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文︱百越水木 别在该拼搏年纪,选择为人父母
我的女儿,今年3周岁。她是上天赠予的最珍贵的礼物,也是我曾写过最美的情书。不过如果能有重选一次的机会,我则希望这份惊喜和祝福,可以来得再晚一点。
我结婚生子很早,差不多是别人研究生刚毕业的年纪,我就当爸爸了。3年前的一个早晨,一声清脆的婴儿哭声,宣告了我正式从一个男孩,变成了一名父亲。
但我觉得,自己根本不合格。
01
女儿出生那年,我在县委办工作,日日夜夜与文字相伴,时时刻刻跟键盘为舞。晚上加班、周末加班,自己的家,似乎只是一个旅馆。印象中,很少在晚上10点前回过家。女儿1周岁前,在她身边的时间每天不超过1小时,而且多是在她睡着的时候。也许,她根本不知道,这世上还有一个男人,叫爸爸。
有一天,妻子跟我说,孩子要1周岁了,我们得准备请客办酒。听到这句话,我心中顿时有一种莫名的惊慌,又夹杂着无尽的伤感。时间过得真快,365天悄然逝去,我居然错过了孩子的成长。
女儿一周岁的酒宴上,我喝得酩酊大醉。回家后给父母打电话,说了一大堆,大致就是,“谁都别拦我,真的不干了!”
第二天起床头很痛,就跟领导请了一天假,躺在床上认真地思考一个问题:该何去何从?这一现状还要持续多久?当时我在县委办写材料,还是单位最年轻的男性,疯狂的工作强度根本无法避免。辞职不现实,县里没有更好的职业。于是只能选择考到市里,后来就来到了目前所在的这个单位。现在虽然比过去要好很多,但平时加班加点依旧是常态,感觉陪伴女儿是时间依旧不够。
工作向左,孩子向右。向左转还是向右转,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利弊的权衡,可能会慢慢地达到一个平衡点。但可惜的是,在这个平衡的过程中,孩子已经逐渐长大了。没有见证过孩子的成长,将是永远无法抹去的遗憾。
事业和家庭到底能否平衡?这个因人而异,没有标准答案。但不知有人是否想过:与其为此犹豫不休,何不在年轻的时候,选择迟一点为人父母呢?
02
我确实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不仅陪伴孩子的时间很短,而且对养育孩子的方式也基本一窍不通。之前忽略对孩子的养育,一方面是由于工作太忙,另一方面也是自己心智不够成熟,没有做好成为一名父亲的准备,甚至不懂为人父所应承担的责任。
虽然对女儿的爱是如此深切,但感觉自己过去总是把她当成“上天的礼物”。嗯,这是好听的说法。通俗的讲,就是把孩子当成“玩具”。心血来潮时,就跑出去找她玩一会,逗她开心。可一旦自己有其他感兴趣的事情,就常常会把她晾在一旁。
去年有一段时间,我沉迷于游戏无法自拔。有个周末,妻子出差、保姆请假,我一人在家带孩子。喂奶、喂饭、洗衣服,这些过去从来不干的事,不得不硬着头皮做下去。当然,一开始还是很有新鲜感的,可逐渐就不耐烦了。后来有朋友喊我开黑,我就赶紧想方设法把女儿哄睡着,接着迫不及待地一头扎进游戏里,厮杀个昏天暗地。
时间过得很快,打个几局一下午就过去了。我有点口渴,就出去倒了杯水。看到桌上摆着一个奶瓶,顿时想起一件事:我还有个女儿呢!然后急急忙忙跑到卧室,接着就看到一片狼藉的场景:床上到处都是尿,玩具、衣服撒满一地,孩子一直在抽泣... ...
如今回想起过去种种幼稚的行为,还会嘲笑自己当初竟是如此的无知。
养育子女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不仅需要家长们有丰富的育儿知识,还要具备强大的责任感。可年轻时,谁又能真正理解这些呢?别说养孩子了,很多人自己都只是个孩子,却被硬推着扮演父母的角色,这必然会导致出现各种滑稽的现象。
我听过一句话:如果说爱情能让一个男孩成为一个男生,那孩子就可以让一个男生变成一个男人。可关键是,为什么非要通过孩子,来实现男生到男人的转变呢?当自己是一个成熟的男人时,再选择要孩子,岂不更好?
03
我是一个“啃老族”。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啃老族”逐渐从贬义词转变为一个中性词,乃至于我居然敢明目张胆地承认这一现状。也许,因为周围所有人都跟我一样,基于法不责众的原则,我也就肆无忌惮了。这个时代已婚的年轻人,不啃老的又有多少呢。别的不说,一套房子就够压垮一群人。
过去没有孩子的时候,我靠着那点可怜的工资,勉强还能养活自己,偶尔不够用时,还能找父母接济一下。等结婚生子后,家庭开销立马翻了好几番,我顿时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有时候不得不在孩子需要花钱的时候,拉上她的爷爷奶奶来买单,并美其名曰是跟他们培养关系、拉近距离。
虽然我不太懂育儿知识,但还是知道一个道理:对待孩子,不仅需要爱的倾注,也需要钱的铺垫。无论是玩具、衣服、绘本,还是早教、旅游、玩乐,甚至包括未来的培训班,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金钱来支撑。现在跟过去不一样了,每个孩子从小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过去那种“放养”的情况再也不会出现。可年轻的时候,谁又能有那么多资本,去实现孩子应有的待遇呢?
在试图成为父母之前,人们确实应该想清楚一件事:自己是否达到了那个标准。我觉得无论是事业上、心理上还是经济能力上,多数年轻人可能都不适合过早地养育子女。与其沉溺于事业与家庭的矛盾、自由与付出的纠结,不如选择在年轻的时候,迟一点为人父母。这样,既不会耽误自己的青春,也不会辜负孩子的年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