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在现有的工作内容上,进一步挖掘新的意义和价值。
秀英姐说,自己还是个挺热心的人,平时也喜欢和这些学生们打交道。 我问她这份职业对她的吸引力在哪里? 秀英姐想了想说,其实做什么事情都是做,但是教师这份工作却能改变很多孩子未来的人生道路,想想就觉得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意义。
秀英姐和我说了好多过往,说她是如何通过耐心的工作让一些顽劣的孩子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孩子的家人对她也是感激不已,到现在每年过年的时候都会自发地来看她,等等。
第三步,盘点能力,制定下一步方案,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秀英姐想起,她有个朋友是出版社的,或许她可以找他聊聊,打听下目前图书市场上有没有关于学生工作的书籍,或许她可以尝试将自己多年的辅导经验写出来集结一本书,给更多的新老师一些帮助与指导。 经过上面三步,秀英姐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也找到了自我存在感,再也不觉得焦虑了。
“我这些年来,其实始终要求自己做一些长久的实事,今天经过这么一梳理,我看到了如今的生活正是我内心主动选择的结果。如今我的父母年事已高,我需要活的好一些久一些,才能更好地陪伴他们,出书这件事情可以从长计议,齐白石九十多岁才开始成名呢,急不得,我不能轻易倒下。”秀英姐说。
3面对选择,我会无所适从
洋洋(化名)即将迎来自己三十岁的生日,目前她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她对我说自己的职场中年危机已经提前到来了。 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安抚对方的情绪,再进一步挖掘造成当前困境的根源。
被问及为何当初从事这份职业,洋洋告诉我,这份职业是她父母通过关系为她安排的,可现在她越来越觉得这份工作对她而言像是一个囚笼。 “你知道吗,晓璃姐?我生性活泼,平时可喜欢和朋友们一起玩一起闹的,结果来到这个死气沉沉的地方,活脱脱就是一座活人墓,你只需要循规蹈矩别出乱子就行,每天我一到办公室就头晕眼花四肢无力,上班盼着下班。
上班的时候像个死人,下了班才感觉自己活了过来。”洋洋说。 经过专业梳理,洋洋最大的问题在于,她认为目前的工作谈不上价值感,更缺乏影响力,她渴望成为一个有价值也能影响他人的人,但显然眼下的工作无法满足她的人生渴望与诉求。 她无比渴望跳出去,可却不知道离开了现在的单位,她自己要做什么,又能做什么。 接下来就是对洋洋进行能力测评。
能力测评的结果,让洋洋认识到按照自己目前的情况,很难找到合适的岗位。 三十岁了,不能再是任人使唤的小姑娘了,想活得体面一点,有点尊严,必须有一项过人的技能。 “晓璃姐,被你这么一梳理我好像明白了,其实我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我自己已经习惯了父母的安排,我这么多年来所走的每一步,都是父母替代我完成的,他们从来都是把我的路铺好,不需要我自己决策,如今我想跳槽,却早已丧失了自我决策的能力。”洋洋说。
洋洋的症结在于她的自我还不独立,很多想法只是停留在想象层面,触不到最真实的职场信息。 这个时候做任何决策对洋洋来说都是缺乏现实依据的。 最终我和洋洋达成的共识就是,利用目前的岗位,多认识一些企业的朋友,扩大自己的交际圈,了解真实的职业信息,再去了解他人对自己的反馈,找到一个愿意发展也可以发展的领域,再做跳槽的打算。
4莫让年龄成为阻碍
对于很多职场中年人士来说,因为肩负的角色很多,压力也大,所以在做职业决策的时候,既要考虑到一定的稳定些,也要兼顾后续的发展。
1、对于很多体制内的人而言,打造离开体制能够活下去的能力,是最关键的一步。 如今,有一些体制内的职场人士通过在自己领域的深耕细作,获得了业界的认可;接下来就会有很多机会,比如写专栏,去企业做顾问,天长日久,随着个人品牌的逐渐增强,本职工作的收入只占据很少的比重,是否需要这份全职工作就可以看心情了。
2、对于很多企业内的人而言,你需要考量的是,你是拿一个经验玩了十年,还是不断学习,累积了十年的经验? 比如我认识一位职业咨询领域的同行,他在一所大学担任辅导员,学了职业规划之后,他就给学生开设就业辅导讲座,渐渐地一传十十传百,随着经验的增加,就会有其他学校聘请他去开设就业讲座。 这样一来,通过讲座的方式,既能赚些收入,又能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他的影响力上来之后,他所在的高校也跟着沾光,很多生源自然慕名而来。
很快,他所在的高校就把他立为“标杆”,号召大家都向他学习,在本职工作范围内积极探索,加强学习,凭借自己的优势给单位创造更大的贡献。
一言以蔽之,早规划早安排早行动,早一天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不至于在中年职业危机到来的时候,陷入被动无力的局面。
|