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作者:魏渐
“儿子,你要好好考虑一下结婚这件事了。” “嗯。” “你要是在外面遇到合适的,就找一个吧,我们不嫌远的。” “嗯。” “下次别人再给我介绍,你就去见一下?” “嗯。不过……别这也让我见那也让我见,也要有所选择的嘛。” “好,有你这句话就够了。” ……
1
离开深圳的头一晚,我妈再次把我的人生大事关怀了一遍。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很少直言冲撞父母了。尽管我有自己的主见,但对于他们的苦苦口婆心的唠叨,我开始默默选择“顺从”。
妈妈半边头发花白了,爸爸开始学广场舞了……
他们对我的管束越来越宽松,我的内心却越发觉得不是滋味。但我能感受到她的焦虑,越来越深的焦虑:
“你结婚了,你爱怎么过怎么过;你一天不结婚,我们就得多管你一天。”
在她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只有儿女都有了自己的家庭,父母才算尽到了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任务”是她原话)我曾无数次试图反(开)驳(导)过她,但我失败了。
无论我怎么理直气壮,她都始终不为所动。
2
年后回深,我妈终于同意跟我一起来深圳转转。这是我春节放假之前就和弟弟“谋划”好的。起初她欣然同意,临买票的时候她却反悔了。怕花太多钱。
我和弟弟硬是把她的票买了。
妈妈几乎没出过远门,大半辈子也没离开过云南。没错,这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但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得太久,也会麻木。我想带她出来看看,身临其境地瞅瞅外面的世界。
另一层用意是,借此释放她的焦虑。让她知道我在外面吃得饱穿得暖,并没有她想象的苦逼;而我所在的城市深圳,也不想她想象的那么“复杂”——总而言之:我很好,你不用担心,我能照顾好自己。
从上大学起离开自己的家乡,算起来,身在异乡的日子也有八年了。从云南到湖南,从湖南到广东,一年也就回家一次。我很能理解父母的焦虑。
电话里,我妈常常跟我讲她四处听来的消息:谁家的儿子出去打工失踪了,谁家的女儿刚会走路被人拐卖了,谁家的丈夫被挖了器官抛尸荒野,谁家的妻子不幸遭遇车祸成了植物人……
儿行千里母担忧,我总是耐心地听着。
多年前,齐秦不是有首歌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没出过远门的妈妈,对漂泊生活的印象更多是“民工”一类。因为,在我的家乡,大多数外地人都是干这个行当。她总担心我在外面吃苦受累。
我妈常说:“你在外面听起来工资是高那么一丢丢,但开销也大啊,起早贪黑干一年省下的钱还不如我种一小块地,关键是自由自在,不用看谁的脸色。(如果)你回来,趁我和你爸都干得动,你想做什么我们都可以搭把手。”
又说:“你赶紧找一个吧,你养不起我们帮你养,每个月倒贴你生活费。结了婚,你想出去我们也不拦你,小两口一起有个伴儿。”我听得既尴尬又惭愧。
很庆幸她只是在我耳边这么念叨一下,并做出什么令我感到为难的举动。当四邻八里关心起我的终身大事的时候,我妈依然笑着说。
“结婚这件事啊,强迫不来的,他爸30岁才结婚,他是遗传他爸了……”
宽容中暗藏的无奈,我又何尝听不出?
3
临别那天早晨,妈妈煞有介事地说:“深圳是个好地方,虽然处处都要花钱,但人家服务也好啊,所以这钱花得也值。”我听了心中窃喜。
她能这么想,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不过,另一句话却让我如鲠在喉:“你以后每个星期一定要打个电话回家啊,别让我们白养你一场。”所幸我每个星期都记着这件事,也就偶尔因为一些事情耽误过几次。
以后更要重视这件事了,我心想。
妈妈在深圳待了一个星期,算起来我也就陪她玩了三天。其余时间是弟弟带她出去玩。
在穿越东西冲的时候(可能是我们走错了路),其中有一小段特别凶险。一侧是山崖,一侧是大海,只能通过几块相邻的岩石攀爬过去。我走在前面,妈妈在中间,弟弟断后。
因为海浪的冲击,岩石上布满青苔,特别滑。正当我爬上岩石的一瞬间,一个海浪猛地扑打过来,这可把我妈吓坏了:“呀——”
我生怕她情急之下出什么问题。“没事儿!抓稳!你们走那边!”我拍着脚边的岩石大喊。
一回头,我大半身都已被海水溅湿了。
所幸,我们总算平平安安穿了过去。但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带老妈来冒这个险是一个错误。毕竟,她已经是一个52岁的“老人”了啊,已经过了身轻如燕的年纪!
当然,这也不是我第一次留意到,其实我很早就发现了,只是心里没太当回事。好几次,我们三人一起走在路上,走着走着妈妈就掉队了。“我腿没你们长啊。”妈妈说。
于是,我们只好特地走慢一点。
也不知道从啥时候起,妈妈开始关注起深圳的天气。我是从电话中得知的:
“昨晚天气预报说,深圳下雨,你要多穿点啊,病了可没人照顾你。”“嗯,好的,我知道了,你就不要操心我了,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当我生病的时候,妈妈也一下就能听出:“你感冒了吧?声音听起来有些不对。”好像从没错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