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台论坛! 请登录/注册 一键登录:
搜索
查看: 76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7月毓璜顶儿保大讲堂归来—— 儿童的正常心理及身体发育情况你都了解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24 12:0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宝宝呱呱坠地,妈妈就肩负起了喂养的责任,
而后期孩子的心理及行为相关问题着实让有些爸爸妈妈头疼,
比如 ——  
体格发育怎样才算正常?心理行为发育有没有迟缓?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已不是简简单单一句话,
儿童很多心理问题与早期经历有关,带着这样的疑问,
微微带领爸爸妈妈们一起走进本期的儿保大课堂,
跟随毓璜顶儿科门诊李丽霞主任
学习参考下0~3岁儿童心理保健及常见儿童行为问题的应对方法吧!



今天的主题为:0-3岁儿童心理保健及常见儿童行为问题的应对
儿童是人类的威力啊,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儿童,也是每个小家庭的希望所在。
医生、家长、社会(学校)共同任务是:
培养身心健康的人!

儿童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及综合的过程,归纳起来分三方面

体格发育: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和营养状况等
心理行为发育:动作、行为、感知、认知、语言等
社会能力发育: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自信心、责任心、主动性、创造力等
儿童的健康不再仅仅是发育正常,无病状态
而是指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而目前很多父母的认知理解往往不能及时帮助孩子纠正这些能力的发展
这些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心理发展你年龄阶段划分

根据儿童生理发育水平、语言发育水平、智力发育水平和人格发展特点
主要划分为四个阶段:
1、0-3岁年龄阶段
2、3-6岁年龄阶段
3、6-10岁年龄阶段
4、11-18岁年龄阶段


0-3岁年龄阶段(心理学称为婴幼儿期)
即婴幼儿,是人类智慧发生和开始发展的时期,主要表现为动作、语言和思维的萌芽。
主要观察促进重点是动作发育、语言发育、感知发育及社交适应能力

神经系统发育
神经系统发育和成熟时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并与体格生长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出生时婴儿脑重350g,达成人的25%左右,已有大部分沟回,但皮质薄,沟裂浅;N细胞数目与成人相同,但树突、轴突少而短。生后1年内脑的发育特别迅速,主要是细胞体积增大,树突增多加长,髓鞘形成和发育。一岁时树突和轴突扩增密度超过成人,第二年开始“修剪”,一直持续到青少年期,使树突和轴突得到‘塑造’,以形成更有效的工作网络。

脑发育的关键期(2岁内)
脑科学研究表明,在脑发育过程中存在着关键期。这一时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很强的适应和重组能力,易于受环境的影响。关键期内脑功能的简历要比成熟后更容易。关键期内适宜的经验和刺激是运动、感觉、语言和其他脑高级功能正常发展的重要前提。

学习关键期(敏感期):是指某种知识或行为经验在某一特定时期最易获得和形成,过了这一时期就不能获得或达不到最好的水平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动作发展
动作本身不是心理活动,但两者联系密切,对心理发展有明显促进作用。3岁前,儿童依靠感知的信息,在自发动作协调下,才能使其大小、形状、深度。方位等空间知觉得以发展,因此动作发育对婴幼儿的认知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



动作发育之大动作
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跳,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是移动能力的基础。

动作发育之精细动作
拇指和其余四指对立的抓握,并在知觉、注意等心理活动下所完成的动作,是人类思维发生的第一步,随着年龄增加,手的随意运动不断发育,目的性也不断增强,为认知和智力发育奠定良好基础。

新生儿两拳紧握,双下肢直立时稍可负重,可出现踏步反射和立足反射
2个月俯卧能交替踢腿
3个月握持反射消失,可自行玩手;抬头较稳,手撑起上身数分钟 ,逐步抬胸
5-6个月可自行换手玩玩具;扶立时,双下肢可负重,并上下跳动
8个月可用双上肢向前爬,稳坐并能左右转身——之扶物体站立片刻
10个月可扶着物体走动,可以精细动作,类似拇指镊式捏取物品
12个月爬时手膝并用,可走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语言发育
表达思维和意识的心理过程,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它涉及认知、感觉、运动、心理、情感和环境,而且要借助于听觉、发音器官和大脑功能发育的正常,是婴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只有神经系统发育到一定成熟时,才会出现语言。语言是人与动物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

