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姐姐毕业两年,留在了北京大公司工作。有次她到上海出差,我和她吃了一餐饭。说自己现在没那多时间看书啦,好在之前那些东西做了基础,现在拓展到新媒体公司工作,文案,策划,运营做得还算得心应手,收入也还不错,业余时间在学习二外和烘焙,有多余的时间会去做做新媒体培训讲师,是一名典型的slash(斜杠青年)。
“好羡慕啊,刚毕业就能在大城市过得不错了,攒攒钱买个房子生活多舒坦。”我大口吃着她请我的披萨,满脸憧憬。
姐姐笑我想得太简单:“我也想轻轻松松地生活啦,可是一直以来习惯了挑战自己,忽然让我停下来,反而不习惯了啊。而且年轻也不嫌累,想踏踏实实地继续努力,看看自己能走到哪一步。” 寒假回家还听到大人说起,“隔壁家那个女孩子运气真好啊,听说刚毕业就在北京混得很好,什么时候你也能有这么好的运气呢?”
我撇撇嘴,哪有那么多运气可言。
一旦人习惯了靠努力换得想要的东西时,都不会奢求什么好运气了。
我有时候会去问她很多自媒体方面的市场动向,或者让她帮做做预测,给我一些建议,姐姐总是一针见血,搞得我都有些无地自容,之前我绞尽脑汁想了几天的策划,她指出几个小改动,瞬间豁然开朗。
我意识到她那些书那些经历真的真的不可小觑:跑得比别人快,攀得比别人高,自然而然拥有别人没有的能力。这么些年一直努力的奔跑最后终于结结实实地让她变成了一个身体和大脑都强健有力的姑娘。
想起那次吃完饭,姐姐走之前告诉我:
不要懒,不要等到机会找到你再做准备,要让进步成为习惯,永远不要停留在过去或者此刻,不论是情绪还是思维。
我牢牢地记在了脑子里。
暗自庆幸上了大学之后,周围的朋友们也都清醒宽阔,不浮夸不自负,鲜有巧言令色光说不做之人,努力上进,优秀积极,各有所长。
虽然偶尔逛街吃饭的时候会相互调侃,你做了社团里的老大,她做了学生会里的“腐败官僚”,我做了“自媒体网红”,谁谁谁又成为了创业大咖。
大概也只有在与关系最好的朋友们面前才会厚着脸皮自我标榜,打着哈哈把自己捧得老高,彼此心里都清楚,到这一步有多不易,谁不是一步一步攀爬于此,没有什么好炫耀的。
大家都无一例外地在跌跌撞撞过后渐入佳境,所有得失悲喜都倒在小摊上的啤酒杯里,烧烤肉串也混着青春肆意张扬的味道。
要问,你觉得自己在大学里或者说这二十多年最辉煌的时刻是什么?
虽说大学生活刚刚过半,还远没权利回忆往昔,但是我想答案是固定的:
最辉煌的时刻,永远是“还未来的下一刻”,不是出言不逊,也不是盲目励志,而是渐渐意识到生活就是一个逐渐向上行的坡,只要我们一直保持着一个前进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