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身边有个姑娘近来爱上了写作,我得知后兴奋不已。
因为在此之前,我们几乎在相同的时间开始学习心理学,又在相仿的时间,开始了解经济学。
我们认识了许多年,但过去那么多年里,我从未感觉到我们靠得如此之近。
过去,她就是个爱读书的姑娘,而我一贯是不读书的。如今,当我费劲地读弗洛伊德,读霍妮时,她已经在心理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她说,她之所以会喜欢上心理学,是因为现在忽然能理解心理学的理论了。很多年前,她也读过弗洛伊德,但也只是读过而已。
那个人,那本书对她来说,不过是已读书目里微不足道的一个分子,可现在,这个分子活了过来,所以一切都变得鲜活有趣了。
“熟悉”一本书很容易,只要把书名来来回回多看上几遍就行,但“意外”就不同了。
幸运的话,当你第一次拿起一本书,就能产生“意外”,于是,你的兴趣也就被带动了。
但更多时候,你过去读的书都在记忆里沉睡,甚至在你以为自己已经遗忘的时候,突然醒了过来。
然而,只要你不再继续读,你就失去了打开那些“意外”的机会,也就少了一个未来可能的选择。
在这个大众学英语、几乎人人都懂一点心理学的时代,很多人都被“随大流”冲乱了方向。
原本爱读书的小留,生生舍弃兴趣学英语,结果学到的英语用不上,停止学习半年后,什么都忘了。看着身边的人都在进步,她虽着急,却迟迟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英语固然重要,但对做外贸的人和长年不使用英语的人来说,这种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
很多陷入选择障碍的人,往往是在“有用”和“兴趣”之间选择了前者,最后却发现自己用不上或者用不好。而很多人不再读书,往往是因为自己觉得读书没用。
04
十一期间我参加了一个听书比赛,比赛前就有很多人说,比谁听的书多,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你听得再多,也吸收不了。
听十本书,就想吸收十本书的内容,这原本就不现实。就像你想把看过的书都记住,这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除非你拥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对真正拥有过目不忘能力的人来说,他们只是单纯地记录,而没办法获取记忆重点。
从这个角度来说,遗忘反而是一种优势,因为那些留下的才是真正属于你的。
不论你是通过看还是听的方式了解一本书,它除了能对你现有的知识体系做一个补充,更多的是起到“熟悉”的作用。有了这层熟悉做铺垫,不经意间就能“意外”地用上。
前段时间,我一时兴起报了一门博物学的网课。等我进去才发现,我的那些同学几乎都是小学生。他们虽然人小,但知识面却很广。
其中有个五年级的孩子,问老师的问题都是量子力学的内容,这让我大为惊讶,以至于后来得知有的孩子语文几乎能考满分,兴趣是背百科全书时,我都已经相当淡定了。
再到后来,当我发现我那些小同学拥有十几项兴趣爱好时,我已经学会向他们学习了。
那些孩子的兴趣中,都有读书这一项。因为读书就是他们了解世界,发现世界奇妙之处的基础。
只有先“看”足够多的东西,才有机会从这些东西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类别。而这些兴趣所在,往往藏着未来前行的方向。
我想,在我那些小同学眼中,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还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就早早地否定了它,以至于最终把自己苑囿在原处,耗损更多的精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