),在游戏中复现了打针的场景,在言语安抚小熊(病人)的同时其实它也是在对自己说,从而安抚了自身的焦虑情绪,内化了成人的期望表现。



关注孩子教育,微信搜索烟台妈妈圈


可以通过这些游戏来帮助孩子渡过入园适应:

1.捉迷藏游戏

①在一个安全的空间里(一般是在自己家),与孩子一起玩Ta平时最喜欢的玩具,并逐渐引导Ta自己在那里玩。趁着孩子玩的入神的时候借机离开。

②孩子一开始没有发现父母不在了,可是当Ta发现屋里只剩自己一人时,便会开始寻找。

③这时候父母要躲在孩子找不到但是还能观察到孩子的地方默默地观察孩子。

④当孩子找不到大人开始焦虑哭泣时,忍住不要出来,继续观察。

⑤直到孩子停止哭泣,又从新开始做自己的事情的时候,父母这才出来给与孩子拥抱和鼓励。

⑥尝试多次之后,直到孩子发现大人不在身边时不再哭泣,即可停止游戏。

这时一种脱敏疗法,玩这个游戏其实就是在给孩子建立一个条件反射——就是越早停止哭泣,父母就会越早出现在眼前,最后孩子竟然发现,自己已经不需要父母了,自己仍然可以好好玩玩具。同时,这个捉迷藏游戏还能来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促进孩子倾向于自己独立解决问题。


2.撤出孩子的同辈社交圈

这个标题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当孩子跟同伴玩耍时,不要主动或者被动的给孩子出主意或以任何其他方式干涉孩子的自我社交。很多家长应该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就是一帮家长坐在一起聊天,孩子们在旁边玩,稍微遇到一点问题和困难可能就会有孩子跑过来想爸爸妈妈求助。这时候父母应该拒绝为孩子提供帮助和建议,除非是迫不得已。(例如有安全隐患的游戏,家长必须参与等)

当孩子跑来向父母求助时,父母应该用简短的语言拒绝孩子的撒娇和救助。例如:”你已经是大孩子了,我相信你自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或者告诉孩子“我想这个问题你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商量解决,我也没法帮你。“这样来迫使孩子不得不迈出独立解决问题的这一步。

当然,这还没完,有很多时候孩子是因为缺乏一定的社交技能或者其他技能才导致在与同伴玩耍时遇到麻烦。所以,家长在拒绝了孩子的求助之后应偷偷在旁边观察孩子之后的表现,如果真的是因为缺乏某些社交或游戏技能而导致的苦难,那么等晚上回家之后,在孩子心情尚好,周围干扰较少的时候,与孩子共同探讨当时自己应该怎么做可以做的更好,以便提高孩子的社会化进程。

这样久而久之,孩子的人格更健全和独立自主,更重要的是,这时孩子情商培养的必修课。修的好的话,不光上幼儿园容易了,就是到了小学甚至是中学、大学之后,孩子都会因为这种锻炼和鼓励而受益匪浅。

沙发
发表于 2015-4-10 16:38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北京
孩子总有适应的时候,就是有的快有的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4-10 16:3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午睡的时候确实是一个分离焦虑的小高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4-10 16:41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巴基斯坦
想想当初送孩子去,孩子在里面哭,我在外面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4-15 12:47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4-16 13:22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今天孩子第一天入园,我好焦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