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汉风唐韵 于 2017-7-17 11:22 编辑
文丨叶苓
01
女儿上幼儿园以后,每逢节日,或是新学期开始,就会带回来很多小礼物,说是小朋友给的。
有时候是小玩具,有时候是小卡片,每个小朋友都有份,很精致,价格也不贵。
我也会按照女儿的意愿,买一些适合的小礼物回赠回去。
看得出来,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人缘”,希望通过这些小事,帮孩子维护好和小朋友之间的友谊。
其中有一个名叫琪琪的小女孩,给小朋友们分享小礼物的次数最多。有几次儿童节的时候,她妈妈不但帮她准备了礼物,还给每一个小朋友都手写了祝福的卡片,在上面画了简单的小图案,然后,让琪琪认真写上自己的名字。
其中用心,可见一斑。
有一次,我提前去接女儿,看到小朋友们正在商量做什么游戏。
琪琪说:“咱们玩跳房子吧!”
然后,很认真的补充说:“阳阳、悦悦,你们觉得好吗?”
一个小朋友说:“跳房子一点都不好玩!我要玩丢沙包!”
琪琪一点都没生气,而是想了一下,继续说:“那我们先玩跳房子,然后再玩丢沙包,你说好吗?”
小朋友们都表示同意。
后来,我发现琪琪说话很有特点,每次说出自己的想法之后,都不忘记认真询问别人的意见:“你说好吗?”
对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来说,能做到这样,真是很不容易。
难怪有时我问女儿:“你最喜欢班里哪个小朋友”,她总会把琪琪排在第一位,而且,女儿告诉我:“大家都很喜欢她!”
琪琪的父母都是大学教授,不但工作很出色,对孩子的教育很上心。
有时候,看看身边,很多在事业上做的风生水起、具有领袖特质、成为团队领导以及带头人的,不一定是那个学习成绩最好,业务能力最强的,但一定是最懂得与人沟通、最具人格魅力的那一个。
一个人的群处能力,和他的分数成绩一样重要,有时,甚至比后者还重要的多。
毕竟,身处这个多元化的社会,能够与周边环境共存共生、和谐共处的人,才有机会将自己的学习和业务能力持续有效的发挥到最大。
而能与别人和谐相处的人,也会得到更多的支持与帮助,收获更多的爱,让自己的生活和事业进行的更顺利,而这也直接关系到自己的愉悦心态和幸福程度,形成良性循环。
我相信,像琪琪这样的孩子,以后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将来走入社会,都会有不俗的表现。
所以,在重视孩子学习的同时,也一定要让他具备在群体中与别人和谐相处的能力,无论是在学校,还是未来走上工作岗位,这种能力都将成为他的左膀右臂,助他在未来的旅途中,顺水行舟,安常履顺。
02
女儿班里还有一个叫小雅的小朋友,她的妈妈也非常关注孩子的教育。
每天放学接她的时候,还没出校门,她的妈妈就开始询问她一天的情况:
“老师今天有没有表扬你?老师表扬谁了?老师是怎样说的?”
“你今天给小朋友礼物的时候,他有什么表现,有没有很高兴?有没有谢谢你?”
……
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小朋友们纷纷上台表演节目,小雅也精心准备了一套新疆舞,小姑娘穿上金色绚丽的民族服装,配着精致的头饰,煞是好看。
可没想到,音乐开始,小雅刚跳了两下,就哭起来。
老师赶紧上前询问,原来是她看到一个调皮的男生在下面冲她做鬼脸。
“没事没事,你跳你的,跳的多好,大家都喜欢看!”老师赶紧说了小男孩两句。
她的妈妈都赶紧过来安抚她,让她继续跳。
可小雅仍然站在那里,像受了非常大的委屈,哭着不肯跳舞,妆都花了。
最后,这个节目只好放弃。
小雅的妈妈失落的领着她走下舞台的时候,我听到观众席中不知哪位家长叹息了一句:“这孩子,太娇气了!”
其实,我觉得,与其说是小雅娇气,倒不如说是她妈妈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变成了这样。
家长平时的言谈举止,让孩子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关注别人的态度上,从而变得敏感,多疑,猜忌,小心翼翼,甚至会习惯性的去捕捉一些负面心态,结果自乱阵脚。
有些人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不够好、或是在职场上受伤的原因,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自己做的不够好,或者是业务能力不够,而是因为他们从小没有培养出足够的“群处能力”。
在群体以及团队合作中,如果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就很难做到和别人良性沟通,也很难得到同伴的信赖和有力支持,这种状况,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非常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