语言的准备阶段:简单发音(0-3月);连续发音(4-8月);连续不同音节(9-12月)
语言的发展阶段:12-18月为语言初期;18-36月为语言积极活动阶段

简单发音阶段:
第一声啼哭——运用完整发音器官进行发射性发音,发元音
连续发音阶段——唇音p、m、b,双音节音ma、ba,听懂并反映,抬头看灯
连续不同音节阶段——多音节音,模仿成人语音,有意识说妈妈、再见等
一岁末词汇量在20个左右

12-18月
语言能力迅速发育,单词(抱抱,车车)表达愿望,进行交往。

18-36月

语言积极活动阶段,关键期,主动性语言迅速发育,语言结构复杂,词汇增加,模仿能力强,简单句:妈妈坐,红红要。
语言发育的关键期为:0-3岁

语言优先在大脑左半球发育,若青春期前没有接触到正常语言,其左半球语言潜能消失,过了关键期,学习效果和速度明显减低。

印度“狼孩”卡玛拉8岁时被救回,只会狼嚎和爬行,尽管之后给予精心教育,6年学会走路;7年学会45个单词,17岁死亡时仍不会语言,智力相当于4岁儿童。这说明自幼离开人类环境,她的语言能力和智力已不可逆地被破坏了

当孩子用手势或表情提出要求是,家长即使理解也故意“犯错”,孩子着急时,家长用语言询问然后满足。如孩子要喝水,家长故意拿玩具。过后突然“明白”,并与孩子沟通“告诉妈妈喝水,妈妈就会明白。”几次后孩子就会明白说话是最容易满足要求的动作。现在家长替婴幼儿说话的机会太多,因能完全理解孩子的需求,造成婴幼儿减少说话机会,甚至用眼神即可满足,说话能力必须在两岁半之前完全建立,否则以后发音会出现问题。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感知觉发展
婴幼儿认知能力中,感知觉发育最早、最快。他们借助感知能力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为心理发育的完善和个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皮肤感觉。感知觉的学习非常重要,让孩子多看,多听,多模,从而了解物体的属性、形状、用途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对他们认知客观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视觉
外界信息的80%来自于视觉。调节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成熟。新生儿瞳孔有对光反应,视觉15-20cm,安静时可短时注视,1个月头眼协调,随物转动,3-4个月呈现双眼视觉,寻找人,喜欢看自己的手,头眼协调好,可水平转动180°。6-7月上下方向。8-9月看小物体。18月辨别形状。2岁识别大小、方向、位置。
生后半年是视觉快速发育的敏感期,至生后4-5年。

婴儿从出生后若缺乏有效视觉刺激,大脑视觉细胞将萎缩。先天白内障婴儿从生后缺乏视觉刺激,若三岁后手术,虽晶体透明,其视觉脑细胞萎缩或转而从事其他任务,视觉皮层已丧失感知功能,患儿仍将永久性丧失视觉功能。

听觉
刚出生时较差,3-7天听觉良好,3-4月头转向声源,7-9月区别语言意义,13月听懂名字,4岁完善,与智力社交能力有关。

味觉
味觉在生后已很完善,是新生儿出生后最发达的感觉,对酸甜苦等味道可产生不同反应,4-5个月是味觉发育关键期,对食物的微小变化很敏感。婴幼儿期和儿童期最发达,以后逐渐衰退。

嗅觉
出生时嗅觉中枢与N末梢已成熟,可寻找乳头,3-4个月区别愉快与否的气味,7-8月对芳香气味有反应。

皮肤感觉
触觉、痛觉、温度觉、深感觉。触觉是引起某些反射的基础,新生儿眼、口周、手掌、足底触觉敏感。痛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功能,出生时温度觉就很敏感,尤其是对冷的反应。2-3岁能区分物质的软硬冷热。




心理发育偏异的识别——预警征象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是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家提出,便于对儿童进行定期发育检测,以达到早期发现智能发育偏离。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的目的,符合中国文化传统及儿童发育水平。



我国儿童行为和发育的偏离率高达10%-20%,余家长的教育方法有很大的相关性。对孩子及家长进行婴幼儿心理行为的预见指导,能促进婴幼儿心理行为正常发育,预防婴幼儿发育和行为偏离,塑造健全人格,尽早发现发育和行为偏离正常的孩子,给予早期干预。


预见性指导——新生儿期
强调母婴交流的重要性,鼓励父母多与新生儿接触,如说话,微笑,怀抱等
学会辨识新生儿哭声,及时安抚情绪并满足其需求,按需哺乳
心神而喂奶1小时候可进行俯卧练习,每天可进行1-2次婴儿被动操
给新生儿抚触,让新生儿看人脸或新鲜玩具,听悦耳铃声和音乐等,促进其感知觉的发展

