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台论坛! 请登录/注册 一键登录:
按首字母搜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首页 烟台业主论坛 『芝罘区』 “公平”难得“公平评”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325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芝罘区其他小区] “公平”难得“公平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14 11: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维权悟空 于 2015-3-14 11:58 编辑

“公平”难得“公平评”
——评转:《放开户籍附加限制方能达到教育公平》




      对不起,我以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经验和体会谈点看法,可能与文章观点不太相同。敬请海谅!
教育公平高喊声,
“公平”难得“公平评”;
异地学、考多有难,
接受学校多苦衷。
人口往城快集中,农村学校并、撤空;
城市学校建加紧,人满为患年年痛。
为了减少矛盾升,只能依靠各种证;
如果何证都不管,任何人都难掌控。
市场调节大功能,绝对没有万全能;
择校完全靠市场,恐生更大不公平。

钱多办事靠买通,谁能顾管农民工?
用证保护“流动”权,钱多、权贵难横声。
异地上学到高中,再回原考不赞成;
不准此考前别收,收后逼反瞎折腾。

用证设框保公正,逼多跑路大诟病;
联网查证方便很,避免来回跑路程。
      (孩子入学需要多方面的证明本身并不是错,没有相关的证明,更难保证公正。
   
错就错在没利用户联网验证,省去对家长多跑路的折腾)


放开户籍附加限制方能达到教育公平
                               放开户籍附加限制方能达到教育公平
在我们国家,城市居民的户籍本身所附带的“福利”和权益,对于中国的城市居民和农村的农民来说,是一座横亘其间无法翻越的大山,而在教育方面对农村孩子的影响更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虽然城市居民、农村的农民同为**的“公民”,但因为户籍分为“城市居民”与“农业人口”,其户籍所带来的附加权益在孩子上学、高考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户籍附加值就是教育公平的拦路虎。农村子女在城市上学需要提交特定证明、证件才能入学接受教育,除提交其父母在务工地的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外,还要有务工就业证明、户口所在地乡镇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全家户口簿等证件。有的地方是要有户口簿、身份证、暂住证(现在更名为‘居住证’)、生育证(或出生证明)、卫生育苗证才能使得子女在学校读书。在上海、西安等地需要提交“四证”,在北京、济南等地则需要“五证”齐全才能上学。但就是这样,在高考时也要回到原籍才能参加高考。而这些入学条件无一不映射出城乡孩子在平等接受教育中被人为设置障碍的影子。
教育公平问题体现在高考上的就是前面所说的回原籍才能参加高考。无论是北京、上海,还是青岛、沈阳,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没有城市居民的户籍,即使农民、农民工的孩子是在这些城市里从小学一直读到高中,也无法在这些城市里参加全国统一的高考。这一点不但没有体现出“法律确认和保护公民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上处于平等的地位”,也与“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权”这一公平理念相悖。由户籍本身所附带的“福利”已经造成了城市居民的孩子比农村户口的子女有更加优越师资教学力量和参加高考的便利条件。甚至还由此人为的产生了城乡等级、阶级差别,并因此差别带来了城乡子女读书、就业等一系列的不公现象。
要达到教育公平,就要解除户籍本身所附带的“福利”和凌驾于法律之上失却公允的权利。不能把国家公民人为的在教育及其他方面的权益上划分等级为高人一头的“城市居民”和低人一等的“农业人口”。并以此人为设定的限制,在“农业人口”子女在非户籍所在地接受初级教育的权利上设置障碍;不应该以城市户籍的附加值限制农业人口的子女在城市里以公民身份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更不应该以此限制对城市居民的孩子设置区域保护,剥夺农业人口子女通过公平竞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方法,为了使得人尽其才,除了在全国高考录取分数的问题上按照全国类高校、地区类大学、省级类大学统一招生分数外,也应该放开“异地高考”,由学校这个“市场”自行调节,虽然开始会有一些混乱,但可以肯定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节,教育公平问题也会逐步得到改善及至彻底解决。  
北京紫陌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3-14 16:38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教育公平高喊声,
“公平”难得“公平评”;
异地学、考多有难,
接受学校多苦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3-14 17:58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人口往城快集中,农村学校并、撤空;
城市学校建加紧,人满为患年年痛。
为了减少矛盾升,只能依靠各种证;
如果何证都不管,任何人都难掌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