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文丨鱼爸 图片来源《小小自然图书馆》
1
如今,孩子能安静地做点事,真的太难了。 前几天去接孩子。 在幼儿园外边的广场上,一个已经放学的小班孩子,在那里想去玩滑板车,刚刚放了一只脚上去。 他妈妈就急匆匆跑过去:“不能滑啊,会摔,宝宝乖啊。”
孩子回头看了妈妈一眼,虽然有点不开心,但还是下来了。 然后他又跑到一棵树下面,捡拾落叶。 妈妈又喊,不要去那边,小心树丛里有虫子咬人。 这次孩子没听,捡了几片树叶,欢喜地在那跑来跑去。
用树叶当作翅膀,跑圈儿飞着。 妈妈又在焦急地喊:“别跑了,别转晕了啊,会出汗。” 然后就追了过去。
在放学后的短暂时间里,孩子一刻也没有得到自己的时间。 耳朵边总是有妈妈的声音。 在关心他,也试图控制着他。 多少父母,总是苦口婆心的唠叨着,想着去安排孩子的一切。 生怕自己少说一句孩子就会走弯路。
比如在阅读的过程中,本来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孩子笑着听着,但是父母却见缝插针地问他“你觉得这个故事里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然后没等孩子回答,父母就开始讲起了人生道理。
有时孩子画了一幅画跟你分享。 你马上严肃地指出他的不足,然后说画画应该如何如何。 如果你是画家,还能有所裨益。 但很多情况是好为人师的心理在作怪罢了。
2
有多少的孩子,能不被打扰? 有妈妈留言说孩子的注意力很差。 一刻都安静不下来,甚至去了学校也无法落座,在教室里跑来跑去。
所以经常被老师约谈。 请一定守护好孩子难得的安静时刻,不要去打扰他。 蒙特梭利说:“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为何要说守护呢? 因为我们如今的孩子,有太多的东西在破坏他们的注意力。 孩子可能一个人在那开心地玩着玩具,却被大人叫着:“快来,快来,有好看的动画片。”
有时问着“要不要喝点水?”、“要不要吃点水果?”、“作业做了吗!”、“小心点啊!”“怎么又错了呢,应该这样来”。
有时孩子就从玩具中乐呵呵地跑到大人怀里,等着看动画片的精彩镜头。 等他看的入迷,喜欢他的人又会去戳戳他的背啊,或者捏捏他的耳朵啊。
有时索性就把孩子给弄哭。 这样的情形下,孩子很难有专注地去做一件事的机会。 孩子的安静时刻,请一定需要守护好。
而且,要给孩子一个安静的成长环境。
3
我非常喜欢自己在家里读书,儿子在旁边安静地玩自己玩具的时光。 此刻的我是安静的,我也给了孩子安静的环境。
倘若某日,我自己打开手机视频,孩子肯定会凑过来。 不管我看的是什么,他总是会充满好奇。 幸好如今我能给儿子一个安静的成长环境。
如同我小时候,奶奶给了我一个安静的环境一样。 记得那时候,农闲的夏日里。 我可以整日在自己的房间,或者在屋前的桑树树荫下看书,她从不打扰。
如今想起,感觉都很美好。 可以说,孩子的行为是环境的产物。 家庭氛围如何?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能有一个安静而温暖的家,是每个孩子渴求的吧。
有一个亲戚的孩子,去年离家出走好几次。 有一次见到他,我问他,“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其实你爸妈对你也挺好的”。 “你不知道我们家真实的样子,那都是爸妈装出来的。”
“每周周末,他们都会叫人来家里打牌,到半夜还在客厅里吵着,他们以为我睡着了,其实我一直关着灯听着。” “平常的时候,两人一点点小时也会大吵大闹。从来没有顾忌我的感受。”
一个15岁的少年,正是情绪敏感期,面对这样的家庭环境。 小时候孩子也许不敢反抗,只会觉得不舒服。
可如今他就开始表达自己的不满。 只是父母却从不觉得自己的方式,已经伤害到了孩子。 除了家庭影响外,常常被嘈杂的世界包裹,会吞噬孩子的灵性。
在很多商场的游乐场边上,常常有各种音乐培训班的现场演奏。 为了有宣传的效果,常常选择架子鼓。
可是站在那里的孩子,真的能听到音乐吗? 难道音乐是这样的吗? 这样的噪音也能叫音乐,也许只会让孩子的内心感到排斥。
我们很多人其实对孩子有一个很大的误解: 觉得孩子天生就是好动的,他们一刻也不会停下来。 所以就常带着他们去充满声光刺激的游乐场所。 而在学习上也是如此安排,生怕孩子停下就会落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