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6823
- 经验
- 点
- 威望
- 点
- 金钱
- 两
- 魅力
- 点
- 金币
- 元
- 性别
- 保密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4-2-1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7-11-28 19:55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03 不当着孩子的面哭穷
在网上看过一位佳佳妈吐槽自己的烦心事。
女儿佳佳自从上了幼儿园,特别喜欢和小朋友攀比,看见别人的新玩具、新衣服、鞋子总是缠着自己给她买。
为了改掉女儿的坏习惯,佳佳妈决定对佳佳进行“哭穷教育。”
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她让佳佳看看空荡荡的钱包,哀声叹地说“没钱了”;
学校要交报名费的时候,她故意最后一个交,还强调“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妈妈上班多不容易才挣这些钱”。
有段时间,佳佳妈总是把这些话挂在嘴边:“家里连买菜的钱都没有了”、“这个太贵,所以不买”、“家里很穷,所以不买”……
看见佳佳再也不缠着自己买这个那个的时候,佳佳妈心中窃喜,但接下来佳佳的变化,才知道自己盲目乐观。
她发现,佳佳明显省钱了,但也变得抠门了,小朋友找她借个东西,她却和别人说:“不能借给你,妈妈说,弄坏了就没有钱买了” 。
以前和别人一起分享玩具、食物的佳佳,变成了吝啬鬼。
更不可思议的是,佳佳居然主动捡起了垃圾,说要变卖成钱给妈妈,佳佳妈说家里快变成了垃圾堆。
有些父母可能和佳佳妈一样,想通过“哭穷教育”、让孩子节约用钱,却不想让孩子变得小气、自私,太过于在意金钱,最终让孩子变得心穷。
《欢乐颂》中的樊胜美妈妈,“哭穷”的典型代表。樊胜美受妈妈影响,天生貌美的她骨子里却一副不自信,把安全感寄托男朋友身上,因男朋友买房没有写自己名而分手。
哭穷的父母应该明白,真正的贫穷教育也是弊端诸多。
历史上的大贪官和珅,虽出身名门,但父母早逝,儿时的生活贫穷清苦,对物质极度贫乏造就了他后来的疯狂捞钱。
与孩子“谈钱”,是每位父母无法避免的教育话题,层次高的父母从不会跟孩子“哭穷”。
孩子想要什么,比“没钱”的最好回答不应是“孩子,你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你就什么都有了”么?
04 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有一则新闻:
有一天,外面刮着大风,5岁男孩在阳台站了许久,老师怕孩子冷,让孩子回教室。
孩子的一句:“我想跳楼”,让老师的心里一惊。
老师说:“这么高的楼,跳下去,人会摔死的。”
“我就想死。”
“你死了,爸爸妈妈多难过啊!”
“我就想让他们难过。他们吵架,都说死,我很难过。”
这条新闻让我想起知乎的一个话题:父母吵架时,你怎么办?
网友的回答让人心疼——
- “爸妈有次吵架,我去厨房拿了菜刀往脖子上一放,对他们说:你们吵够了没有?再吵就再也看不到我这个女儿了!”
- “读小学的我,见爸妈吵架,杯子碎了一地,两个人扭打在地上,我在旁边拼命叫‘别打了,我要报警了’,然后我打了110……”
- “爸妈吵架的晚上,我一个人边哭边来到小河边,坐在岸上,使劲哭,把所有的怨恨委屈恐惧都喊出去,我不明白为什么别人家里都有说有笑,我家却是每天充满战争。”
- “当他们吵的最凶的时候,我打开了家里的窗户,我想15楼这个高度应该会死的快一点,至少不会残疾吧,结果,被发现,没死成!”……
从回答中看出,谁也不想父母吵架,痛苦的他们甚至想结束生命。
孩子无法理解为什么最亲密的人却用最恶毒的语言诅咒对方、用最粗暴的方式伤害对方。
但每个家庭总有不和的时候,夫妻之间也总有吵架的时候。
美国家庭与婚姻心理学家David Buss通过研究发现,夫妻每个月都会经历1-2次“不愉快的大声争论”。
层次高的父母并不是不争论,而是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 就像《荀子》中说的“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
他们深知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笼罩孩子的是挥之不去的是噩梦,懂得按下自己的情绪暂停键,换个时间和空间去解决矛盾。
而层次低的父母,情绪自控力差,一点就炸,总是忍不住想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而不知宣泄了坏情绪,却伤害了孩子。
▽ 李嘉诚说: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弥补不了对孩子教育的失败。
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教育孩子的本领更不是天生的。
每一个把孩子培养成才的父母,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历经一次次蜕变,最终才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