预见性指导——1-3个月
注重亲子交流,在哺喂、护理过程中多与婴儿带有感情的说话逗弄,对婴儿发声要用微笑、声音或点头应答,强调目光交流。
通过俯卧。竖抱练习、被动操等,锻炼婴儿头颈部的运动和控制能力。
增加适度的听觉,视觉和触觉刺激,听悦耳的音乐。

预见性指导——3-6个月
鼓励父母亲自养育婴儿,主动识别并及时有效的应答婴儿的生理与心理需求,逐渐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
培养规律的进食、睡眠等生活习惯,多与婴儿玩看镜子、藏猫猫、寻找声音来源等亲子游戏。
营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多与婴儿说话、模仿婴儿发声以鼓励婴儿发音,达到“交流应答”的目的。
鼓励婴儿自由翻身、适当练习扶坐;让婴儿多伸手抓握不同质地的玩具和物品,促进手眼协调能力发展。

预见性指导—6~9月
父母多陪伴和关注婴儿,在保证婴儿安全的情况下扩大活动范围,鼓励与外界环境和人接触。
经常叫婴儿名字,说家中物品名称,培养婴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引导婴儿发“ba ba”、“ma ma”等语音,提高其对发音的兴趣。
帮助婴儿练习独坐和匍匐爬行,扶腋下蹦跳;练习伸手够远处玩具、双手传递玩具、撕纸等双手配合和手指抓捏动作,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预见性指导—9~12月
帮助婴儿识别他人的不同表情;当婴儿出现生气、厌烦、不愉快等负性情绪时,转移其注意力;受到挫折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丰富婴儿语言环境,经常同婴儿讲话、看图画。让婴儿按指令做出动作和表情,如叫名字有应答,懂得挥手“再见”。
帮助婴儿多练习手-膝爬行,学习扶着物品站立和行走;给婴儿提供杯子、积木、球等安全玩具玩耍,发展手眼协调和相对准确的操作能力。
增加模仿性游戏,如拍手“欢迎”、捏有响声的玩具、拍娃娃、拖动毯子取得玩具等。

预见性指导—12~18月

给予幼儿探索环境、表达愿望和情绪的机会。经常带幼儿玩亲子互动游戏,如相互滚球、爬行比赛等;引导幼儿玩功能性游戏,如模仿给娃娃喂饭、拍睡觉等。
多给幼儿讲故事、说儿歌,教幼儿指认书中图画和身体部位,引导幼儿将语言与实物联系起来,鼓励幼儿有意识的用语言表达。
给幼儿提供安全的活动场所,通过练习独立行走、扔球、踢球、拉着玩具走等活动,提高控制平衡的能力。
鼓励幼儿多做翻书页、盖瓶盖、用笔涂鸦、垒积木等游戏,提高认知及手眼协调能力

预见性指导—18~24月

家长对幼儿的养育态度和行为要一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幼儿自主做事情的机会,对幼儿每一次的努力都给予鼓励和赞扬,培养其独立性和自信心。
学习更多词汇,说出身边物品名称、短语,鼓励用语言表达需求和简单对话;学习区分大小,匹配形状和颜色等。
提高幼儿身体动作协调能力,学习扶着栏杆上下楼梯、踢皮球、踮着脚尖走和跑,握笔模仿画线,积木叠高等。
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如用匙进食、用杯子喝水,学习脱袜子、脱鞋;固定大小便场所,练习示意大小便。

预见性指导—24~30月
鼓励幼儿帮助家长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动,如收拾玩具、扫地、帮忙拿东西等,促进自信心的发展,激发参与热情。
当幼儿企图做危险的活动时,应当及时制止;出现无理哭闹等不适宜的行为时,可采用消退(不予理睬)或转移等行为矫正方法,让幼儿懂得日常行为的对与错,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幼儿说出自己的姓名、性别、身体部位以及一些短句和歌谣。学习执行指令,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需求;培养幼儿理解“里外”、“上下”、“前后”等空间概念。
学习独自上下楼梯、单腿站,提高身体协调及大运动能力;通过搭积木、串珠子、系扣子、画画等游戏,提高精细动作能力。

预见性指导—30~36月

提供与小朋友玩耍的机会,鼓励幼儿发展同伴关系,学习轮流、等待、合作、互助与分享,培养爱心、同情心和自我控制能力。
通过与小朋友玩“开火车”、“骑竹竿”、“过家家”等想象性和角色扮演游戏,保护和培养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
经常给幼儿讲故事,并鼓励幼儿复述简单故事,教幼儿说歌谣、唱儿歌、讲述图画,不断地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练习双脚交替上楼梯、走脚印、跳远等,提高身体协调能力。通过画水平线、画圆形、扣扣子、穿鞋子等,提高精细动作能力。
逐步培养规律的生活习惯,学习自己洗手、进食、穿衣、大小便等生活技能。帮助幼儿学会适应新环境,做好入园准备。



