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台论坛! 请登录/注册 一键登录:
查看: 377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其他] 当你习惯了向上攀登,走一段平路都甚觉心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8 11:0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烟雨迷蒙春江夜 于 2017-2-8 11:04 编辑

文//卷毛维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自己也开始看“星座运程”之类的东西:关于摩羯座本月运程如何,有哪些大吉大灾人事不测。

虽然那些神秘兮兮的预测句子写得模棱两可,一向觉得靠天地不如靠自己的我却忽然心虚下来,偏偏爱把所谓运程分析往自己身上套,觉得好像真的如此。


人在两种情况更容易失去自信,需要求助外物获得信心:一是完全没有方向的迷茫时刻,二是前路似锦,被捧得太高而害怕摔下来的惊慌失措。

有人习惯于恩赐,期盼神助和好运,欣喜于一切意外而来的奖励,可有的人却总爱“居安思危”,好像很勉强的样子:

何德何能拥有当下一切,康庄大道步步宽阔豪迈,
总觉得自己是在透支未来的好运气,心虚得很。
溢美之词,向来都不敢领受。努力之外的好运气,向来也不敢贪多。因为没有付出代价,也安心享受不来。


前段时间期中考试的时候,为了论述一个文学作品,我引用了乔治奥威尔《1984》里的一个情节,后来代课的老师顺口夸了一句:“书读得挺多嘛。”

作为一个学中文的学生,这并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本分是不值得被夸耀的。

说来惭愧,第一次知道这本书的时候正读高一,有次回家在电梯里遇到邻居家比我大两岁的姐姐正在看《1984》,那个时候村上春树的《1Q84》更为火热,我匆匆浏览过村上的故事,于是憋不住想要卖弄:

“我也读过这个。”

“你也喜欢乔治奥威尔吗?”

“诶…这本书不是日本人写吗?”

“啊…你说的是村上春树吧,和这本不是一本书哦。”

这段尴尬的对话狠狠地给我上了一课。

差不过四五年之后的某一天,我在图书馆里借到那本《1984》,读完之后想起当年电梯里的对话,仍然脸红,好在多年之前就有人告诉过我不懂装懂是件丢人的事。


那个邻居姐姐如今在北京工作,从事的是广告行业,她教会我的,可不仅仅是《1984》。

高中的时候去她家做客,那时候她刚毕业,被北方一所名校的广告专业录取,我抱着她房间里的大泰迪熊,傻傻地看着比我的书柜大两倍的书橱——具体有什么书是记不得了,但是印象中很杂,外国小说为主,还有一些文科女生一般不大感兴趣的类型:经济类的,心理学类的,地理图集,天文学入门图册,甚至还有一本《时间简史》。

我以为她要去拯救世界呢,她笑着说自己爱看书,也读得很杂。没办法,从小就对广告感兴趣,听说好的广告的人都要是杂家,接触各方面知识才应对得了各个行业的客户,应对不同国家的文化,接触的东西更多,思路也会更开阔,想到更多好的idea。

“所以你就看那么多书?”我有点诧异,“读得懂吗?”

“有些其实也不大看得懂啦,除了自己的专业知识需要扎实之外,多拓充一点没错啊。”那个时候,她还没大一。

她这人总是爱“未雨绸缪”,喜欢给自己新的挑战又乐此不疲,这是我可望不可及的地方:以她高三毕业时的阅读量,至少是接触的知识面,已经大优于目前许多大学生了。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2-8 11:04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如今姐姐毕业两年,留在了北京大公司工作。有次她到上海出差,我和她吃了一餐饭。说自己现在没那多时间看书啦,好在之前那些东西做了基础,现在拓展到新媒体公司工作,文案,策划,运营做得还算得心应手,收入也还不错,业余时间在学习二外和烘焙,有多余的时间会去做做新媒体培训讲师,是一名典型的slash(斜杠青年)。

“好羡慕啊,刚毕业就能在大城市过得不错了,攒攒钱买个房子生活多舒坦。”我大口吃着她请我的披萨,满脸憧憬。

姐姐笑我想得太简单:“我也想轻轻松松地生活啦,可是一直以来习惯了挑战自己,忽然让我停下来,反而不习惯了啊。而且年轻也不嫌累,想踏踏实实地继续努力,看看自己能走到哪一步。”
寒假回家还听到大人说起,“隔壁家那个女孩子运气真好啊,听说刚毕业就在北京混得很好,什么时候你也能有这么好的运气呢?”

我撇撇嘴,哪有那么多运气可言。

一旦人习惯了靠努力换得想要的东西时,都不会奢求什么好运气了。

我有时候会去问她很多自媒体方面的市场动向,或者让她帮做做预测,给我一些建议,姐姐总是一针见血,搞得我都有些无地自容,之前我绞尽脑汁想了几天的策划,她指出几个小改动,瞬间豁然开朗。

我意识到她那些书那些经历真的真的不可小觑:跑得比别人快,攀得比别人高,自然而然拥有别人没有的能力。这么些年一直努力的奔跑最后终于结结实实地让她变成了一个身体和大脑都强健有力的姑娘。

想起那次吃完饭,姐姐走之前告诉我:

不要懒,不要等到机会找到你再做准备,要让进步成为习惯,永远不要停留在过去或者此刻,不论是情绪还是思维。

我牢牢地记在了脑子里。

暗自庆幸上了大学之后,周围的朋友们也都清醒宽阔,不浮夸不自负,鲜有巧言令色光说不做之人,努力上进,优秀积极,各有所长。

虽然偶尔逛街吃饭的时候会相互调侃,你做了社团里的老大,她做了学生会里的“腐败官僚”,我做了“自媒体网红”,谁谁谁又成为了创业大咖。

大概也只有在与关系最好的朋友们面前才会厚着脸皮自我标榜,打着哈哈把自己捧得老高,彼此心里都清楚,到这一步有多不易,谁不是一步一步攀爬于此,没有什么好炫耀的。

大家都无一例外地在跌跌撞撞过后渐入佳境,所有得失悲喜都倒在小摊上的啤酒杯里,烧烤肉串也混着青春肆意张扬的味道。

要问,你觉得自己在大学里或者说这二十多年最辉煌的时刻是什么?

虽说大学生活刚刚过半,还远没权利回忆往昔,但是我想答案是固定的:

最辉煌的时刻,永远是“还未来的下一刻”,不是出言不逊,也不是盲目励志,而是渐渐意识到生活就是一个逐渐向上行的坡,只要我们一直保持着一个前进的状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