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近日,烟台毓璜顶医院血管神经外科团队成功为一名62岁的眼动脉段多发动脉瘤患者实施了烟威地区首例应用国产血流导向装置(FD)的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恢复迅速,次日便能下床活动,72小时后顺利出院。截至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动脉瘤已实现完全治愈,且未出现任何神经功能缺损。该案例的成功开展,标志着烟台毓璜顶医院在颅内动脉瘤微创治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也为烟威地区及周边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带来了更安全、高效的治疗新选择。
新技术破解复杂动脉瘤治疗难题
眼动脉段动脉瘤堪称颅内动脉瘤中的“棘手角色”,它紧邻视神经、颈内动脉等关键结构,位置十分特殊。以往,传统开颅手术不仅创伤大,而且手术风险极高;而普通的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又常常因为瘤颈宽大、形态不规则等问题,导致动脉瘤复发率居高不下。
血流导向装置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转机。它依据“血流重塑”的原理,通过在载瘤动脉内放置一种高密度的密网支架,能够显著减少流入瘤腔的血流,进而促进瘤内血栓形成和内皮化,最终实现动脉瘤的治愈。
吴鑫(左四)与张震(左一)团队围绕患者病情沟通治疗方案
“与传统治疗相比,血流导向装置无需直接填塞瘤腔,尤其适合大型、巨大型或梭形动脉瘤,且长期动脉瘤闭塞率更高。”吴鑫主任医师介绍道,“在本次治疗的病例中,就包括了一例眼动脉多发动脉瘤,术后造影清晰显示血流导向效果显著,患者的神经功能丝毫未受影响。”
微创治疗让患者快速康复
接受治疗的这位62岁女性患者,因突发头痛就医,检查后发现患有2枚眼动脉段动脉瘤,且载瘤动脉局部还有动脉硬化样改变,动脉瘤随时有破裂的风险。
吴鑫(左四)与张震(左三)查看患者恢复情况
术前,吴鑫主任医师与张震博士团队经过细致评估后,决定采用血流导向装置为患者进行治疗。整个手术通过大腿股动脉穿刺,在血管内完成操作,属于典型的微创手术。正是得益于这种微创的特点,患者术后恢复速度远超传统手术,不仅能快速下床活动,短短3天就康复出院,术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也十分理想,动脉瘤完全闭塞,载瘤动脉保持通畅,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
张震博士
张震介绍,血流导向装置是一种高金属覆盖率、低孔隙率的密网支架,它通过改变载瘤动脉内的血流动力学,促进动脉瘤内血栓形成和内皮化,最终实现动脉瘤闭塞。目前,该技术适应症广泛,已被应用到前后循环各处动脉瘤的微创治疗中。
术前DSA 3D重建:右侧眼动脉段多发动脉瘤
术后6个月DSA 3D重建:右侧眼动脉段多发动脉瘤治愈
术后6个月DSA血管及支架重建:血流导向装置贴壁良好,载瘤动脉重建完美
精准医疗推动神经介入技术不断飞跃
“这一技术的推广,将为高风险动脉瘤患者带来更优的治疗选择。未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治疗流程,结合人工智能辅助手术规划,让更多患者受益于神经介入微创技术。”吴鑫表示。
作为山东省重点专科,烟台毓璜顶医院神经外科近年来不断引进高分辨率三维DSA、手术机器人、术中CT、术中超声等先进设备,成熟开展了多项前沿技术,如血流导向装置置入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覆膜支架置入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脑膜中动脉栓塞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介入联合显微手术治疗复杂脑血管畸形、机器人导航治疗脑干出血等。此次眼动脉段动脉瘤的成功治疗,正是该院在复杂脑血管病领域综合实力的体现。
【科普小知识】血流导向装置(FD)适用哪些动脉瘤?
•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直径≥10mm):传统弹簧圈栓塞复发率高,FD可显著提高长期闭塞率,尤其适用于海绵窦段、眼动脉段、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等复杂位置。
•宽颈动脉瘤(瘤颈≥4mm或瘤颈/瘤体比≥1:2):常规支架辅助栓塞困难,FD可提供更好的血流导向效果。
•梭形或夹层动脉瘤:无明确瘤颈,无法行弹簧圈栓塞,FD可重塑载瘤动脉。
•复发或难治性动脉瘤:既往弹簧圈栓塞后复发,FD可作为补救治疗手段。
•血泡样动脉瘤(BBA):壁薄易破,FD可降低术中破裂风险并促进愈合。
•后循环动脉瘤(如基底动脉、椎动脉):开颅手术风险极高,FD提供微创治疗选择(需谨慎评估穿支血管影响)。
【专家介绍】:
吴鑫,医学硕士,烟台毓璜顶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从事神经外科工作30余年,对各种神经外科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动静脉瘘的神经介入及显微外科复合手术、脑出血及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在国内较早开展神经介入技术,是山东省最早开展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专家之一。兼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出血性脑血管病学组组长、山东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疼痛医学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脑血管病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烟台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张震,医学博士,烟台毓璜顶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烟台市高层次人才。目前主要从事血管神经外科的临床医疗和基础研究工作。擅长颅内动脉瘤、脑出血、烟雾病、颈动脉狭窄、脑动静脉瘘、脑血管畸形、脑积水、慢性硬膜下血肿等疾病的手术和介入治疗。先后于北京宣武医院和北京天坛医院进修学习。2023年在烟威地区率先开展经桡动脉通路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2024年在烟威地区首次开展脑干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治疗,2025年在胶东地区首次开展脑干出血机器人导航微创手术;2025年在烟威地区率先开展国产血流导向装置置入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现已发表SCI论文7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主编及参编专著3部。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项。现任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兼出血性脑血管病学组秘书、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脑血管介入学组委员、山东省卒中学会卒中微创治疗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转化医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公共卫生学会脑卒中防治分会委员、山东省医药教育协会神经急重症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通讯员 李成修 马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