常见儿童心理行为问题
吮吸手指;咬指甲;拔毛癖;习惯性交叉擦腿;屏气发作;违抗、发脾气、攻击行为;睡眠障碍:夜磨牙,夜惊,梦魇,睡行症

吮吸手指(sucking fingers)
表现:3-4月龄婴儿出现生理性吮吸要求,7月时增强,8月时高峰,婴儿期发生率90% ;2岁后消退;4岁时仍吮吸手指属行为问题, 4岁约5%;学龄期渐消失。
原因:初饥饿时、睡前,安定自己,最初的生理反射性行为。有心理因素,如果及时让婴儿得到满足,则自然消失;反之,产生紧张、恐惧焦虑,吮指自娱,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危害:影响牙齿、牙龈、下颌发育,致下颌前凸、牙列不齐,妨碍咀嚼。

应对: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小婴儿不强行制止,大儿童采取忽视、转移注意力,鼓励、表扬,多关心、爱儿童(无条件的爱)
预后:随年龄增加会自然消失

咬指甲(nail biting)
表现:5岁以后自主或不自主反复咬指甲及指甲周围的皮肤,有些严重者甚至咬足趾。是不良习惯性行为,一般开始3~6岁,50%学龄儿出现过,少数持续到青春期。成人也有

原因:和年长儿吮指相似,心理紧张、情绪不稳,感情需求未得满足而产生的行为;模仿;个体性格敏感、内向、焦虑素质。有压力时,面临选择时
危害:指甲凹凸不平,残缺、变形,重者甲床炎、甲沟炎、指甲脱落、手指变形

应对:寻找困扰儿童情绪不安、焦虑、抑郁、自卑、敌对等情绪的原因,消除、缓解,以减轻和消除咬指甲行为,严重者厌恶疗法和习惯矫正训练
预后:多随年龄增长消退

拔毛癖、拔食毛癖

表现:反复不自主捻转、拔除自身体毛的行为。常见拔头发、其次眉毛,睫毛、胡须、腋毛等。有的还吞吃毛发。多发生于学龄儿,女童多见,部分持续成年。习惯-瘾-抽动-强迫
原因:与紧张焦虑、生活事件、学习压力引起的情绪困扰有关。多为下意识缓解紧张的一种方式

应对:
排除皮肤病引起的脱发。
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增进儿童安全感,消除心理压力,增强儿童自我控制能力。
顽固者药物:抗焦虑或抗抑郁药

睡眠障碍之夜磨牙(bruxism)

表现:入睡后咀嚼肌仍强有力持续性非功能性收缩,牙齿磨动发出磨牙声音。15%3-17岁儿童,男孩多见。
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白天焦虑、心理压力、紧张恐惧等有关;也可能中耳炎、鼻炎、肛门痒、蛲虫、腹部疾患、神经疾病、口腔疾病等有关。

危害:严重时白天咀嚼肌紧张、颞下颌关节痛、紧张性头痛、面、颈痛、牙损害
处理:治疗原发病;查明困扰情绪的原因
预后:经验是随年龄增加减少

睡眠障碍之夜惊症(sleep terror)
表现:夜惊又名睡惊症,是指睡眠中突然出现的一种短暂惊恐症状。出现在夜间,儿童多见。主要表现为小儿在入睡半小时至2小时突然坐起尖叫,哭喊,瞪目直视或双眼紧闭,表情十分惊恐,很难唤醒。发作时常伴有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瞳孔扩大,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约持续1~3分钟,可 再次入睡,次日对发作经过没有记忆。

原因:不明。发育性,器质因素缺钙营养不足、心理因素白天过累、兴奋,情绪紧张等均起作用。
处理:偶尔发作不必处理,频繁持续长,寻找原因
预后:随年龄增长发作逐渐停止

睡眠障碍之梦魇(nightmare)

