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聪明且勤奋”的人,则时时刻刻地向公司的其他人传递着一种自以为很牛逼的价值观:虽然我能力不够强,但是我能用时间来弥补啊!这种价值观一旦在公司里弥散开 来,那就完蛋了,整个公司将会成为一个效率低下,员工幸福感低下的双低公司。
一百多年前,广大劳动者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八小时工作制,就这样被那些“不聪明却勤奋的人”给毁了。
读到这里,也许已经有很多人要骂我了:那你说,像我这种不聪明的人怎么办?我连勤奋一下、努力一下都要被你骂,那我饿死算了!
不不不,在我的理解中,“聪明”永远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聪明”也是一种工作的方法。
从小到大,我的数学和英语就不好,在与数字和字母相关的工作领域中,我就不是个“聪明人”,所以我不会去选择当一名会计、精算师,或者翻译。
但我的文字、审美、创意还不错,也许是个“聪明人”,所以我会去尝试做设计、文字和创意类的工作。
我还记得我刚毕业在广告公司工作的时候,同样的任务和工作量,我几乎都能在晚上7点前完成,几乎没有怎么熬过夜。
当时每每看到第二天,很多和我一同进入公司的小伙伴们都一脸疲惫黑着眼圈的时候我就不理解,为什么你们要熬夜呢?果不其然,这些每天都熬夜写策划的“加班狗”,几个月后都转行了,他们去了那些更适合他们的行业和公司,在那里,他们成为了“聪明人”,他们真的就很少熬夜了。
所以,“聪明”只不过是“喜欢”和“合适” 的同义词,如果你每天都觉得你不够“聪明”,你需要换个坑了。
“聪明”还是一种工作的方式。聪明人都特别具有经济学的头脑,他们最看重的是“时间成本”,他们不允许任何一秒钟的浪费。一个职场中的“聪明人”,绝不允许自己的时间花在刷微博、聊微信和各种无意义的开会中。无论是苹果的乔布斯,还是微信的张小龙,他们都是绝顶聪明的人,也都是极度讨厌开会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那些功成名就,那些牛逼哄哄的创始人、CEO一边经营管理着庞大的公司,一边还能够一年阅读一百本书籍,还能每个月和父母妻儿出国旅行,他们还能登上珠穆朗玛、玩摄影拿金奖、还能写出各种畅销书,同时及还能保持养生,每天十一点前必定睡觉。他们为什么有那么多时间?
原因很简单,他们都是“聪明人”,他们所从事的的工作都是自己极度热爱的,因此他们在工作的时候就能百分之百的投入,获得一个极高的工作效率。他们拒绝一切无意义的开会、繁琐的流程、无效的聚会。在工作结束后,他们能够将工作完全忘记,让自己全身心投入另一个世界里。这才是人生赢家啊!
但是令人沮丧的是,大多数的公司,大多数的职场,充斥着“不聪明且勤奋”的人。这类人,也许是工业1.0时代工厂流水线上最欢迎的人,但是现在时代已经改变了,生产方式也已经改变了,我们需要的是更高效的工作和更丰富的生活,而不是死气沉沉的混日子。
很多时候我真的特别担心自己的未来,在我目所能见的范围内,都是“不聪明且勤奋的人”。
在这类人中,最成功的是这样的:在一个个大公司里,做着一份自己并不那么喜欢的工作,一步步唯唯诺诺往上爬,每天熬夜加班不回家,没有任何的工作之外的乐趣,整个人变得枯燥而无趣,终于在三十多岁的时候,拥有了一个看起来不错的职位,有了一份还算不错的收入,但这又如何呢?回头看看,他青春留下了什么呢?他的未来又有什么期待呢?
最后再搬出一下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你工作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只是为了获得最底层的物质满足吗?还是为了更高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