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台论坛! 请登录/注册 一键登录:
查看: 337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子有方] 你的育儿观念更新了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22:4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婉儿妈 于 2016-5-26 22:44 编辑


文:葛璐
一直以来,我从事的工作都是与积极心理学、成长教育培训相关的,同时我也是一名7岁孩子的母亲。《读者》伴随了我多年来的成长,如今读者·书房也关注着我们的下一代的教育和培养,很高兴能在这个微信平台上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亲子教育“新观念”。

教育不能有“一劳永逸”的侥幸

父母,是教育孩子的不二人选。任何一款商业产品或电子设备都不能替代父母的言传身教。


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里有一个特别常见、却发人深思的案例。

一位妈妈,很爱看书,也了解隔代教养的弊端。有了孩子后就辞职回家做起全职妈妈。孩子八九个月的时候,她发现电视上不停变换的画面能吸引孩子,一坐在电视前,孩子就会安静下来。这位妈妈认为,电视机有大量的词汇,不停变换的画面,可以作为不错的启蒙教育。因此,孩子醒来后,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电视前度过的。她也可以利用这些闲暇时间看书做家务,很少抱孩子,很少跟孩子说话。

孩子两岁半的时候,让所有人大吃一惊,他能背出天气预报中所有的地名,还能准确的背出很多广告词。但是,却不会语言交流,几乎不和人进行目光接触,对一切很冷漠,只有看电视时专注兴奋。总体智商明显比同龄孩子低,被医生诊断为“自闭症”。

这样的育儿误区令人惋惜,这样的育儿方式却比比皆是。

幼小的孩子需要智力和情感启蒙。智力启蒙的第一要诀是语言输入。语言交流不仅能刺激大脑发育,还能刺激心理发育。情感启蒙的第一要诀也要求父母多和孩子接触。为人父母,不能存在“一劳永逸”的侥幸心理。教育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或多或少总有一些误区存在于每个人的育儿认知中。世界上本就没有完美的父母,不间断地学习、实践和反思,才能防止步入各种教育误区。

家庭教育是孩子生命的起跑线

还记得当年初为父母时的战战兢兢和内心狂喜吗?血浓于水,父母和孩子的生命是连在一起的。在孩子生命最初的几年里,善于教育的父母用心培养亲情关系。多创造温馨甜蜜的体验,努力养成家庭聊天的习惯,用人格力量在孩子内心刻下高大的形象。

此时的父母正扮演着双重角色,既陪伴孩子创造新的生命印记,也回忆过去的岁月和时光。一方面给予孩子爱和关怀,同时也滋养和治愈着自己在成长中的创伤,拥抱自己当年未曾满足的愿望,成就还未来得及说出的梦想。

教育不仅仅是讲道理,真正的生命传承是在一起经历,然后彼此交流。别嫌他们麻烦,邀请孩子参与大人的世界:和孩子在旅途中分享所见所想,在聚会上向朋友介绍孩子,这样做可以帮助他们心智成熟;放下家长的威严,加入他们的小天地:和孩子一起玩足球、打篮球,协助组织孩子们自己的聚会,这么做会让你成为他们的朋友,他们将很乐意聆听你的建议。如果人生有起跑线,家庭教育就是孩子生命的起跑线。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22:44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成长关键阶段,给孩子最需要的心理营养
理想的生命状态应该是这样的:家长在和孩子朝夕相处中,持续地给予生命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包括心理营养。遗憾的是,由于缺乏育儿知识,现实中的家长们对孩子的需要视而不见,很多人错过了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7年,等到晚年时常常为此叹息。




林文采博士在《心理营养》中认为“心理营养,孩子一生的底层代码,迟来总比不来好”。0-7岁,孩子需要五大心理营养,分别是:
1.无条件的接纳;
2.我最重要;
3.安全感,
4.肯定、赞美和认同;
5.学习、认知和模范。

刚出生不久,需要有人无条件接纳,让他认为自己最重要;接下来安全感使他能够独立,然后得到肯定、赞美、认同;到了六七岁有了学习的模范。在这些特定时期,如果孩子能够拥有这些心理营养,等再大一些,就能够自己去做出选择,去主动学习其他生活上所需的能力和技能。如果这些营养缺失,他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寻找曾经未被满足的心理营养,无法精彩地胜任每个年龄不同的人生角色。


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研究的进步,如今各类教育方法、培训机构可谓是种类繁多。虽然有许多种学习方式可供热**的家长们选择,但是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以下三种方法,实用又有效,推荐给大家:

听课学习,好老师有能力将几十本厚厚的书籍浓缩入一个常见的案例,让学员豁然开朗。不仅如此,还能解答那些困扰你许久的疑难问题,解决一些情况特殊的个案。家长们可以利用好互联网时代的微课,不仅时间灵活,而且跨越空间,在家就能拜访各地名师。

读书,复杂的育儿问题往往来源于我们的教育理念、方法和家庭环境。只是通过案例学习,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还是需要系统地学习教育理论。一本好书,会给你一个全面的系统视角。比如洛克的《教育漫话》,从教育的本源去帮我们理解教育的真谛,只有明晰何为正确的教育才能去谈方法论,而洛克向我们提供了一个充满智慧和高度的角度。

反观我们这个社会,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空泛的口号喊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客观的结果是大多数的孩子被培养成了可以在市场上标价出售的人。南怀谨说:“我们这一百年来教育没有方向,没有目的,究竟想要我们国家的孩子学成什么样子?教育方法也有问题,所以我们要重新思考。”溯本清源的意义不言而喻。

借经验,这个方法既快捷又方便。实用的方法,往往符合多种教育原理,混合各派教育模式,好上手还见效快。除了和同龄人聊天交流,看看微信文章也是不错的选择。专业的育儿机构常常通过公众号推送不少精品文章。无心插柳柳成荫,利用碎片时间随手翻看,说不定真能找到你正需要的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