表现:梦魇又称梦中焦虑发作,是强烈的焦虑或恐惧所占据的梦境体验,梦魇常发生在后半夜。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5~10岁儿童,6~7岁发病率最高。是指儿童从噩梦中惊醒,梦中情景可使儿童紧张焦虑,面色苍白,呼吸心跳增快,出汗,全身肌肉松弛等,所以常常是想挣扎都动不了,想逃跑却迈不开腿。 梦魇很容易被叫醒,醒后意识清,能回忆所做的梦。
原因:遭受精神刺激或患躯体疾病。
发生梦魇前一段时间常有紧张焦虑情绪,
白天听了恐怖故事或看了一些惊险内容的电影等;
环境及躯体因素,
居室空气污染,
衣被过厚胸前受压或感染呼吸不畅,
晚餐进食过饱等。

处理:一般不需药物治疗。首先寻找病因,要解除躯体因素,针对心理因素给予疏导,避免环境因素(不要看或听恐怖故事),常可消除。

睡眠障碍之睡行症(sleep walking disorder)

表现: 睡行症又称梦游症,表现为小儿从熟睡中突然起床,意识朦胧,双眼弱视,在室内外走动,有时也可作一些稍复杂的动作,似有目的性。入睡后2-3小时,1-6%,男孩多见。

病因:
遗传因素 ,有统计10~20%的病儿有阳性家族史;
神经生理发育不成熟;
心理因素  如家庭中矛盾冲突,学习紧张,情绪焦虑等

治疗:
一般轻症儿无需治疗。父母不必唤醒小儿,在发作时引导其入睡即可。
对有此症的小儿应注意关好卧室门窗
规律睡眠,避免过劳累,及情绪紧张焦虑
预后:随年长消失

习惯性交叉擦腿(habitual rubbing thigh)

表现:是指小儿发生的摩擦会阴部的习惯动作。也叫“情感交叉综合征”.儿童内收双腿摩擦,或双腿夹物挤压外生殖器,伴两颊泛红,表情紧张、两眼凝视、轻微出汗、气喘等,过后困倦、嗜睡;伴外阴充血或阴茎勃起;制止引起不满和反抗哭闹。多见于2~6岁儿童,

原因:最初多有局部刺激(炎症、湿疹、蛲虫、包茎等),以后发展成为习惯性动作, 也有许多病例无明确诱因可寻。不良生活环境、紧张焦虑可诱发或加剧。
处理:消除诱因,忽视和转移注意力
预后:上学后逐渐消失,至青春期演化为手淫。

屏气发作(breath holding  spell)

表现: 是指儿童在剧烈哭闹时突然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在发怒、恐惧、剧痛、剧烈叫喊时,过度换气,呼吸中枢受抑制,脑血管扩张,脑缺氧,出现昏厥、意识丧失、口唇发绀,躯干、四肢挺直,甚至四肢抽动,持续0.5-1分钟呼吸恢复,症状缓解。婴儿多见,5岁前逐渐消失。
原因:
有先天素质因素:儿童个体本质对这种行为的出现也起重要作用,往往困难气质的儿童更易出现屏气发作。


不适当的抚养方式:有人认为屏气发作是没有语言表达能力的儿童发泄愤怒的一种方式。这种儿童与环境或父母之间存在有明显的矛盾冲突,通常在初次发作后受到父母不适当的抚育方式而持续存在下来,婴幼儿常用此控制环境和抚养者。

处理:
避免诱发因素,减少冲突。
加强家庭教养,避免粗暴打骂,减少发脾气哭闹的机会。

发脾气、违抗、攻击行为 (temper tantrums、 defiance 、aggression)

表现:
当儿童的愿望与环境冲突,受到挫折时,常发脾气、违抗,甚至攻击行为。包括尖叫、跺脚、摔打、躺倒在地、伤人毁物等。1岁半-4岁发生比较常见。

原因:
儿童素质----困难气质儿童;
教育方式----过分溺爱
                    惩罚过多

处理:
发脾气是儿童一种正常的发展历程
避免幼儿产生挫折:避免饥饿、疲劳、孤独及要求过高
教会儿童控制、宣泄情绪
父母对发脾气的反应很重要
以行为矫正为主(冷处理、转移注意力)

遗尿症(enuresis)

表现:5岁后仍发生不随意排尿,为遗尿症。大多发生在夜间熟睡时。有原发和继发。
原发性遗尿可能与功能障碍有关。
<5%的有器质性疾病
危害:造成严重心理负担,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
治疗:家长和儿童配合,坚持训练,综合治疗。
建立条件反射,定时唤醒,排尿
膀胱功能训练,多饮水,延长排尿间隔,并排尿时中断;
睡前排尿
避免睡前兴奋,合理安排生活制度
针灸推拿、中药;西药,去氨加压素,副作用及复发


最后李主任说出了对所有宝贝的祝愿!
愿每个孩子都拥有强壮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做一个善良、平凡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